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情緒對條件性恐懼泛化的抑制作用
本文選題:恐懼泛化 + 積極情緒; 參考:《心理學報》2017年03期
【摘要】:恐懼的過度泛化是焦慮障礙的核心癥狀之一,表現(xiàn)為患者對與原危險刺激極不相似的安全刺激也產(chǎn)生恐懼反應。本研究采用經(jīng)典條件恐懼范式,以US主觀預期、回溯性恐懼評定、回溯性效價評定和皮電反應作為恐懼反應的指標,通過"最好自我"訓練來誘發(fā)被試的積極情緒,考察了恐懼習得后的積極情緒對于恐懼泛化的影響。本研究發(fā)現(xiàn),積極情緒能有效地抑制條件性恐懼的泛化,增強被試對安全信號的學習,并對消退后的恐懼重建現(xiàn)象起到預防作用。研究同時顯示,恐懼泛化在主觀評定指標和生理指標間出現(xiàn)了分離,這表明積極情緒對恐懼泛化的抑制作用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可能涉及到不同的作用機制。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可以通過誘發(fā)積極情緒,抑制條件性恐懼的泛化,對臨床干預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
[Abstract]:The overgeneralization of fear is one of the core symptoms of anxiety disorder. This study adopts the classical conditional fear paradigm, using US subjective expectation, retrospective fear assessment, retrospective titer evaluation and electrodermic response as the indicators of fear response, and induces the positive emotion of the subjects through "best self" training. The effect of positive emotion after fear acquisition on the generalization of fear was investigated. This study found that positive emotion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generalization of conditional fear, enhance the participants' learning of safety signals, and prevent the phenomenon of fear reconstruction after extin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y shows that fear generalization is separated between subjective evaluation index and physiological index,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positive emotion on fear generalization is a comprehensive process, which may involve different mechanism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ositive emotion can be induced and the generalization of conditional fear can be inhibited, which is instructive to clinical intervention.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華南師范大學心理應用研究中心;廣東省心理健康與認知科學重點實驗室;廣東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371057)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4ZDB259) 幸福廣州心理服務與輔導基地資助
【分類號】:B8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杜娟;曾祥星;鄭希付;莊楚群;;非條件刺激降低再評估對條件性恐懼消退的影響[J];心理學報;2015年03期
2 張衛(wèi)東,刁靜,Constance J.Schick;正、負性情緒的跨文化心理測量:PANAS維度結(jié)構檢驗[J];心理科學;200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春雪;呂淑然;;情緒對建筑工人故意違章行為影響研究[J];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7年07期
2 鄭昱;;突發(fā)公共事件中輿論信息傳播傾向的影響因素——基于民眾負性情緒的研究視角[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7年07期
3 許若蘭;王藝靜;程蓓蓓;;預防大學生網(wǎng)絡游戲成癮的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7年10期
4 王大偉;喬秀青;蘇香;徐平;劉紅麗;胡藝馨;;具體情緒與人格特質(zhì)對決策信息加工過程的影響[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7年03期
5 張耀元;何興杰;;大學生網(wǎng)絡游戲成癮行為的調(diào)查及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7年19期
6 章鵬程;劉毅;路紅;;中學生時間壓力對學習投入的影響:恢復體驗和情緒狀態(tài)的中介效應[J];心理研究;2017年02期
7 劉又瑋;;時間壓力對災難事件后繼風險決策框架效應的影響[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7年02期
8 馮彪;徐亮;張蔚欣;陳婷;王文清;鄭希付;;積極情緒對條件性恐懼泛化的抑制作用[J];心理學報;2017年03期
9 楊昭寧;顧子貝;王杜娟;譚旭運;王曉明;;憤怒和悲傷情緒對助人決策的影響:人際責任歸因的作用[J];心理學報;2017年03期
10 于艷;王阿妹;胡冬梅;司繼偉;;誘發(fā)情緒、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對個體職業(yè)決策信息加工的影響[J];人類工效學;2016年06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黃麗,楊廷忠,季忠民;正性負性情緒量表的中國人群適用性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3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穎,李雯雯,劉電芝;國外積極情緒"拓延-建構"理論及其對教育的啟示[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1期
2 王艷梅;汪海龍;劉穎紅;;積極情緒的性質(zhì)和功能[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3 郭小艷;王振宏;;積極情緒的概念、功能與意義[J];心理科學進展;2007年05期
4 楊麗珠;董光恒;金欣俐;;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大腦反應差異研究綜述[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7年03期
5 王艷梅;郭德俊;方平;韓學軍;唐麗萍;曲靜;;積極情緒影響任務轉(zhuǎn)換的性別和發(fā)展特點[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8年01期
6 蘭偉彬;常經(jīng)營;;積極情緒相關研究綜述[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10期
7 王艷梅;;積極情緒的干預:記錄愉快事件和感激的作用[J];心理科學;2009年03期
8 王新;;積極情緒述評[J];科協(xié)論壇(下半月);2009年11期
9 劉天月;;積極情緒性質(zhì)研究的現(xiàn)狀、問題和建議[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白景瑞;應湘;王少華;;積極情緒的研究現(xiàn)狀初探與展望[J];社會心理科學;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淑娜;;淺析人格和積極情緒[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永;王振宏;;積極情緒、心理韌性與幸福感的關系研究[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3 邢采;孫健敏;;積極情緒和心理韌性對于風險決策的影響[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4 曹忠良;;情緒工作中積極情緒對消極情緒的化解效應[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權方英;李宏翰;;農(nóng)村留守兒童積極情緒問卷的編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朱麗芳;;積極情緒對不同認知風格個體的不合理信念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董俊;王振宏;張建飛;;不同趨近水平的積極情緒對注意范圍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劉亞;王振宏;;不同趨近水平的積極情緒對反應抑制的影響[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9 王琦;董妍;邢采;;積極情緒與健康:研究進展與理論模型[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劉亞;;積極情緒對壓力反應的調(diào)節(jié)作用[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王艷梅;積極情緒對任務轉(zhuǎn)換的影響[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2 董光恒;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啟動對沖動控制影響的差異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3 陳麗君;美感與積極情緒的關系及對變化覺察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0年
4 石長地;積極情緒對整體與局部特征知覺的影響[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5 袁冬華;自我損耗效應及其克服:積極情緒的作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邵華;應對研究的挑戰(zhàn)性問題與新方向[D];吉林大學;2013年
7 何曉麗;積極情緒對人際信任與人際互動影響的線索效應[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小月;不同注意偏向下內(nèi)隱積極情緒對注意范圍的影響[D];浙江師范大學;2013年
2 李小萌;積極情緒對自我損耗的預防與補償作用[D];北京體育大學;2015年
3 王璐;不同趨近動機積極情緒對情緒誘發(fā)視盲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5年
4 鮑愛華;團體輔導培養(yǎng)醫(yī)學生積極情緒的實驗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宋潔;合理情緒訓練對高職生積極情緒及主觀幸福感的影響[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6 張云清;不同動機強度的趨近積極情緒對認知靈活性的影響:任務難度的調(diào)節(jié)作用[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7 應通;娛樂媒介對積極情緒的激發(fā)效應及機制探討[D];浙江師范大學;2015年
8 陽緣園;提升中小學教師積極情緒的團體干預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5年
9 張娜;青少年積極認知、積極情緒與社會適應性的關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10 邵迪;積極情緒啟動對中學生壓力感受影響的實驗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8091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809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