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感、權威人格和印象粉飾對道德偽善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9-08-17 13:25
【摘要】:道德偽善(moral hypocrisy),即表現(xiàn)出表面的道德,但在實際中會逃避真正道德所要付出的成本,于是對自己和他人往往持有雙重道德標準,同樣一件道德事件,道德偽善者會對自己持有較為寬松的標準,而對他人卻相對嚴苛。以往的研究大多會集中個體和情境兩方面的因素,很少有探討人格因素以及社會角度對于道德偽善的影響。實驗一采用2 (權力感:高權力感,低權力感)x2 (權威人格:高權威人格,低權威人格)組間實驗設計,因變量是道德偽善的水平。實驗二采用2 (權力感:高權力感,低權力感)×2 (印象粉飾:高印象粉飾,低印象粉飾)組間實驗設計,因變量是道德偽善的水平。根據(jù)實驗結果,得出如下結論:(1)高權力感者出于對固有規(guī)則、自身權力的維護以及潛在利益的關注,往往會對自己比他人持有更為寬松的道德標準,也就是說權力感越高,道德偽善的水平越高;(2)高權威人格者由于其順從和權威的雙重人格特質,容易產(chǎn)生雙重道德標準,個體的權威人格傾向越高,道德偽善的水平越高(3)權力感與權威人格對道德偽善的影響不存在交互作用。(4)印象粉飾對道德偽善并不產(chǎn)生影響,但權力感與印象粉飾對于道德偽善的影響存在交互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B848
本文編號:2527814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B84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傅鑫媛;陸智遠;寇_g;;陌生他人在場及其行為對個體道德偽善的影響[J];心理學報;2015年08期
2 云祥;李小平;;權力感的無意識啟動:方法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4年03期
3 云祥;李小平;;權力會導致欺騙嗎?[J];心理研究;2012年06期
4 王強;;“偽善”倫理學研究的雙重困境[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沈汪兵;劉昌;;道德判斷:理性還是非理性的?——來自認知神經(jīng)科學的研究[J];心理科學;2010年04期
6 仲兵;劉愛芳;;對我國公務員權威人格的調查分析——以江蘇部分公務員為例[J];理論前沿;2009年24期
7 李瓊;郭永玉;;作為偏見影響因素的權威主義人格[J];心理科學進展;2007年06期
8 倪梁康;;論偽善:一個語言哲學的和現(xiàn)象學的分析[J];哲學研究;2006年07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章瑜;誠實及誠實度測驗的研究與應用[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5278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252781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