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真實性對面孔識別與社會認知的影響
【學位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B842.6
【部分圖文】:
圖 1 實驗流程及結果不同意被攝的照片用以后期的實驗,剔除之后,還剩 78 名被照 Ross 等(2017)的研究,首先,主試根據被試情緒自評結緒表達較為明顯的面孔圖片共 590 張,然后請專家再進一步究者根據情緒表達以及面部特征進一步篩選獲得 216 張面孔圖有圖片使用 Photoshop 軟件進行處理,圖片格式為位圖格式、保持一致,每張圖片中面孔所在的位置、背景大小、圖片大孔圖片制作成問卷,隨機選取 35 名心理學專業(yè)的被試對圖片行 9 點評分。最后,根據評分的大小,剔除較難以辨認的圖片圖片 50 張,真實負性表情的面孔圖片 50 張,偽裝正性表情表情的面孔圖片 50 張。對所有面孔圖片的喚醒度、真實性與計檢驗結果顯示,面孔圖片喚醒度差異不顯著(t = 0.003,
研究一 表情真實性對變化面孔識別的影響其雙眼正對被試機的屏幕中央,并讓被試將下巴區(qū)域放在下頜托上以固定頭部,被試區(qū)域與屏幕之間的距離約為60 cm,并調整眼動儀的攝像頭,使其達到最合適的位置第三步,開始實驗,實驗過程分為練習和正式實驗兩個階段,首先呈現(xiàn)指導語,實驗中,依次呈現(xiàn)兩張面孔圖片,分別為學習面孔和目標面孔,被試只關注上半部分面孔的變化,需要對前后呈現(xiàn)兩張面孔圖片判斷上半部分是否相同;其次呈現(xiàn)注視點ms“+”,然后呈現(xiàn)學習面孔圖片,接著呈現(xiàn) 500ms 空屏,然后呈現(xiàn)目標面孔圖片,判斷前后兩張圖片的上半部分是否相同,如果前后兩者表情相同,則按“F”鍵,不按“J”鍵,若沒有做出反應,圖片在 3000ms 之后消失,呈現(xiàn) 100ms 空屏,后進行下 trial。共分為 4 個 block,其中每個 block 練習實驗有 8 個 trial,練習實驗完成后進入的界面,本實驗采用九點進行視覺追蹤系統(tǒng)的校準,如果達到標準水平,則檢驗校正度,精確度達到良好水平后進行正式實驗。每個 block 正式實驗有 128 個 trial,共 51rial。被試每完成一個 block,休息 5 分鐘。
表 1-1 正確率描述統(tǒng)計結果(M ± SD) (n = 53)上下相同 上同下變 上下不同 上變下同真實對齊 0.95 ± 0.10 0.73 ± 0.21 0.80 ± 0.17 0.71 ± 0.17不對齊 0.96 ± 0.07 0.85 ± 0.18 0.83 ± 0.14 0.73 ± 0.16偽裝對齊 0.96 ± 0.06 0.73 ± 0.21 0.80 ± 0.15 0.71 ± 0.16不對齊 0.96 ± 0.06 0.92 ± 0.14 0.76 ± 0.14 0.74 ± 0.14表 1-2 面孔組合效應量的描述統(tǒng)計結果(M ± SD) (n = 53)正確率的面孔組合效應量 反應時的面孔組合效應量真實 0.10 ± 0.21 128.40 ± 148.54偽裝 0.26 ± 0.20 134.86 ± 177.1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青;;面孔識別本族效應的研究概述[J];校園心理;2016年05期
2 尹月陽;張林;李玥;楊亞平;;自我面孔識別研究的新進展[J];應用心理學;2015年02期
3 申紅坤;;影響面孔識別異族效應的因素探析[J];考試周刊;2017年06期
4 劉桂萍;;自我面孔識別與注意關系的評述[J];時代教育;2016年05期
5 關麗麗;齊銘銘;張慶林;楊娟;;自我面孔識別的腦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11年09期
6 宋昱鋒;;動態(tài)面孔識別研究在面孔識別軟件中的商業(yè)應用[J];現(xiàn)代商業(yè);2010年33期
7 劉凌;楊麗珠;;自我面孔識別的研究進展[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8 王麗娟;姚雪;羅紅格;;自閉癥兒童面孔識別障礙的理論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9年11期
9 楊紅升;自我面孔識別的獨特性[J];心理科學;2005年06期
10 秦速勵,沈政;面孔識別的“特殊性”[J];心理科學;2001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孫天義;面孔識別的性別差異:基于行為和電生理證據的女性加工優(yōu)勢效應[D];華東師范大學;2018年
2 王哲;面孔識別的特異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王凌云;自我面孔識別優(yōu)勢的認知及神經機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陳杰;音樂訓練促進面孔識別:行為及神經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5 段海軍;面孔認知加工中的注意瞬脫效應:基于表情和熟悉性的考察[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會杰;助人與犯罪情境中的面孔識別差異[D];云南師范大學;2019年
2 俞奕欣;兒童種族態(tài)度的發(fā)展及其干預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9年
3 王安琪;情緒對大學生面孔識別整體加工的影響:來自行為和ERP的證據[D];石河子大學;2019年
4 趙翔;相貌負面圖式女性自我面孔識別的加工偏好[D];湖南師范大學;2019年
5 董天天;表情真實性對面孔識別與社會認知的影響[D];曲阜師范大學;2019年
6 富云露;群際接觸影響維漢兩族面孔識別的ERP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7 唐玉榕;氣味對情緒面孔識別的影響[D];西北師范大學;2018年
8 郭津;藏族學生的情緒面孔識別及其影響因素[D];河北師范大學;2018年
9 陳汪;面孔識別對腦信號變異性的調節(jié)[D];電子科技大學;2018年
10 劉立立;蒙漢族面孔識別本族效應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398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39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