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頻漢語雙字詞的字體N400效應
發(fā)布時間:2019-09-04 07:54
【摘要】:當前有許多關于N400認知機制的理論解釋,如詞匯后整合理論認為N400波幅的變化是由于詞匯加工后期語義整合的難度不同造成的,即語義整合難度越容易,N400波幅越小。而在真假詞詞匯判斷任務中,N400啟動效應一般解釋為詞匯前加工理論或詞匯加工理論。詞匯加工理論認為在不涉及語義加工的階段,N400波幅的變化反映了對正字法、語音分析的過程。由此可見,關于N400效應的理論還沒有達成共識。然而,如果只操控單個因素,那么其實驗的結果可以作許多不同的解釋,單一主效應能為理論構建提供的約束條件有限,因此單因素效應的研究作用有限。但是,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因素一起操控,那么數(shù)據(jù)模式就不會那么簡單,得到新的數(shù)據(jù)模式可以排除許多潛在的解釋。因此有研究者采用語義啟動變量和其他變量間的交互作用來研究N400的認知加工機制,值得我們借鑒。 本研究通過考察刺激質量(如字體)、頻率等和語義有關的變量間的交互作用來探討N400的加工機制。而N400理論模型中的交互激活模型(1A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釋這些交互作用。IA模型提出基線激活水平的概念,并且假定詞頻和語境(包括語義啟動)都能提高詞節(jié)點的基線(靜息)激活水平,它認為,正是由于不同詞頻和語境的基線激活水平不同,N400波幅才會不同,這就是詞頻和語境效應的原因。另外,該模型認為頻率和語境作用于同一加工階段,會影響同一加工階段靜息激活水平,所以預測任何影響語境的因素(如刺激質量)也會影響詞頻。 相反,多階段激活模型認為,書面語詞的加工始于正字法輸入詞條系統(tǒng)(OIL)中該詞的詞節(jié)點激活。然后OIL激活語義系統(tǒng)。刺激質量影響OIL中該詞的激活速度,而詞頻影響從OIL到語義系統(tǒng)的投射或者“通路”的傳遞效率,詞頻并不影響OIL中詞節(jié)點激活本身(也不直接影響語義系統(tǒng)本身,語境會降低OIL和語義系統(tǒng)的激活閡限。因此,多階段激活模型預期語境和刺激質量、詞頻都產生交互作用,而刺激質量和詞頻產生疊加效應。然而哪一個模型能更好地解釋N400的認知加工機制呢?在本研究中,通過同時操控刺激質量(如字體)和頻率兩個因素的效應來研究N400的認知加工機制。本研究共由兩個實驗組成,實驗一采用低頻雙字詞材料,實驗二采用高頻雙字詞作為實驗材料,以探討詞匯頻率間的刺激質量是否存在差異。 實驗一,本實驗是2×2兩因素被試內實驗設計,實驗變量是真假詞類型(真雙字詞和假雙字詞)和刺激的字體(宋體、行楷體)。通過讓被試做詞匯判斷任務來記錄頭皮事件相關電位。結果發(fā)現(xiàn),在300-500ms的時間窗口內,無論真假詞類型,行楷體均比宋體誘發(fā)了更大更負的N400成分,驗證了漢語中存在獨特的字體N400效應,該研究結果驗證并豐富了詞匯分析理論。真假詞與刺激的字體類型在N400上存在交互作用,對交互作用的事后簡單效應分析發(fā)現(xiàn),真詞比假詞產生更大的字體效應,該實驗結果說明字體影響詞節(jié)點的基線(靜息)激活水平。 根據(jù)實驗一的結果,我們發(fā)現(xiàn)了低頻詞的字體N400效應,為了進一步探討高頻詞是否存在字體效應,以及在詞匯加工過程中刺激頻率對字體加工的影響。在本實驗中,我們采用相同的詞匯判斷任務,對高頻詞的字體效應進行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在300-500ms的時間窗口,假詞比真詞誘發(fā)了更大更負的N400波幅,行楷體刺激比宋體刺激產生了更大更負的N400波幅。通過對實驗一和實驗二做被試間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刺激頻率、真假詞類型和刺激字體在N400波幅上存在三重交互作用;進一步的分析發(fā)現(xiàn),在真詞條件下,刺激質量(如字體)和頻率在N400波幅上存在著交互作用。根據(jù)詞匯后整合理論的預測,刺激質量和頻率等不涉及語義加工的因素是不會影響N400的波幅,因此否定了詞匯后整合理論。本文實驗結果的刺激質量(如字體)和頻率的交互作用與交互激活模型的預期一致,而與多階段激活模型的預期不一致,驗證了交互激活模型。 通過上述兩個實驗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一,本研究通過探討漢語雙字詞的字體類型對詞匯識別加工的影響,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的字體對漢語雙字詞的N400波幅產生影響,因此認為詞匯的固有特征(如正字法)在語義通達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該研究結果驗證并豐富了詞匯加工理論,反對將N400波幅變化看做簡單的詞匯后語義整合的理論。我們提出可以用交互激活理論來解釋N400波幅隨詞匯特征的變化的特性的設想,那就是字體類型影響了詞節(jié)點的基線(靜息)激活水平。 二,在真假詞判斷任務中,通過對刺激質量(如字體)和頻率間加工機制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真詞條件下,刺激質量和頻率存在交互作用,研究結果支持交互激活模型,而否定了多階段激活模型。根據(jù)Sternberg(1969)的因素相加邏輯,我們認為在漢語詞匯中頻率和字體作用于同一加工階段。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B842.1
本文編號:2531604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B84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孫海靜;王權紅;;漢字模糊度、字頻和語義啟動在N400上的交互作用:N400的IA模型的證據(jù)[J];心理學報;2012年06期
2 周愛保,張學民,舒華,何立國;字體、字號和詞性對漢字認知加工的影響[J];應用心理學;2005年02期
,本文編號:25316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253160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