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情緒視角下大學生面部情緒識別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1-11 23:10
大學階段對于大學生來說是極為重要和特殊的。其特殊在于,大學生在該階段有著雙重身份——既是一個還沒接觸社會,仍在象牙塔中的學生;又是一個即將接觸社會,必須開始學習如何在社會中生存的成人。在這兩重身份中,都必須要涉及到一點——社會交往能力。而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對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本研究目的是為了探究在具身情緒理論基礎上,大學生面部情緒識別的變化是否會對其親社會行為產(chǎn)生影響。如果出現(xiàn)影響,那么影響是怎樣的?在實際生活與發(fā)展教育中,應該如何運用這樣的影響。在本研究中,采用隨機取樣的方式選取52名大學生進行研究。研究一采用的是具身情緒理論中的實驗范式,對于大學生被試進行研究,注重探討個體自身面部行為的變化對其情緒識別產(chǎn)生的影響;研究二則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通過親社會行為研究中的獨裁者實驗,考察在不同的面部操控下,識別不同面部情緒對個體親社會行為的影響。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首先,具身化行為對情緒識別影響顯著。對于積極情緒的識別,引發(fā)微笑的行為可以縮短識別時間,增加正確率。對于消極情緒的識別,抑制微笑的行為可以縮短時間,增加正確率;其次,具身化行為與情緒識別存在著顯著的交互效應。從...
【文章來源】:沈陽師范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對于中性情緒的識別而言,與積極情緒的識別相似
微笑的狀態(tài)(2)下反應時減短,在引發(fā)微笑的狀態(tài)(3)下反應最快。圖2對于中性情緒的識別而言,與積極情緒的識別相似。如圖3所示,同樣是在自然狀態(tài)(1)下的反應時最長,在抑制微笑的狀態(tài)(2)下反應時減短,在引發(fā)微笑的狀態(tài)(3)下反應最快。圖3然而,對于消極情緒的識別情況,如圖4所示,有所改變——在自然狀態(tài)(1)下,識別消極情緒的反應時最長;在抑制微笑狀態(tài)(2)下,反應時卻是最短;在引發(fā)微笑狀態(tài)(3)下
25圖4注:1指自然狀態(tài);2指抑制微笑狀態(tài);3指引發(fā)微笑狀態(tài)最后,將剔除極端值的三組數(shù)據(jù)進行差異性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無論是積極情緒的識別、消極情緒的識別,還是中性情緒的識別,都受到了身體行為變化的影響,并且這種影響是非常顯著的。這同樣可以證明具身情緒理論——強調知覺與行為是緊密聯(lián)系的,意識是情境的。在實驗結果被認為是,觀察者身體行為的改變會促使個體認知的變化,進而對當前的情緒狀態(tài)的識別造成影響。當個體的身體行為是積極愉悅的,相對于其他狀態(tài)而言,對于積極情緒的識別會加快;當個體的身體行為是消極的,那么相對于其他狀態(tài) 而言,消極情緒的識別會加快。造成這一結果的條件之一是人的面部肌肉線索。由于人的面部肌肉運動形成了人類的面部表情,因此面部肌肉的活動對于人的臉部表情識別有著一定的影響。有關具身認知理論中,有具身認知領域的研究(F Starck et al.,1988)發(fā)現(xiàn),不同面部肌肉的活動會影響個體對面部情緒的識別。該實驗中,研究者要求被試在看卡通的時候用嘴叼著一支筆(會形成微笑表情),并在觀看結束后報告卡通的好笑程度。結果發(fā)現(xiàn),被試用嘴叼著筆時對卡通可笑的評價更高。進一步研究(R Larse et al.,1992)表明,當被試的眉頭肌肉處于收縮狀態(tài)時,被試所報告的負面情緒更高,反之則更低。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親社會行為中的“眼睛效應”[J]. 張雪姣,劉聰慧. 心理科學進展. 2017(03)
[2]道德和個人領域兒童情緒理解的發(fā)展特點及對其親社會行為的影響[J]. 周雙珠,陳英和,胡竹菁. 心理學探新. 2017(01)
[3]面部情緒識別能力與人格特質相關性研究[J]. 王鳳華,石統(tǒng)昆,孫獻亮,高漂漂,宣秀琳,陳力. 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16 (08)
[4]共情與親社會行為關系的元分析[J]. 丁鳳琴,陸朝暉. 心理科學進展. 2016(08)
[5]情緒背景對面部表情識別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J]. 胡治國,劉宏艷. 心理科學. 2015(05)
[6]面部表情識別的影響因素:面部特征及觀察者特性[J]. 劉宏艷,胡治國.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5(03)
[7]有關面部表情識別的跨文化研究綜述[J]. 王娟娟,劉愛華. 金田. 2014(09)
[8]“具身”涵義的理論辨析[J]. 葉浩生. 心理學報. 2014(07)
[9]面部表情識別對社會交往能力的影響作用[J]. 劉宏艷,葛列眾.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4(03)
