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憤怒情緒在社會排斥與行為沖動性間的中介作用
本文選題:仿真氣球冒險任務 + 社會排斥 ; 參考:《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6年03期
【摘要】:目的:探討憤怒情緒在社會排斥和行為沖動性間的中介作用。方法:選取大學一至三年級本科生224名[男97名,女127名;年齡18~24歲],采用隨機表法將其分成兩組,一組(社會排斥組)完成社會排斥的網絡擲球任務(CP),另一組(非社會排斥組)完成非社會排斥的網絡擲球任務,兩組隨后依次完成憤怒情緒自評問卷和仿真氣球冒險任務(BART,用于測量個體的行為沖動性)。結果:社會排斥組的憤怒情緒自評問卷得分和BART未爆氣球被吹的平均次數(shù)均高于非社會排斥組(均P0.01);貧w分析結果顯示,社會排斥對行為沖動性有正向預測作用(β=0.28,P0.001),引入憤怒情緒中介變量后,社會排斥對行為沖動性的預測作用無統(tǒng)計學意義(β=0.14,P0.05),社會排斥對憤怒情緒有正向預測作用(β=0.59,P0.001),憤怒情緒對行為沖動性有正向預測作用(β=0.23,P0.01);Bootstrap檢驗結果顯示,憤怒情緒是社會排斥與行為沖動性之間的完全中介,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56.5%。結論:本研究提示,社會排斥增強個體的行為沖動性,憤怒情緒在社會排斥與行為沖動性間具有中介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anger on social rejection and behavioral impulsivity. Methods: 224 undergraduates from grade 1 to grade three of grade 1 to grade thre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table method, and one group (social exclusion group) completed social exclusion network throwing task (CP), and the other group (non social exclusion group) finished. As a non social exclusion network throwing task, the two groups subsequently completed the anger self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and the simulation balloon adventure task (BART, used to measure the behavior impulsiveness of the individual). Results: the scores of self rating questionnaire and BART unexploded balloon were higher in the social exclusion group than in the non social rejection group (P0.0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cial exclusion had a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behavioral impulsivity (beta =0.28, P0.001). After introducing the intermediary variable of anger emotion, social exclusion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predicting behavioral impulsivity (beta =0.14, P0.05), social exclusion had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anger emotion (beta =0.59, P0.001), and anger emotion had behavioral impulsivity.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beta =0.23, P0.01); Bootstrap test results show that anger is the complete intermediary between social exclusion and behavioral impulsivity, and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accounts for the 56.5%. conclusion of the total effect: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social exclusion strengthens the behavior impulsiveness of individuals, and anger mood has mediating role between social exclusion and behavioral impulsivity.
【作者單位】: 廣東財經大學應用心理學系;賓夕法尼亞大學醫(yī)學院神經成像中心;中山大學心理學系;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真實和虛擬金錢獎賞影響大學生風險決策的ERP研究”(DBA130220)
【分類號】:B84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振宏;郭德俊;游旭群;高培霞;;身體攻擊行為學生自主神經活動的情緒喚醒特點[J];心理學報;2007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文雯;社會排斥對工作記憶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4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芳;朱昭紅;白學軍;;高興和悲傷電影片段誘發(fā)情緒的有效性和時間進程[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9年01期
2 朱昭紅;王振宏;羅然;趙丹妮;;負性事件引發(fā)情緒反應的性別特點及神經機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1年04期
3 韓晶晶;張勁松;;破壞性行為障礙兒童青少年情緒認知特點的研究進展[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年01期
4 劉澤文;黃蘇英;牛玉柏;;場認知風格與情緒對兒童冒險行為的影響[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2年10期
5 張勁松;王朋朋;韓晶晶;李曉萌;譚歆;;兒童對立違抗性障礙、品行障礙和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中精神病態(tài)特質分析[J];教育生物學雜志;2014年01期
6 陳光輝;張文新;;人類攻擊的跨學科研究趨勢[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7 趙麗;王勇慧;王振宏;游旭群;岳彩群;;情緒狀態(tài)對不同年齡兒童定勢轉換的影響[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9年01期
8 王紹坤;楊波;張卓;;低靜息心率與反社會行為的關系[J];心理科學進展;2012年02期
9 王振宏;張美玲;劉燕;盧勝利;;122名初中工讀學生情緒反應與表達的特點[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8年03期
