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心理輔導對武警新兵適應性的影響
本文選題:團體心理輔導 + 軍人適應不良; 參考:《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5年02期
【摘要】:目的:探討團體心理輔導對武警新兵適應性的影響。方法:將武警某部新兵隨機分為干預組86人,接受8次團體心理輔導干預;對照組136人,不接受心理干預。使用軍人適應不良自評量表(MMQ)、正性負性情緒量表(PANAS)在干預前、后測量新兵的適應情況。結(jié)果:1干預后,干預組與對照組在適應不良總分、環(huán)境適應不良因子分及負性情緒分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P0.01);干預組適應不良總分,人際關(guān)系、環(huán)境適應不良因子分及負性情緒分顯著下降(P0.01,P0.05)。2在軍人適應不良總分[F(時間*組別)=7.20,P=0.008]和環(huán)境適應不良因子[F(時間*組別)=3.97,P=0.047]上,測量前后和是否干預存在顯著交互作用。結(jié)論:團體心理輔導能夠改善新兵的適應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n the adaptability of armed police recruits. Methods: the recru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n = 86) and control group (n = 136). The adaptation of recruits was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ith the Self-Rating Self-Rating scale (MMQA) an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 scale (PANAS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total score of maladjustment, the score of environmental maladjustment factor and the score of negative emotion. The scores of environmental maladjustment factor and negative emo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1and P0.050.2. there was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measurement and whether or not intervention was performed on the total score of maladjustment [F (time * group) 7.20g P0. 008] and the factor of environmental maladjustment (F (time * group) 3.97% P0. 047). Conclusion: group counseling can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of recruits.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醫(yī)學心理研究所;珠海市香洲區(qū)灣仔小學;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普外科;武警廣東省總隊醫(yī)院心理門診;
【分類號】:B84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理義;陳春霞;姚高峰;張志斌;周華根;劉曉輝;陳繼軍;徐文佳;;中國軍人適應不良量表常模的建立及其結(jié)果分析[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9年09期
2 趙蘭民;甘景梨;楊春;高存友;楊代德;;2005年某部新兵適應障礙的調(diào)查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年07期
3 李文姣;符明弘;王雪松;;入伍新兵適應性問題的質(zhì)化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06期
4 李贏;蔡太生;;新兵集訓過程中心理適應水平及相關(guān)因素研究進展[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8年05期
5 張俊英;張理義;張志斌;鄒華根;劉曉輝;陳繼軍;;軍人適應不良與社會支持、家庭情感表達及相關(guān)因素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08年02期
6 王蕊,周寧,高平青,蔡麗萍,嚴昌安,譚百慶,周玉來;武警部隊新兵適應障礙調(diào)查[J];武警醫(yī)學;2000年11期
7 黎建斌;聶衍剛;;核心自我評價研究的反思與展望[J];心理科學進展;2010年12期
8 喻承甫;曹文植;杜曉輝;張衛(wèi);;消防武警新兵適應不良影響因素的中介效應模型[J];心理學探新;2011年04期
9 李紅政,李雪榮,李逸鴻,雷美英,鄒華根,王堅,李漢寧;集訓新兵軀體化癥狀特點及其相關(guān)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年01期
10 黃麗,楊廷忠,季忠民;正性負性情緒量表的中國人群適用性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柯;;高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2 石曉琳;;論大學生的心理教育與團體心理輔導[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3 胡嵐;劉翠翠;秦紅霞;;大學新生心理普查后不同形式的心理干預效果評價[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4 翟長平;舒必利治療適應性障礙19例臨床觀察[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5 李兆臣;;高職高專學校體育與學生身心健康之我見[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6 王國英;張輝;;強化高師?飘厴I(yè)生心理素質(zhì)的有效對策[J];保定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7 黃韞慧;呂愛芹;王壘;施俊琦;;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的效度檢驗[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6期
8 宋倩;;談高職院!秷F體心理輔導》選修課程的開設(shè)[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年11期
9 李紅霞;龐愛蓮;;運用團體心理輔導提高學習自我效能感的研究[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1年07期
10 趙歡;吳建平;;城市綠色與灰色空間復愈作用的初步對比研究[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慧琳;;活動滲透式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與實踐[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2 張芝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與模式[A];2010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汪國琴;;試論課程化團體心理輔導中需要平衡的幾組關(guān)系[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4 郭曉薇;;團體咨詢式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實踐探索[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5 張可;張建華;;發(fā)展性團體咨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6 楊曉英;鄭皓;;理工科大學貧困生心理特點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7 徐麗;王敬群;胡潔;;大學生尋求專業(yè)性心理幫助態(tài)度的實證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8 童輝杰;程亞平;;五大職業(yè)群的大學畢業(yè)生工作適應水平比較[A];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社會心理研究[C];2012年
9 柳楊;;高技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及入學心理幫助體系建設(shè)[A];中國職協(xié)2013年度優(yōu)秀科研成果獲獎?wù)撐募ㄏ聝裕C];2013年
10 肖丁宜;樊富珉;;對團體心理咨詢與治療師勝任特征的研究[A];第七屆全國心理衛(wèi)生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C];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宣正;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人員薪酬滿意度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2 李洪波;礦難后礦工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趙崇蓮;廣東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務(wù)體系構(gòu)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楊魯靜;品格優(yōu)勢的評估及其在心理臨床中的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梁瑛楠;大學生自殺意念的影響因素與干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曉萍;婚前輔導及其有效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7 方宏建;大學生人格培育的機理與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8 苗元江;心理學視野中的幸福[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9 