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心理論文 >

基于心理彈性的敘事認同風格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17 14:34
【摘要】:敘事認同是指個體自我內化、演進及整合所形成的故事,是人們發(fā)展認同的一種方式,也是心理幸福感的重要來源。本研究旨在了解探索處于成年初顯期大學生的敘事認同特征,與此同時在探索敘事認同與心理彈性的關系的前提下,對大學生的敘事認同風格進行研究,并嘗試發(fā)現指向更高心理彈性水平以及更積極的社會適應結果的敘事認同風格,從而從敘事認同的角度尋求有效的干預措施,幫助個體提升心理彈性,增強應對重大壓力/逆境的彈性能力。本研究中采取以人為中心的研究進路,在進行訪談前采用由Connor和Davidson編制的心理彈性量表(The Connor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 RISC),對524名大學生進行心理彈性的測查,并根據該測試結果篩選出高心理彈性者(高27%)、中心理彈性者(中46%)、低心理彈性者(低27%)各10人、11人、9人進入研究一轉折點敘事的敘事認同質性研究。研究發(fā)現,從測查結果中可以初步發(fā)現大學生心理彈性水平的總體情況良好。男生總體的心理彈性水平呈現優(yōu)于女生的趨勢,同時有隨著年級升高而升高的趨勢。此外,碩士畢業(yè)生在總分及各維度都有最高的得分,而大一新生存在各個維度上的較低水平。心理學專業(yè)的學生在力量性上擁有顯著的更高的水平。研究一將研究準備中篩選的30名不同心理彈性水平的大學生列為訪談對象,進行關于心理彈性的生命故事轉折點訪談。該訪談參考了McAdams(2011)的生命故事敘事方案,并針對一個特定的面對挫折逆境的轉折點敘事進行訪談。訪談發(fā)現當一個人屬于當一個人擁有"對積極生活的掌控力"的敘事認同風格,在對過往的經歷進行自己的生命故事的整合性建構時,會在敘事中呈現更高的人際關系和諧程度、更高水平的主體意識以及較為積極的甚至體現出救贖模式的故事情感基調,這樣的敘事認同風格會指向更好的心理彈性發(fā)展。研究二中對敘事認同風格問卷進行編制。根據質性研究的結果以及前人的理論基礎,進行問卷的編制,為敘事認同領域的量化工具提供更多的選擇。經過對初測和重測共705名大學生的樣本的分析,得到的自編問卷包括意義建構、時間邏輯、情境信息、人際相處、因果關聯5個維度,共24題。信度檢驗結果表明問卷各維度內部一致性信度在.689~.830之間,總問卷為.910,各維度及總分的分半系數在.649~.837,具有良好的信度。各因子與總分的相關系數高于各因子之間的相關系數,表明本問卷具有良好的收斂效度和區(qū)別效度。模型χ~2/df=3.693,NFI=.821、IFI=.863、TLI=.843、CFI=.862,RMSEA=.070,提示該模型的擬合基本良好,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本研究中還采用了生命意義的存在分問卷、核心自我評價問卷、大學生適應問卷的人際適應分問卷以及心理彈性量表作為校標,對自編問卷進行效標效度分析,都存在顯著的相關,提示敘事認同風格問卷具有良好的效標效度。綜上所述,本文得出以下結論:(1)當一個人擁有"對積極生活的掌控力"的敘事認同風格,在對過往的經歷進行自己的生命故事的整合性建構時,會在敘事中呈現更高的人際關系和諧程度、更高水平的主體意識以及較為積極的甚至體現出救贖模式的故事情感基調,這樣的敘事認同風格會指向更好的心理彈性發(fā)展,從而預示了個體在面對未來生活中的逆境挫折以及挑戰(zhàn)時,可以獲得更多的積極適應成果。(2)個體可以在敘事認同的發(fā)展過程中,尤其是快速發(fā)展的青少年和成年初顯期中進行有意識的預防性干預,改善對于生命故事的整合性建構中的敘事認同風格,從而能在未來的挑戰(zhàn)中通過更高水平的心理彈性獲得更好的積極適應結果。(3)經過信效度檢驗,該自編問卷的信度、結構信度,包括區(qū)分效度和收斂效度以及結構效度較好,符合心理測量學的要求。適合作為敘事認同研究領域的量化工具選擇。
【圖文】:

模型圖,模型,故事,生命


記憶發(fā)展有關的部分組成,而形成的長期自我。通常情況下,與概的是由長期自我中自傳知識基礎和情景記憶的無縫銜接。傳體記憶由生命故事記憶與自定義記憶這兩個方面組成。自定義記故事記憶,因此也具有與生命故事記憶相同的特點。敘事腳本是一出現的序列,這個過程是行為-結果-情緒反應。自傳體記憶與敘事時性的 (synchronic) 存在,它們不斷建立各種聯結,在人格中一直展。另一方面,歷時(diachronic) 變化則指的是生命故事,它不斷修正自己隨著時間遞進 (何承林, 鄭劍虹, 2016)。

結構模型,故事,情境化,情境


且與生活息息相關。情境化的生命故事的共享構成了與一般生命故事的關系,,這種故事的作用是通過情境而不是在情境中,建構分化感和連貫性。此外,當故事的核心要素本身被表達出時,這些表述是一種不可分割的聯結,它們連結了內部的陳述和更直接廣泛的社會和文化環(huán)境的要素。因此,敘事認同結構模型(NISM) 是一個對自我故事的高度情境化的概念模型,至少包含了內部結構和社會表達兩個維度。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B8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胡天強;龔玲;張茂楊;王鑫強;;大學生適應性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生命意義的中介作用[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4期

2 席居哲;左志宏;;抗逆力(Resilience)研究需識別之諸效應[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3 席居哲;左志宏;WU Wei;;心理韌性研究諸進路[J];心理科學進展;2012年09期

4 甘怡群;王純;胡瀟瀟;;中國人的核心自我評價的理論構想[J];心理科學進展;2007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貴永霞;購房置家行為預測[D];西南大學;2014年

2 席居哲;基于社會認知的兒童心理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郭成;青少年學業(yè)自我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鄧兆巍;大學生自我概念與社會適應的相關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66870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266870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30d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