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視野下促進失獨老人心理健康的研究進展
本文選題:積極心理學 + 失獨老人。 參考:《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年05期
【摘要】:正"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實施30多年來,產(chǎn)生了大規(guī)模的獨生子女家庭,當獨生子女因為意外、疾病等原因去世,其父母不再或不能再生育,這樣的家庭被稱作"失獨家庭"~([1])。根據(jù)2011年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推斷:目前我國失獨家庭已超百萬個,并在以每年新增7.6萬個的速度增長~([2])。"失獨家庭"中的父母步入老年后被稱作"失獨老人"。失獨老人在經(jīng)歷了老來喪子這一巨創(chuàng)后,不僅面臨著醫(yī)療、養(yǎng)
[Abstract]: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ne-child policy of "advocating a couple to have only one child" for more than 30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one-child families have emerged. When the only child dies because of accidents and illness, their parents will no longer be able to give birth or be unable to do so. Such families are called "families without independence" ([1]). According to the data from the 2011 national census, we can infer that at present, more than one million families have lost their independence in our country, and they are increasing at a rate of 76,000 per year ([2]). " The parents in the lost family are called the lost elderly when they are old. The elderly who lost their independence not only faced medical treatment, but also raised their children.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湘雅護理學院護理心理學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4BSH137)
【分類號】:B844.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敏;;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啟示[J];宿州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2 張立;;大學生幸福感教育的積極心理學解析[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shù)研究卷);2009年05期
3 秦曉晶;;積極心理學視域下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研究[J];今日南國(理論創(chuàng)新版);2009年07期
4 張蓉;崔久彩;朱婉兒;;積極心理學理論及應(yīng)用研究進展[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09年03期
5 祝海宇;;給大學生教育注入積極心理學元素[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9年S1期
6 王倩;李輝;;對積極心理學在中國發(fā)展的幾點思考[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7 陳燕飛;苗元江;王青華;;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希望研究[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陳賽;;積極心理學[J];冶金企業(yè)文化;2010年02期
9 許立;馬力波;張文朋;;關(guān)于積極心理學價值論的哲學思考[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0年03期
10 劉桂芬;;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作用[J];教育與職業(yè);2011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麗;胡英君;;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心理委員培訓模式的探討[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六屆學術(shù)研討會暨第二屆全國心理咨詢師大會論文集[C];2011年
2 鐘暗華;;積極心理學的意義及發(fā)展趨勢[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楊魯靜;徐光興;;積極心理學導向下的學校心理學模式的轉(zhuǎn)變[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劉春雷;莊展模;;勇氣的積極心理學研究[A];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zhuǎn)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shù)協(xié)會年會(第三卷)[C];2010年
5 趙霞;;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朋輩心理互助[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六屆學術(shù)研討會暨第二屆全國心理咨詢師大會論文集[C];2011年
6 國雪利;劉惠軍;;積極心理學在構(gòu)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白雪;繳潤凱;;試論應(yīng)為大學生開設(shè)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的幸福課——由大學生頻繁自殺談起[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shù)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8 苗元江;梁小玲;;謙虛與當代積極心理學[A];增強心理學服務(wù)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9 林瀟驍;崔麗霞;;積極心理學團體活動課干預小學生抑郁情緒的效果研究[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3年
10 徐傳來;;積極心理學——平衡的心理學[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彩艷編譯;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探討人類幸福[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北京市婦聯(lián)副主席 周志軍;積極心理學對婦聯(lián)工作的正能量[N];中國婦女報;2012年
3 商報記者 李立勛;積極心理學從“學分雞肋”到業(yè)界焦點[N];北京商報;2012年
4 記者 王寧;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召開[N];健康報;2012年
5 本報記者 季曉莉;學點積極心理學, 掌握幸!伴_瓶器”[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12年
6 嚴明瑗;何謂積極心理學[N];中華讀書報;2013年
7 本報記者 王洪波;“成功只是手段,幸福才是目的”[N];中華讀書報;2007年
8 任俊 劉迪 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心理學系;積極心理學:積極力量同樣重要[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9 任俊 葉浩生;積極心理學:實現(xiàn)心理學價值回歸的新視野[N];光明日報;2004年
10 夏子章;在官兵心靈中播撒陽光[N];解放軍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馬甜語;積極心理學及其應(yīng)用的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2 任俊;積極心理學思想的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3 楊魯靜;品格優(yōu)勢的評估及其在心理臨床中的應(yīng)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玄兆丹;積極心理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2 劉樺洋;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小學生閱讀習慣培養(yǎng)的研究[D];長江大學;2015年
3 齊梓帆;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4 卓宇航;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學實踐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5年
5 石穎;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生命教育中的應(yīng)用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5年
6 張艷;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班級管理的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7 張淇;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高中體育課運動參與目標達成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8 李沫;傳統(tǒng)心性哲學和積極心理學的對話與融通[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6年
9 胡韜;積極心理學心育課程對小學生自我意識的干預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6年
10 郭博文;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長安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7998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799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