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無聊感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抑郁與學業(yè)倦怠的中介作用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無聊感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抑郁與學業(yè)倦怠的中介作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無聊感是人類普遍而常見的一種負性情緒體驗。當個體面對貧乏的刺激時,無法體驗到需求滿足,從而產(chǎn)生冷漠、無助等不愉快的復合情緒狀態(tài)。主觀幸福感是個體根據(jù)自己的主觀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一種綜合性、整體性的評價。抑郁也是一種常見的負性情緒,即個體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受阻或遇到挫折時產(chǎn)生的悲傷、無望、無助、煩悶等消極的情緒體驗,并隨之引發(fā)種種生理和心理上的行為問題。若個體長期處于抑郁狀態(tài)中,將會對其學習、工作和生活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學業(yè)倦怠是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或缺乏動力卻又不得不為之時,而產(chǎn)生的一系列不適當?shù)奶颖軐W習的行為。若人們長期處于一種無聊的狀態(tài),很可能引發(fā)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和不良行為,如焦慮、抑郁、學業(yè)倦怠和網(wǎng)絡成癮等,進而影響人們的主觀幸福感水平。本研究采用文獻探索、問卷法對大學生無聊感、主觀幸福感,抑郁和學業(yè)倦怠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考察與深入的探討。研究結果表明:1.本研究所選用的《大學生無聊傾向問卷》、《總體幸福感量表》、《流調(diào)中心抑郁量表》和《大學生學業(yè)倦怠量表》經(jīng)檢驗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適用于大學生群體。2.無聊感在我國大學生群體中較為普遍,但程度不高,處于中等水平。大學生無聊感在家庭所在地和年級方面存在差異。3.主觀幸福感在我國大學生群體中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在專業(yè)和年級方面存在差異。4.抑郁情緒在我國大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且總體情況比較嚴重。大學生抑郁在家庭所在地和年級方面存在差異。5.學業(yè)倦怠在我國大學生群體中處于中等水平。大學生學業(yè)倦怠在年級方面存在差異。6.大學生無聊感、主觀幸福感、抑郁和學業(yè)倦怠等變量之間兩兩相關顯著。無聊感與主觀幸福感存在負相關;無聊與抑郁、學業(yè)倦怠存在正相關;抑郁、學業(yè)倦怠與主觀幸福感存在負相關;抑郁與學業(yè)倦怠呈正相關。7.大學生抑郁、學業(yè)倦怠在無聊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存在多重中介效應。
【關鍵詞】:無聊感 主觀幸福感 抑郁 學業(yè)倦怠 多重中介效應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844.2
【目錄】: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1章 緒論11-14
- 1.1 選題背景與問題提出11-12
- 1.2 研究目的12
- 1.3 研究意義12-13
- 1.3.1 理論意義12-13
- 1.3.2 實踐意義13
- 1.4 研究假設13-14
- 第2章 文獻綜述14-29
- 2.1 無聊感14-18
- 2.1.1 無聊感的概念界定14-16
- 2.1.2 無聊感的理論基礎16
- 2.1.3 無聊感的測量16-17
- 2.1.4 無聊感的主要研究領域17-18
- 2.2 主觀幸福感18-21
- 2.2.1 主觀幸福感的概念界定18
- 2.2.2 主觀幸福感的理論基礎18-19
- 2.2.3 主觀幸福感的測量19
- 2.2.4 主觀幸福感的研究現(xiàn)狀19-21
- 2.3 抑郁21-24
- 2.3.1 抑郁的概念界定21
- 2.3.2 抑郁的理論基礎21-22
- 2.3.3 抑郁的測量22
- 2.3.4 抑郁的影響因素22-24
- 2.4 學業(yè)倦怠24-27
- 2.4.1 學業(yè)倦怠的概念界定24
- 2.4.2 學業(yè)倦怠的理論基礎24-25
- 2.4.3 學業(yè)倦怠的測量25-26
- 2.4.4 學業(yè)倦怠的研究現(xiàn)狀26-27
- 2.5 大學生無聊感、主觀幸福感、抑郁和學業(yè)倦怠間的相關關系27-29
- 2.5.1 無聊感與主觀幸福感27
- 2.5.2 無聊感與抑郁27
- 2.5.3 無聊感與學業(yè)倦怠27
- 2.5.4 主觀幸福感與抑郁27
- 2.5.5 主觀幸福感與學業(yè)倦怠27-28
- 2.5.6 無聊感、主觀幸福感、抑郁和學業(yè)倦怠的關系28-29
- 第3章 研究設計29-39
- 3.1 研究對象29
- 3.2 研究工具29-38
- 3.2.1 大學生無聊傾向問卷29-32
- 3.2.2 總體幸福感量表(GWB)32-35
- 3.2.3 流調(diào)中心抑郁量表(CES-D)35-36
- 3.2.4 大學生學習倦怠量表36-38
- 3.3 施測過程38
- 3.4 數(shù)據(jù)處理38-39
- 第4章 研究結果39-59
- 4.1 大學生無聊感總體及人口學變量差異狀況39-42
- 4.1.1 大學生無聊感總體差異狀況39
- 4.1.2 大學生無聊感人口學變量的差異狀況39-42
- 4.2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總體及人口學變量差異狀況42-45
- 4.2.1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總體差異狀況42-43
- 4.2.2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人口學變量的差異狀況43-45
- 4.3 大學生抑郁總體及人口學變量差異狀況45-48
- 4.3.1 大學生抑郁總體差異狀況45-46
- 4.3.2 大學生抑郁人口學變量的差異狀況46-48
