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qū)心理學方法論擴展性探索
本文選題:社區(qū)心理學 + 社區(qū); 參考:《自然辯證法通訊》2017年04期
【摘要】:本文主張社區(qū)心理學實現(xiàn)跨越式的前提是其方法論邊界的擴展。社區(qū)心理學方法論的轉向其實是對人與社區(qū)環(huán)境之間互動的關注,在研究方式上,由個體主義研究轉向生態(tài)學研究,由注重治療轉向關注預防,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多元方法的并重。同時,自上而下轉到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的轉向更是其在研究方法層面上可喜的變革趨勢。社區(qū)心理學方法論擴展性思考,既是對社區(qū)心理學研究視野的拓展,同時也是研究思維的根本性轉換。
[Abstract]: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premise of realizing leap-forward in community psychology is the extension of its methodological boundary. The turn of the methodology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is actuall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the community environment. In terms of research methods, from individualism to ecological research, from focusing on treatment to paying attention to prevention, and on research methods, Pay attention to the multiple methods as well. At the same time, the change from top-down to bottom-up research method is a gratifying trend at the level of research method. The extended thinking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methodology is not only the expansion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research horizon, but also the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of research thinking.
【作者單位】: 魯東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基金】: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專項項目(項目編號:15KSD02)
【分類號】:B84-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盛敏;陳永勝;;西方社區(qū)心理學若干理論問題探討[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5期
2 王廣新;;西方現(xiàn)代社區(qū)心理學述評[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3 于華林;楊毅;;我國社區(qū)心理學研究述評[J];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4 劉盛敏;陳永勝;;西方社區(qū)心理學形成背景與發(fā)展歷程考略[J];社會心理科學;2009年04期
5 王健;;社區(qū)心理學在社區(qū)衛(wèi)生中的運用及意義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0年04期
6 金慶英;;社區(qū)心理學研究綜述[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年26期
7 諶冬娣;;公民參與在社區(qū)心理學中的概念、測量及影響因素[J];現(xiàn)代交際;2010年09期
8 楊莉萍;D.D.珀金斯;;中國大陸社區(qū)心理學發(fā)展的現(xiàn)狀、困難與機遇[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年02期
9 張禮娟;宋明玲;;社區(qū)心理學的發(fā)展對教育心理學發(fā)展的挑戰(zhàn)[J];學理論;2012年35期
10 馮增俊;;美國社區(qū)心理學概述[J];心理學動態(tài);198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孫妮;高峰強;;美國社區(qū)心理學關于兒童、青少年研究的現(xiàn)狀[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劉樂功;劉雙雙;王欣;高峰強;;美國社區(qū)心理學的核心理念闡述[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牟麗霞;陳永勝;;中國城市居民社區(qū)感:概念、結構和測量[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于華林;高峰強;;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狀況的個體與團體相關因素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陳永勝;劉盛敏;牟麗霞;;SCI-R中文版信度效度的初步分析[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黑龍江大學教育學院 康晶;社會需求為社區(qū)心理學發(fā)展提供契機[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包開亮;社區(qū)心理學研究述評[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2 陳曉娟;城市居民心理賦權水平的干預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3 李立;農村地區(qū)地緣性社區(qū)談話團體的質性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4 王瓊;女性主義社區(qū)心理學述評[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5 王琪;城市居民心理賦權:結構與測量[D];浙江師范大學;2010年
6 諶冬娣;城市居民的公民參與;結構與測量[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8852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885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