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同情對負性偏向的影響及干預(yù)
發(fā)布時間:2021-02-25 22:38
負性認知偏向是心理疾病產(chǎn)生、發(fā)展和維持的重要原因。傳統(tǒng)認知療法的邏輯就是通過挑戰(zhàn)個體已有的消極思想,改善或緩解已有的負性認知偏向(即去負性偏向),以此來解決情緒和行為問題。盡管它們具有良好的短期療效,但是存在中長期效果不佳、復(fù)發(fā)率高等不足。繼正念之后,自我同情作為去負性偏向一種有前景的方法引起了臨床心理學家的關(guān)注。自我同情就是對自己和自己困難或不足給予關(guān)愛和同情。已有研究表明自我同情與幸福感呈顯著正相關(guān),自我同情與心理疾病呈顯著負相關(guān),自我同情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預(yù)防方面有重要作用。目前臨床心理學家已經(jīng)開發(fā)一些自我同情干預(yù)方法,且已在臨床、非臨床領(lǐng)域得到初步驗證,但目前自我同情與負性偏向之間的關(guān)系尚未得到充分的闡釋,自我同情發(fā)揮功效的內(nèi)在機制仍不清楚。本研究圍繞自我同情與負性偏向的關(guān)系,以及自我同情干預(yù)的去負性偏向效應(yīng),開展系列實驗研究,主要包括三個研究,共9個實驗。研究一主要考察高低特質(zhì)自我同情組在負性認知偏向上的差異,實驗1-3分別利用線索-靶子范式、外顯記憶再認范式、詞句聯(lián)想行為學實驗范式,并輔以負性思維、負性情緒問卷,主要為了考察高低特質(zhì)自我同情組在負性認知(注意偏向、記憶偏向、解...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83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實驗具體流程圖
義性情境)句子,停留 6s 后自動消失,接著會出現(xiàn)一個詞語,然后請詞語與前面的情境句子是否相關(guān)。如果 相關(guān) 請按 F 鍵, 不相J 鍵。判斷完成進入下一輪。一共 90 項,分 2 組。每項句和詞只出現(xiàn) 1詞和負性詞出現(xiàn)的頻次相同,各出現(xiàn) 45 次。3 結(jié)果3.1 解釋偏向(1)認可率兩組在自我參照條件下對不同解釋詞匯的認可率(即判斷匹配情緒詞與子是否相關(guān)判斷任務(wù)時,選擇 相關(guān) ,按 F 鍵的比率)的平均數(shù),見圖 5。
圖 7 兩組的良性解釋偏向、負性解釋偏向指標注:良性解釋偏向=認可良性解釋反應(yīng)時-拒絕良性解釋反應(yīng)時負性解釋偏向=拒絕負性解釋反應(yīng)時-認可負性解釋反應(yīng)時.4.3.2 負性思維和情緒兩組的抑郁、消極沉思、自動化思維得分的平均數(shù)和標準差,見表 11。t結(jié)果顯示:低自我同情組的抑郁、消極沉思、自動化思維得分均顯著高于高同情組,差異顯著。表 11 兩組在負性情緒和負性認知上的描述性統(tǒng)計及 t 檢驗高分組 低分組t M SD M SD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憐憫水平及其與快感缺失間的關(guān)系[J]. 高艷平,董毅,耿峰,朱道民,岳君思,謝思思,穆菁菁,謝軍,高莉玲,方文梅,汪凱.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6(05)
[2]自我同情團體訓練對研究生抑郁的干預(yù)效果初探[J]. 楊琳,劉曄穎,邵佳,馬敏娜,田康.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5(05)
[3]認知偏向修正訓練及其內(nèi)在機制[J]. 楊冉明,崔麗霞,孫瑋潔. 中國特殊教育. 2015(02)
[4]負性偏向的神經(jīng)機制[J]. 朱永澤,毛偉賓,王蕊. 心理科學進展. 2014(09)
[5]青少年自我同情量表的修訂及其信效度檢驗[J]. 宮火良,賈會麗,郭天滿,鄒璐璐. 心理研究. 2014(01)
[6]自憫與佛教慈悲觀的自我構(gòu)念差異[J]. 彭彥琴,沈建丹. 心理科學進展. 2012(09)
[7]不同人格類型對情緒信息注意偏向的影響[J]. 杜巍,高紅麗,閆春平,楊世昌.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2(03)
[8]注意資源對不同自我條件下負性偏向的調(diào)控作用[J]. 張元頔,鐘毅平. 咸寧學院學報. 2012(03)
[9]中文版自憫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 陳健,燕良軾,周麗華.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1(06)
[10]大學生自我憐憫問卷的修訂及信效度研究[J]. 井凱,王敬群,劉芬. 社會心理科學. 2011(08)
博士論文
[1]特質(zhì)感恩與狀態(tài)感恩的認知偏向機制研究[D]. 楊偉剛.陜西師范大學 2016
[2]抑郁癥患者的負性認知偏向[D]. 陳玉明.湖南師范大學 2015
[3]自憫影響無望抑郁的心理機制研究[D]. 陳健.湖南師范大學 2014
[4]情緒影響決策內(nèi)隱認知機制的實驗研究[D]. 莊錦英.華東師范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神經(jīng)質(zhì)人格與認知加工偏向研究[D]. 宋海秀.遼寧師范大學 2018
[2]自我憐憫與自動思維對大學生心理幸福感的影響[D]. 彭秀峰.湖南師范大學 2016
[3]初中生自我同情問卷編制及其與道德推脫的關(guān)系研究[D]. 韓曉楠.河北師范大學 2016
[4]抑郁個體的解釋偏向特點及與自我參照的關(guān)系研究[D]. 張晉.第三軍醫(yī)大學 2016
