大學生自戀人格與反事實思維的關系:自我妨礙的中介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1-03-22 07:00
反事實思維是指在心理上對過去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件進行否定進而建構一種可能性假設的思維活動,自Kahnemen和Tversky在1982年首次提出反事實思維以來,得到了國內(nèi)外心理學家的普遍關注,在對反事實思維產(chǎn)生機制的探討中,大多數(shù)研究強調(diào)情境變量對反事實思維的影響,而很少關注個體差異的影響,自戀作為一種人格特質(zhì),在人群中具有普遍存在性,它是一種以自我夸大和自我重要性為核心的普遍行為模式。本研究在文獻梳理的基礎上,引入自我妨礙這一變量,試圖探討自戀人格與反事實思維的關系以及自我妨礙在兩者之間的作用。本研究選取鄭州、開封地區(qū)900名在校大學生作為調(diào)查對象,使用負性事件反事實思維量表、自戀人格問卷與自我妨礙行為傾向量表進行調(diào)研,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配對樣本T檢驗、Pearson積差相關、回歸分析、Bootstrap等統(tǒng)計方法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以此來探討大學生自戀人格、自我妨礙與反事實思維的特點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通過此次調(diào)研,得到如下結果:1、大學生無參照上行反事實思維顯著高于無參照下行反事實思維;自我參照上行反事實思維顯著高于他人參照上行反事實思維;反事實思維在生源地、獨生子女上存在顯著差異。2、...
【文章來源】:河南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本研究總體框架圖
本文編號:3093853
【文章來源】:河南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本研究總體框架圖
本文編號:30938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09385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