[10]具身認知的情緒理論[J]. 崔格格.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 2014(05)
碩士論文
[1]負性情緒、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大學生面部表情識別的影響研究[D]. 陳琦.河北師范大學 2016
[2]情緒具身觀:來自ERP和fMRI的證據(jù)[D]. 常晶晶.西南大學 2013
[3]面部表情識別的影響因素:表情強度和呈現(xiàn)方式[D]. 姚雪.吉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2971655
【文章來源】:沈陽師范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對于中性情緒的識別而言,與積極情緒的識別相似
微笑的狀態(tài)(2)下反應時減短,在引發(fā)微笑的狀態(tài)(3)下反應最快。圖2對于中性情緒的識別而言,與積極情緒的識別相似。如圖3所示,同樣是在自然狀態(tài)(1)下的反應時最長,在抑制微笑的狀態(tài)(2)下反應時減短,在引發(fā)微笑的狀態(tài)(3)下反應最快。圖3然而,對于消極情緒的識別情況,如圖4所示,有所改變——在自然狀態(tài)(1)下,識別消極情緒的反應時最長;在抑制微笑狀態(tài)(2)下,反應時卻是最短;在引發(fā)微笑狀態(tài)(3)下
25圖4注:1指自然狀態(tài);2指抑制微笑狀態(tài);3指引發(fā)微笑狀態(tài)最后,將剔除極端值的三組數(shù)據(jù)進行差異性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無論是積極情緒的識別、消極情緒的識別,還是中性情緒的識別,都受到了身體行為變化的影響,并且這種影響是非常顯著的。這同樣可以證明具身情緒理論——強調知覺與行為是緊密聯(lián)系的,意識是情境的。在實驗結果被認為是,觀察者身體行為的改變會促使個體認知的變化,進而對當前的情緒狀態(tài)的識別造成影響。當個體的身體行為是積極愉悅的,相對于其他狀態(tài)而言,對于積極情緒的識別會加快;當個體的身體行為是消極的,那么相對于其他狀態(tài) 而言,消極情緒的識別會加快。造成這一結果的條件之一是人的面部肌肉線索。由于人的面部肌肉運動形成了人類的面部表情,因此面部肌肉的活動對于人的臉部表情識別有著一定的影響。有關具身認知理論中,有具身認知領域的研究(F Starck et al.,1988)發(fā)現(xiàn),不同面部肌肉的活動會影響個體對面部情緒的識別。該實驗中,研究者要求被試在看卡通的時候用嘴叼著一支筆(會形成微笑表情),并在觀看結束后報告卡通的好笑程度。結果發(fā)現(xiàn),被試用嘴叼著筆時對卡通可笑的評價更高。進一步研究(R Larse et al.,1992)表明,當被試的眉頭肌肉處于收縮狀態(tài)時,被試所報告的負面情緒更高,反之則更低。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親社會行為中的“眼睛效應”[J]. 張雪姣,劉聰慧. 心理科學進展. 2017(03)
[2]道德和個人領域兒童情緒理解的發(fā)展特點及對其親社會行為的影響[J]. 周雙珠,陳英和,胡竹菁. 心理學探新. 2017(01)
[3]面部情緒識別能力與人格特質相關性研究[J]. 王鳳華,石統(tǒng)昆,孫獻亮,高漂漂,宣秀琳,陳力. 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16 (08)
[4]共情與親社會行為關系的元分析[J]. 丁鳳琴,陸朝暉. 心理科學進展. 2016(08)
[5]情緒背景對面部表情識別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J]. 胡治國,劉宏艷. 心理科學. 2015(05)
[6]面部表情識別的影響因素:面部特征及觀察者特性[J]. 劉宏艷,胡治國.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5(03)
[7]有關面部表情識別的跨文化研究綜述[J]. 王娟娟,劉愛華. 金田. 2014(09)
[8]“具身”涵義的理論辨析[J]. 葉浩生. 心理學報. 2014(07)
[9]面部表情識別對社會交往能力的影響作用[J]. 劉宏艷,葛列眾.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4(03)
[10]具身認知的情緒理論[J]. 崔格格.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 2014(05)
碩士論文
[1]負性情緒、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大學生面部表情識別的影響研究[D]. 陳琦.河北師范大學 2016
[2]情緒具身觀:來自ERP和fMRI的證據(jù)[D]. 常晶晶.西南大學 2013
[3]面部表情識別的影響因素:表情強度和呈現(xiàn)方式[D]. 姚雪.吉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29716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297165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