張芳;局級領(lǐng)導者群體整體效能的心理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邱林;人格特質(zhì)影響情感幸福感的機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玲玲;英語教師課堂非語言行為對學生情緒的調(diào)節(jié)作用[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閻巍;企業(yè)員工的主動性人格與心理資本對組織公民行為和反生產(chǎn)行為的影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朱梅;基于社會性軟件的教師專業(yè)成長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正;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的現(xiàn)狀、問題和對策[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樓青;女性性服務(wù)工作者負性情緒狀況及相關(guān)因素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6 薛長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shè)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7 齊斯文;不同證型中風偏癱患者心理行為特征及心理干預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8 廖永華;大學生網(wǎng)絡(luò)道德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9 肖瑞;初中生英語考試焦慮的干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興乾;初三學生考試焦慮的系列輔導[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超榮,甘怡群;核心自我評價:一個驗證性因素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4期
2 甘怡群;奚莊莊;胡月琴;張軼文;;核心自我評價預測學業(yè)倦怠的新成分:集體自尊[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5期
3 王建平;李董平;張衛(wèi);;家庭經(jīng)濟困難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關(guān)系:應對效能的補償、中介和調(diào)節(jié)效應[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4 吳金花;謝素芳;;軍人適應障礙的成因分析與應對策略[J];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5 胡芳;馬迎華;胡利明;鄧新龍;梅金鳳;;初中生主觀幸福感與家庭功能的關(guān)系[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年03期
6 蔣潔;聶衍剛;王曉敏;;青少年社會適應與主觀幸福感的關(guān)系[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年11期
7 芮磊;李萍妹;洪原城;;新兵海訓時心理適應不良癥的發(fā)生原因及防治[J];東南國防醫(yī)藥;2006年01期
8 李富軍,孫長生,化前珍,王波,李良壽,李遠貴,張世忠,黃久儀,郝崇禮;新兵基礎(chǔ)訓練期間心理狀況與訓練傷的關(guān)系[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9 栗文彬,高紅麗,徐德忠,王波,駱軍強,李輝;新兵基礎(chǔ)訓練后的心理健康狀況[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2年12期
10 栗文彬,王波,高紅麗,徐德忠,駱軍強,李輝;獨生子女新兵基礎(chǔ)訓練前后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3年11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張麗;基層民警職業(yè)倦怠及核心自我評價與其相關(guān)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2 張翔;核心自我評價的測量及其對員工工作態(tài)度和工作績效的影響[D];河南大學;2007年
3 任志洪;核心自我評價、班級環(huán)境對中學生抑郁影響的多層線性模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4 毛淑芳;復原力對自我復原的影響機制[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5 游蕾;組織中員工沉默行為的相關(guān)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6 張麗華;青島市高中生核心自我評價與主觀幸福感的關(guān)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7 吳琛;中學生核心自我評價與歸因方式及社交焦慮關(guān)系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童三紅;團體心理輔導的分享技術(shù)[J];沙洋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5期
2 王瑋;李春暉;王欣;;團體心理輔導對大三學生職業(yè)生涯決策的影響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年06期
3 袁小娜;;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設(shè)計[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4 趙瓊;陳倩;馬敏娜;;淺談高校朋輩團體心理輔導[J];社會心理科學;2014年01期
5 王坤偉;楊延光;;學校團體心理輔導模式探討[J];大眾心理學;2005年03期
6 梁東標;團體心理輔導模式述評[J];教育導刊;2001年Z1期
7 邢秀茶,馮超,李君;大學生人際交往團體心理輔導實踐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2年06期
8 邢秀茶,王欣;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的長期效果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3年02期
9 葉忠華;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設(shè)計一例——大學新生適應能力訓練小組輔導[J];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03年01期
10 王軍,宇業(yè)珍;團體心理輔導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形式[J];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9條
1 張潮;姜海;張蓉;王博韜;;團體心理輔導的過程分析[A];增強心理學服務(wù)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姜海;張潮;;人際模式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關(guān)系困擾改善的實驗研究[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3年
3 張馳;崔倩倩;;團體心理輔導對高校心理委員的自信干預研究[A];第七屆全國心理衛(wèi)生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C];2014年
4 經(jīng)衛(wèi)國;姚本先;;團體心理輔導改善醫(yī)護工作人員職業(yè)倦怠的實證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5 楊爽;王瑤;;大學生人際交往團體心理輔導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欣;;主體參與性團體心理輔導對培養(yǎng)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實驗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化研究——第八屆全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7 廖飛;;團體心理輔導在男性戒毒者中的干預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宋彩玲;;嘗試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9 陳秀瓊;林贊歌;;團體心理輔導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人文關(guān)懷為視角[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叢(第二輯)[C];201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楊建偉邋通訊員 王燕青 許巖;“團體心理輔導”讓他們重揚心帆[N];檢察日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愛寧;觀影療心[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舒敏熠;高中生團體心理輔導方法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2 張靜;團體心理輔導在高職生生活適應中的作用[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郭昱辰;藝術(shù)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交往改善的實驗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4 熊珍明;感戴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幸福感的影響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5 王飛;戒毒抗復吸團體心理輔導效果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6 鄧黎;團體心理輔導對老年失地農(nóng)民主觀幸福感的干預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7 安華珍;團體心理輔導改善高中生情緒實驗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8 白丹虹;團體心理輔導對大一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狀況的影響研究[D];南昌大學;2014年
9 孫志華;團體心理輔導對醫(yī)科大學一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5年
10 雒力靜;團體心理輔導在初中生學習動機干預策略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8669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866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