[5]不同自我同情水平大學生的注意特征研究[D]. 鄒璐璐.河南大學 2014
[6]高低神經(jīng)質(zhì)個體認知加工偏向的實驗研究[D]. 郭丹.西南大學 2014
[7]情緒啟動對中學生抑郁個體注意偏向的實驗研究[D]. 張海霞.西北師范大學 2011
[8]抑郁患者對情緒面孔注意偏向的抑制特點研究[D]. 郭艷梅.河北大學 2010
[9]不同神經(jīng)質(zhì)水平大學生對情緒圖片刺激注意偏向的實驗研究[D]. 吳小琴.江西師范大學 2010
[10]大學生自我同情對消極事件的緩解作用[D]. 陳紅.華中科技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051683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83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實驗具體流程圖
義性情境)句子,停留 6s 后自動消失,接著會出現(xiàn)一個詞語,然后請詞語與前面的情境句子是否相關(guān)。如果 相關(guān) 請按 F 鍵, 不相J 鍵。判斷完成進入下一輪。一共 90 項,分 2 組。每項句和詞只出現(xiàn) 1詞和負性詞出現(xiàn)的頻次相同,各出現(xiàn) 45 次。3 結(jié)果3.1 解釋偏向(1)認可率兩組在自我參照條件下對不同解釋詞匯的認可率(即判斷匹配情緒詞與子是否相關(guān)判斷任務(wù)時,選擇 相關(guān) ,按 F 鍵的比率)的平均數(shù),見圖 5。
圖 7 兩組的良性解釋偏向、負性解釋偏向指標注:良性解釋偏向=認可良性解釋反應(yīng)時-拒絕良性解釋反應(yīng)時負性解釋偏向=拒絕負性解釋反應(yīng)時-認可負性解釋反應(yīng)時.4.3.2 負性思維和情緒兩組的抑郁、消極沉思、自動化思維得分的平均數(shù)和標準差,見表 11。t結(jié)果顯示:低自我同情組的抑郁、消極沉思、自動化思維得分均顯著高于高同情組,差異顯著。表 11 兩組在負性情緒和負性認知上的描述性統(tǒng)計及 t 檢驗高分組 低分組t M SD M SD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憐憫水平及其與快感缺失間的關(guān)系[J]. 高艷平,董毅,耿峰,朱道民,岳君思,謝思思,穆菁菁,謝軍,高莉玲,方文梅,汪凱.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6(05)
[2]自我同情團體訓練對研究生抑郁的干預(yù)效果初探[J]. 楊琳,劉曄穎,邵佳,馬敏娜,田康.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5(05)
[3]認知偏向修正訓練及其內(nèi)在機制[J]. 楊冉明,崔麗霞,孫瑋潔. 中國特殊教育. 2015(02)
[4]負性偏向的神經(jīng)機制[J]. 朱永澤,毛偉賓,王蕊. 心理科學進展. 2014(09)
[5]青少年自我同情量表的修訂及其信效度檢驗[J]. 宮火良,賈會麗,郭天滿,鄒璐璐. 心理研究. 2014(01)
[6]自憫與佛教慈悲觀的自我構(gòu)念差異[J]. 彭彥琴,沈建丹. 心理科學進展. 2012(09)
[7]不同人格類型對情緒信息注意偏向的影響[J]. 杜巍,高紅麗,閆春平,楊世昌.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2(03)
[8]注意資源對不同自我條件下負性偏向的調(diào)控作用[J]. 張元頔,鐘毅平. 咸寧學院學報. 2012(03)
[9]中文版自憫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 陳健,燕良軾,周麗華.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1(06)
[10]大學生自我憐憫問卷的修訂及信效度研究[J]. 井凱,王敬群,劉芬. 社會心理科學. 2011(08)
博士論文
[1]特質(zhì)感恩與狀態(tài)感恩的認知偏向機制研究[D]. 楊偉剛.陜西師范大學 2016
[2]抑郁癥患者的負性認知偏向[D]. 陳玉明.湖南師范大學 2015
[3]自憫影響無望抑郁的心理機制研究[D]. 陳健.湖南師范大學 2014
[4]情緒影響決策內(nèi)隱認知機制的實驗研究[D]. 莊錦英.華東師范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神經(jīng)質(zhì)人格與認知加工偏向研究[D]. 宋海秀.遼寧師范大學 2018
[2]自我憐憫與自動思維對大學生心理幸福感的影響[D]. 彭秀峰.湖南師范大學 2016
[3]初中生自我同情問卷編制及其與道德推脫的關(guān)系研究[D]. 韓曉楠.河北師范大學 2016
[4]抑郁個體的解釋偏向特點及與自我參照的關(guān)系研究[D]. 張晉.第三軍醫(yī)大學 2016
[5]不同自我同情水平大學生的注意特征研究[D]. 鄒璐璐.河南大學 2014
[6]高低神經(jīng)質(zhì)個體認知加工偏向的實驗研究[D]. 郭丹.西南大學 2014
[7]情緒啟動對中學生抑郁個體注意偏向的實驗研究[D]. 張海霞.西北師范大學 2011
[8]抑郁患者對情緒面孔注意偏向的抑制特點研究[D]. 郭艷梅.河北大學 2010
[9]不同神經(jīng)質(zhì)水平大學生對情緒圖片刺激注意偏向的實驗研究[D]. 吳小琴.江西師范大學 2010
[10]大學生自我同情對消極事件的緩解作用[D]. 陳紅.華中科技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0516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0516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