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領域厭惡情緒對道德判斷的影響:傷害感知的中介作用
【學位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B842.6
【部分圖文】:
的認知加工模型 等(2009)在“從口腔到道德”一文中提出可能存在的厭惡加工三er scheme of disgust)(圖 1.1),第一層為厭惡刺激系統(tǒng),即個體感知到;第二層為厭惡評估系統(tǒng),刺激源誘發(fā)個體的厭惡感;隨后,激活厭惡的第三層,個體表現(xiàn)出相應的生理反應(例如,惡心嘔吐)和行為(遠而,模型針對直接誘發(fā)刺激和間接誘發(fā)刺激有著不同的路徑,直接誘發(fā)刺直接激活輸出系統(tǒng),無需經(jīng)過評估系統(tǒng),而間接誘發(fā)刺激須經(jīng)過評估系惡情緒,才能激活輸出系統(tǒng),其中,不道德行為或者事件這一刺激源既,又可以通過間接路徑產(chǎn)生厭惡情緒,即道德厭惡既可以激活厭惡評估其他評估系統(tǒng)(例如:“厭惡”的語言標簽)(黃好,2011)。目前,點關(guān)注,并且進行廣泛研究(Tybur, Lieberman, & Griskevicius, 2009; Liu,i, 2015; 王雨琪,2018)。
吳寶沛,2019)。雙方道德理論對道德失聲現(xiàn)象做出了合和 Gray(2017)認為主觀傷害和客觀傷害的分離導致了道德失聲現(xiàn)象客觀傷害的行為(例如,自慰)中,人們依舊感到了傷害,從而認為此外,在電車困境中,傳統(tǒng)的道德心理學認為道德兩難是“道義主義沖突,而雙方道德理論認為電車困境是迫使個體在雙方中的不同身份利性主義的道德判斷,意味著成為有意圖的行為者,反之,則是承擔區(qū)別于其他道德心理學理論的模型為道德判斷領域提供全新的研究視
圖 3.1 中介變量示意圖研究運用 process 程序(PROCESS-Model #4)(Hayes, 2013),采取偏差校正的分位法取樣進行中介效應分析(侯杰泰,溫忠麟,成子娟,2004),具體參數(shù)設變量的樣本量為 5000;②置信區(qū)間水平為 95%。1)采用問卷總均分進行中介分析,結(jié)果顯示:傷害感知在厭惡情緒和道德判斷分中介作用,中介率為 0.74(見圖 3.2,其中*表示 p < 0.05, **表示 p < 0.001)表 3.3 傷害感知在厭惡和道德判斷之間的中介效應分析(n=122)效應值 標準誤 p 95%LLCI 95%ULCI接效應 0.73 0.10 < 0.001 0.52 0.92接效應 0.24 0.11 0.02 0.03 0.4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耿少萍;;多元化、功利化:認知結(jié)構(gòu)與動機共同影響下道德選擇依據(jù)——中國兒童道德判斷水平發(fā)展階段特征分析報告[J];教育科學研究;2018年02期
2 徐迪;;大學生道德判斷的實證研究[J];文教資料;2015年17期
3 孫玉峰;利益與公民道德判斷[J];教書育人;2005年29期
4 楊冬;;道德判斷還是道德引領[J];遼寧教育;2008年Z1期
5 葉華奇;;道德判斷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年05期
6 田思雨;張珊珊;張野;;元認知體驗對大學生道德判斷的影響[J];校園心理;2016年01期
7 魏賢超;;道德判斷的基本概念[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86年02期
8 杜捷;;旁觀角色:家長與老師[J];課堂內(nèi)外(科學Fans);2017年03期
9 李原;;道德判斷與文化[J];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2016年01期
10 陳滿琪;;社會正念及其與道德關(guān)系的研究[J];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2016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辛治洋;道德判斷與道德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2 邵愛國;關(guān)于說謊的道德認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肖麗輝;高沖突道德兩難情境中的道德判斷:雙過程與自我因素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7年
4 田野;旅游情境下敬畏情緒對游客滿意、忠誠和道德判斷的影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5 趙瑾;從麥凱錯論看道德的客觀性問題[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6 羅會宇;倫理學視域下反思平衡方法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7年
7 王松巖;人性與德性:休謨?nèi)诵砸曢撓碌牡赖掠^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8 彭嘉熙;決策中的自我框架,混合框架,道德框架效應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6年
9 封周奇;人際關(guān)系對道德決策影響的發(fā)展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5年
10 孫戩;和諧道德觀[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雪梅;三領域厭惡情緒對道德判斷的影響:傷害感知的中介作用[D];廣西師范大學;2019年
2 楊素真;利益大于道義?金錢概念啟動對道德判斷的影響[D];廣西師范大學;2019年
3 梁沁苗;傷害感知對道德判斷的影響[D];廣西師范大學;2019年
4 高晨暉;網(wǎng)民對網(wǎng)絡道德綁架行為的道德判斷[D];寧夏大學;2018年
5 張羽璇;波動的道德:節(jié)假日對道德行為及道德判斷的影響[D];廣西師范大學;2016年
6 李恒濤;情緒與認知對大學生網(wǎng)絡道德判斷的影響研究[D];鄭州大學;2018年
7 肖澎湘;情緒效價、心理距離與自我衰竭對道德判斷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8年
8 李鈺;人際親疏對兒童遺漏偏差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8年
9 陶欣蕾;清潔啟動對道德判斷的影響—自我與他人的差異[D];河南大學;2018年
10 陶葉娟;審美判斷與道德判斷的加工過程:行為與ERP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649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64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