10 鄭希付;康新新;李飛;;注意訓練對女性大學生負性注意偏向的影響[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雷江華;程三銀;馮會;;我國特殊兒童認知研究的新進展[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第十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2 李靖;;不同負性事件引發(fā)情緒反應的性別特點[A];第九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朱昭紅;情緒影響反應抑制的發(fā)展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2 朱艷新;大學生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結構、特點及有效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3 胡發(fā)穩(wěn);族際沖突信息的加工機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理英;情緒因素對工作記憶影響的實驗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2 王曉;心智游移與負性情緒關系的實證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3 于曉溪;愉快刺激對攻擊行為學生自主神經系統(tǒng)喚醒恢復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胡青;高中生問題行為的案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5 劉寧;憤怒自評量表的編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6 廖成菊;抑郁癥情緒加工與認知控制的相互作用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0年
7 李祖嫻;青少年生活壓力事件、人格特質和攻擊行為的關系研究[D];廣州大學;2010年
8 閻文蓉;特質抑郁大學生的心率變異性特點[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9 商慧穎;生活事件、認知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高中生攻擊性行為的影響及干預方案設計[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10 陳慶賓;暴力性游戲操作方式對游戲者攻擊行為的影響[D];寧波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陳偉;陶瑞;包廣亮;李守彥;李健;;網絡成癮者情緒調節(jié)自我效能感的對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年03期
2 杜建政;夏冰麗;;心理學視野中的社會排斥[J];心理科學進展;2008年06期
3 李雪冰;羅躍嘉;;空間及言語工作記憶任務的情緒效應:來自ERP/fMRI的證據(jù)[J];心理科學進展;2011年02期
4 畢翠華;黃希庭;;工作記憶對時間加工的影響[J];心理科學進展;2012年1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超男;肖崇好;;沖動性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惠州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2 王振華;柴俊武;張倩;;群體購買情境下沖動性購買影響研究:解釋水平視角[J];應用心理學;2014年02期
3 王靜;師家升;;沖動性理論的發(fā)展[J];沈陽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4 蔡雅琦,施俊琦,王壘;沖動性購買行為的研究綜述[J];應用心理學;2004年03期
5 王有智;羅靜;;高低拖延者的沖動性特征與延遲折扣差異研究[J];心理科學;2009年02期
6 陳超男;肖崇好;;自我監(jiān)控對沖動性的影響[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6期
7 于麗霞;凌霄;江光榮;;自傷青少年的沖動性[J];心理學報;2013年03期
8 李悅;朱廣思;;大學生沖動性水平與手機成癮的關系研究[J];鄭州師范教育;2013年03期
9 李志飛;;體驗活動對沖動性購買行為的影響:情感反應視角[J];心理科學;2007年03期
10 趙曉倩;;無可取代——淺談中國原生態(tài)民間舞的原始沖動性,廣泛性和母體性[J];青年文學家;2009年1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偉偉;盧泰宏;高建輝;劉超;;沖動性購買行為后果影響的實證研究[A];中國市場學會2006年年會暨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6年
2 張運來;李建州;;消極心情影響沖動性購買的實證研究[A];中國市場學會2006年年會暨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6年
3 汪媛;尚慧娟;吳金南;;在線沖動性購買影響因素研究[A];第八屆(2013)中國管理學年會——市場營銷分會場論文集[C];2013年
4 張麗錦;趙靜;;沖動性對計劃冒險的影響:抑制性控制的中介作用[A];第七屆全國心理衛(wèi)生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4年
5 周艷艷;沈模衛(wèi);鄭曉潔;;延遲強化條件下不同時相海洛因戒除者的沖動性特征[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李志飛;;體驗營銷對沖動性購買行為的影響:情感反應視角——基于旅游者的實證[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公共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7 謝曉東;張衛(wèi);周雅頌;喻承甫;;金錢態(tài)度在大學生沖動性購買行為中的調節(jié)作用[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8 徐曉丹;鄒枝玲;;沖動性、強化敏感性與自我損耗的關系研究[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9 王玉潔;竇凱;劉毅;;沖動性影響風險決策的實驗研究[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10 方霞;梁寧建;;購衣風格和服裝品味:基于情感錯誤歸因和具身認知的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本報記者 馬國香;沖動性消費借打折潮改寫購物文化[N];消費日報;2004年
2 中杰;消費新俗:沖動性消費[N];大眾科技報;2001年
3 王偉波;避免沖動性交易[N];證券時報;2008年
4 曹林;“節(jié)前沖動性離婚”的背后[N];中華工商時報;2003年
5 聯(lián)商;超市奶制品與烘焙制品管理[N];中國商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熊素紅;基于個性特質的沖動性購買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2 章璇;時間距離對消費者在線沖動性購買行為的影響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3 陳貴;超重/肥胖青少年延遲貼現(xiàn)及沖動性與進食行為的關系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群博;兩種黑暗三聯(lián)征測量工具的信效度檢驗及初步應用[D];鄭州大學;2015年
2 王晴;網絡成癮大學生無聊感與沖動性的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5年
3 秦向彬;促銷情境下在線沖動性購買的影響機制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5年
4 田真;基于“微博淘寶”環(huán)境下消費者沖動性購買的外界影響因素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5年
5 王艷紅;網絡促銷下消費者沖動性購買意愿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李佳佳;不同亞類限制性飲食者延遲貼現(xiàn)及沖動性與進食障礙、節(jié)食成功的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7 王振華;電子類創(chuàng)新產品的沖動性購買影響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8 韓云霞;電子游戲對大學生玩家沖動性的影響[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9 李央;售點廣告對消費者沖動性購買的影響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10 曾潔;影響中國消費者沖動性購買行為之因素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8151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815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