- 4.4 大學生學業(yè)倦怠總體及人口學變量差異狀況48-50
- 4.4.1 大學生學業(yè)倦怠總體差異狀況48
- 4.4.2 大學生學業(yè)倦怠人口學變量的差異狀況48-50
- 4.5 大學生無聊感、主觀幸福感、抑郁和學業(yè)倦怠的相關狀況50-51
- 4.6 大學生無聊感、主觀幸福感、抑郁和學業(yè)倦怠的回歸51-52
- 4.7 抑郁、學業(yè)倦怠在無聊感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多重中介模型52-59
- 4.7.1 無聊感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53-54
- 4.7.2 抑郁在無聊感和主觀幸福感之間的中介效應檢驗54-55
- 4.7.3 抑郁和學業(yè)倦怠在無聊感與主觀幸福感間的多重中介效應檢驗55-57
- 4.7.5 共同方法偏差57-59
- 第5章 討論與分析59-66
- 5.1 大學生無聊感總體及人口學差異狀況分析59-60
- 5.2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總體及人口學差異狀況分析60-61
- 5.3 大學生抑郁總體及人口學差異狀況分析61-62
- 5.4 大學生學業(yè)倦怠總體及人口學差異狀況分析62-63
- 5.5 大學生無聊感、主觀幸福感、抑郁和學業(yè)倦怠的相關分析63-64
- 5.6 大學生無聊感、主觀幸福感、抑郁和學業(yè)倦怠的回歸分析64-65
- 5.7 抑郁、學業(yè)倦怠在無聊感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多重中介模型65
- 5.7.1 無聊感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分析65
- 5.7.2 抑郁在無聊感和主觀幸福感之間的中介效應分析65
- 5.7.3 抑郁和學業(yè)倦怠在無聊感與主觀幸福感間的多重中介效應分析65
- 5.8 本研究的不足65-66
- 第6章 結論66-67
- 參考文獻67-73
- 附錄73-78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78-80
- 致謝8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柳士順;凌文輇;;多重中介模型及其應用[J];心理科學;2009年02期
2 王華鋒;賈生華;李生校;;性別與工作-家庭沖突的中介效應研究[J];心理科學;2009年05期
3 孟秀紅;黃朝輝;孫瑩;陶芳標;萬宇輝;許韶君;;應對方式對生活滿意度和抑郁、焦慮癥狀關聯(lián)的中介效應[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年05期
4 方杰;張敏強;李曉鵬;;中介效應的三類區(qū)間估計方法[J];心理科學進展;2011年05期
5 劉紅云;張月;駱方;李美娟;李小山;;多水平隨機中介效應估計及其比較[J];心理學報;2011年06期
6 方杰;張敏強;邱皓政;;中介效應的檢驗方法和效果量測量:回顧與展望[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2年01期
7 張伶;陳艷;聶婷;;工作—家庭促進對心理授權與工作抑郁內(nèi)在關系的中介效應檢驗[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8 劉紅云;駱方;張玉;張丹慧;;因變量為等級變量的中介效應分析[J];心理學報;2013年12期
9 方杰;溫忠麟;張敏強;孫配貞;;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應分析[J];心理科學;2014年03期
10 甘怡群;;中介效應研究的新趨勢——研究設計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方法[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4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方杰;張敏強;;三類中介效應分析方法比較[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方杰;溫忠麟;張敏強;孫配貞;;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應分析[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3 劉陳陵;周宗奎;;大學生自主與主觀幸福感:人際依賴的中介作用[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4 常淑敏;張玲玲;張文新;周秀琴;;未來教育規(guī)劃及評價在青少年同伴群體特征與學業(yè)適應間的中介效應[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閆菁;王曉宇;肖晶;;抑郁的認知易感者日常應激與抑郁的關系:非適應性認知應對策略的中介作用[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6 林麗玲;劉俊升;;兒童中期受欺負與自尊之間的關系:應對方式的中介效應[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7 何楓;何平成;;我國金融市場對FDI與經(jīng)濟增長的中介效應檢驗[A];第十四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2年
8 滕妍君;翟紫燕;范翠英;;高中生網(wǎng)絡欺負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9 田艷輝;秦霖;王丹丹;王明輝;;受艾影響兒童心理韌性對學校適應和學習成績影響的雙重中介效應[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10 于艷;丁玲;程美斌;司繼偉;;企業(yè)員工的責任感與工作績效:中介效應與調(diào)節(jié)效應[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無聊感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抑郁與學業(yè)倦怠的中介作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983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298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