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抑郁對青少年抑郁的影響:親子關系的中介作用與青少年消極情緒性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本文選題:母親抑郁 + 青少年抑郁; 參考:《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7年03期
【摘要】:對1708名八年級青少年(平均年齡14.30±0.48歲,男生852名)及其母親(平均年齡39.17±2.47歲)的抑郁癥狀、母子關系和青少年消極情緒性進行測量,考察了母親抑郁對青少年抑郁的影響機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1)母親抑郁能夠正向預測青少年的抑郁;(2)母子關系在母親抑郁與青少年抑郁之間起中介作用,母親抑郁既能增加母子沖突的強度,也能降低母子親合水平,進而導致青少年的抑郁;(3)青少年消極情緒性在母親抑郁影響青少年抑郁的中介機制中起調(diào)節(jié)作用,僅在高消極情緒性的青少年中,母子沖突能夠顯著預測青少年的抑郁;但消極情緒性不能調(diào)節(jié)母子親合對青少年抑郁的影響;(4)母親抑郁影響青少年抑郁的有調(diào)節(jié)的中介模型不存在性別差異。
[Abstract]:The effects of mother depression on depression in 1708 adolescents (average age 14.30 + 0.48 years, 852 boys, 852 boys) and their mothers (average age 39.17 + 2.47 years) were measured, an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mother depression on adolescent depression was investigated. (1) (1) mother depression could predict depression in adolescents; (2) Mother and son relationship plays a mediating role between mother depression and adolescent depression. Mother depression can not only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mother and child conflict, but also reduce the level of parent and child affinity, which leads to depression in adolescents. (3) adolescent negative emotion plays a regulatory role in the mediating mechanism of mother depression affecting adolescents' depression, only in high negative emotion. Among the adolescents, mother and child conflict can significantly predict adolescent depression, but negative emotion can not regulate the effect of parent and child relationship on adolescent depression; (4) there is no gender difference in the regulated mediator model of mother depression affecting adolescents' depression.
【作者單位】: 山東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271105)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15YJC190001)
【分類號】:B84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宗利娟;劉俊升;李丹;陳欣銀;;母親抑郁情緒對嬰兒內(nèi)化問題的影響:有調(diào)節(jié)的中介模型[J];心理科學;2014年05期
2 溫忠麟;葉寶娟;;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fā)展[J];心理科學進展;2014年05期
3 劉麗莎;李燕芳;;母親抑郁和懲罰對兒童早期問題行為的影響及父親的保護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3年05期
4 范興華;方曉義;劉楊;藺秀云;袁曉嬌;;流動兒童歧視知覺與社會文化適應:社會支持和社會認同的作用[J];心理學報;2012年05期
5 溫忠麟;吳艷;;潛變量交互效應建模方法演變與簡化[J];心理科學進展;2010年08期
6 周浩,龍立榮;共同方法偏差的統(tǒng)計檢驗與控制方法[J];心理科學進展;2004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笑;楊波;張卓;張峰;;暴力犯的冷酷無情特質(zhì)在暴力風險水平和恐懼情緒識別之間的中介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年09期
2 詹清和;倪凱德;邵陽;;自我接納在心理健康和自我差異間的中介效應[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年09期
3 徐唯;李雁;;體育鍛煉影響女大學生抑郁的多重中介效應[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年08期
4 吳燕霞;盧家楣;謝慶斌;;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大學生情緒表達的影響:成人依戀的中介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年08期
5 王中杰;趙山明;;大學生婚姻態(tài)度在自尊與戀愛滿意度關系中的中介作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7年08期
6 張璐;劉麗紅;金童林;賈彥茹;;大學生特質(zhì)憤怒在兒童期心理虐待和網(wǎng)絡攻擊行為關系中的中介作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7年08期
7 牟俊霖;王陽;;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對中國就業(yè)的影響路徑研究——基于面板中介效應模型的估計[J];財政研究;2017年08期
8 劉洋;鄧穩(wěn)根;;人格特質(zhì)對網(wǎng)絡購買意愿的影響:沉浸體驗的中介效應[J];心理研究;2017年04期
9 李亞紅;徐富明;;物質(zhì)主義與在線評論情感傾向:滿意度的中介作用[J];心理研究;2017年04期
10 葉鈺僑;陸愛桃;張心怡;黃子容;李正豪;;大學生社會支持對學習倦怠的影響:經(jīng)濟狀況和生活滿意度的有調(diào)節(jié)中介模型[J];心理研究;2017年04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杰;溫忠麟;張敏強;孫配貞;;基于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應分析[J];心理科學;2014年03期
2 方杰;溫忠麟;張敏強;任皓;;基于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的多層中介效應分析[J];心理科學進展;2014年03期
3 葉寶娟;溫忠麟;;有中介的調(diào)節(jié)模型檢驗方法:甄別和整合[J];心理學報;2013年09期
4 方杰;張敏強;;中介效應的點估計和區(qū)間估計:乘積分布法、非參數(shù)Bootstrap和MCMC法[J];心理學報;2012年10期
5 俞微;張紅梅;;自我效能感、歸因方式與產(chǎn)后抑郁的相關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2年14期
6 趙佩;李u&;;產(chǎn)后抑郁對子女心理發(fā)展的影響[J];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雜志;2012年04期
7 吳艷;溫忠麟;;結(jié)構(gòu)方程建模中的題目打包策略[J];心理科學進展;2011年12期
8 張俊先;陳杰;李新影;;母親抑郁與青少年認知重評的關系:教養(yǎng)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年05期
9 滕春燕;;4~7歲幼兒行為問題與父母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10 張巍;安力彬;劉媛;;產(chǎn)后抑郁研究進展[J];中國婦幼保健;2011年1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俊才,喬建中;情緒性工作的研究現(xiàn)狀[J];心理科學進展;2005年01期
2 劉小冬,孟昭蘭,呂衛(wèi)平;關于嬰兒情緒性的分化實驗研究—氣質(zhì)的情緒性特征在不同情緒中的表現(xiàn)是一致的嗎?[J];心理學報;1990年04期
3 ;你是情緒性進食的人嗎?[J];文化月刊;2005年11期
4 葉耀榮;鐘建安;樓R,
本文編號:20339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2033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