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意歸因偏差和自我損耗對攻擊行為的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體育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B842
【圖文】:
理論之所以叫做 I3理論,也是因為這三個潛在過程的首字體暴露于可能引發(fā)攻擊沖動的動態(tài)環(huán)境之中,為攻擊行為景和前提(如,挑釁,排斥,激惹)。助力是指個體的一些人定的刺激情景中是否出現(xiàn)攻擊行為起到助力作用的因素(例敵意歸因偏差,憤怒反芻),這些因素增加了個體在遇到目為的可能性(或強度)。和助力兩個潛在變量都很強的時候,往往就會產(chǎn)生最強烈是指當攻擊沖動個體有多大程度能抑制這種沖動(例如,些因素增加了人們(或者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住刺激和助力抑制力量足夠超越?jīng)_動力量的時候,就不會產(chǎn)生攻擊行為切攻擊行為都是由這三個潛在變量的交互作用影響而產(chǎn)生
究這三者之間的二維交互作用,最后還有不能忽略的三維交互作七種效應研究三類潛在變量如何影響攻擊行為。完美風暴假設美風暴假設是從屬于 I3理論中的一種假設,刺激和助力兩部分,生的因素,而抑制部分,是往回拉的一股力量,完美風暴理論認高,助力較高,而抑制較低的時候會出現(xiàn)攻擊行為。相反如果抑刺激的總效應,就會降低產(chǎn)生攻擊行為的可能。(Finkel, 2014;, Slotter, Oaten, & Foshee, 2009; Slotter, Finkel, Dewall, Pond, Lamausen, 20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騰飛;張繼生;周惠新;;格斗對抗性運動對抑制練習者攻擊行為的理論研究[J];武術研究;2017年02期
2 趙科;陳春蓮;;西南地區(qū)大學生攻擊行為現(xiàn)狀與應對策略研究[J];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3 胡美玲;;幼兒攻擊性行為的形成與應對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年03期
4 陳方超;攻擊行為的對象性[J];文教資料;2005年32期
5 余曉潔;;學生攻擊行為的影響因素及其干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15期
6 王磊;楊肖;王磊博;胡家莉;冉秋黎;;青少年消極情緒與攻擊行為研究述評[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年25期
7 宋建鵬;劉傳新;;精神分裂癥患者暴力攻擊行為[J];濟寧醫(yī)學院學報;2017年02期
8 夏瑩;戢漢斌;朱長才;戢紅英;;在校大學生關系攻擊行為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年03期
9 翟清艷;;躁狂癥患者攻擊行為的危險因素與護理對策[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年13期
10 楊素芳;;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攻擊行為分析[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洪絲語;王昊;李娜;張志瑩;許昭;;身體活動對大學生抑制能力與攻擊行為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會后版)[C];2018年
2 王玉超;白春明;;暴力攻擊行為與神經(jīng)遞質(zhì)關系的研究[A];中國中藥雜志2015/專集:基層醫(yī)療機構(gòu)從業(yè)人員科技論文寫作培訓會議論文集[C];2016年
3 韓斌;張文新;陳光輝;李春;;家庭教養(yǎng)方式在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兒童攻擊行為關系中的作用[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葉詩敏;;父母體罰與青少年攻擊行為的關系:一個有調(diào)節(jié)的中介模型[A];第二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心理學與國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5 朱星星;王康程;邱江;;檢驗一般攻擊模型:個體的情緒、認知和人格因素對攻擊行為的影響[A];第二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心理學與國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6 馬效芝;;精神科護士遭受患者攻擊行為的感知、態(tài)度及行為現(xiàn)狀調(diào)查[A];河南省精神科護理風險管理培訓班及學術交流會資料匯編[C];2011年
7 王文菊;;精神分裂癥患者住院初期攻擊行為風險評估與護理干預[A];精神科護理風險管理培訓班及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8 張林;祝陽君;劉楓;;網(wǎng)絡集群攻擊行為的發(fā)生機制[A];第十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心理學與社會發(fā)展[C];2015年
9 李彥儒;褚躍德;;運動道德推脫對大學生運動員攻擊行為的影響:道德認同的調(diào)節(jié)作用[A];第十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心理學與社會發(fā)展[C];2015年
10 侯璐璐;江琦;王煥貞;李長燃;;特質(zhì)憤怒對攻擊行為的預測作用以及認知重評的調(diào)節(jié)作用[A];第十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翁暉亮;矯治兒童攻擊行為[N];健康報;2003年
2 上海市楊浦區(qū)中心醫(yī)院心理科主任 翁暉亮;兒童攻擊行為的原因與對策[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3 安康職業(yè)中專 唐玉梅;中職生攻擊行為的分析與矯正[N];安康日報;2007年
4 陳燕琳;怎樣矯正孩子攻擊行為[N];大眾衛(wèi)生報;2004年
5 本報記者 王純 特約記者 班雁萍;半數(shù)兒童有攻擊傾向[N];健康時報;2004年
6 深圳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 位照國 劉鐵榜;血色迷霧背后的心理學思考[N];健康報;2010年
7 ;天融信: 高效應對四類攻擊行為[N];計算機世界;2006年
8 唐安平;被動——攻擊行為 心理扭曲的反映[N];健康報;2003年
9 汪智慧;遠離憤怒與孤獨[N];健康報;2003年
10 艾 非;讓孩子遠離“戰(zhàn)爭”[N];大眾科技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艷梅;青少年攻擊行為的遺傳易感性、環(huán)境影響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8年
2 張永欣;童年中后期攻擊行為發(fā)展軌跡的性別差異及其對同伴關系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16年
3 王振宏;青少年情感風格與攻擊行為[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4 劉新學;工讀學校學生執(zhí)行功能及其與攻擊行為關系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孫連榮;社會偏見對攻擊行為影響的理論和實驗[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姚秀鈺;精神疾病患者攻擊行為風險評估的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7 王莉;網(wǎng)絡多步攻擊識別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8 靳宇倡;工作場所攻擊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9 羅艷紅;犯罪群體的人格特征及其行為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10 張愛芳;基于擴展有向圖的復合攻擊模型及檢測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爽;初中生校園排斥與攻擊行為的關系寬恕與積極應對方式的鏈式中介作用[D];沈陽師范大學;2019年
2 王偉寧;敵意歸因偏差和自我損耗對攻擊行為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19年
3 王夢穎;自我損耗與憤怒反芻對大學生運動員攻擊行為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19年
4 李俏俏;受欺負對大學生攻擊行為的影響:相對剝奪感和憤怒反芻思維的多重中介作用[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年
5 林少武;北京市有攻擊傾向大學生的初始沙盤特征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9年
6 趙媛;PSD-95信號通路在大鼠攻擊行為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8年
7 李琛;3-6年級小學生心理虐待與攻擊行為:心理素質(zhì)的中介作用[D];揚州大學;2018年
8 朱進慧;父親參與教養(yǎng)對小學生攻擊行為的負向預測作用:母親育兒壓力的中介效應[D];遼寧師范大學;2018年
9 鐘瑤;自我損耗對攻擊行為的影響:復愈性環(huán)境的調(diào)節(jié)作用[D];陜西師范大學;2018年
10 范志潛;父母體罰、學校聯(lián)結(jié)與青少年攻擊行為:自我調(diào)節(jié)的調(diào)節(jié)作用[D];廣州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7174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2717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