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心理論文 >

高中生人際羞怯的心理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3-29 10:29

  本文選題:高中生 切入點:羞怯 出處:《揚州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羞怯在人際交往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情緒,是個體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伴隨著負面自我評價的過度自我關(guān)注。在個體體驗到少量的羞怯時并不會產(chǎn)生嚴重的后果,但是當體驗到過度的羞怯時卻會對個體的適應和發(fā)展產(chǎn)生不良的后果。羞怯也是一種情緒,屬于情緒的一個分支,情緒能夠組織個體的其余心理活動,并且對個體的行為起著動機作用。高中階段的學生身心發(fā)展還不成熟,面臨著高考等方面的壓力問題并且他們的生活逐漸與社會生活開始接軌,所以高中階段的學生也比較容易存在羞怯方面的問題,羞怯個體容易有著社會抑制行為,因為產(chǎn)生痛苦的情緒,羞怯的消極體驗會影響到高中生的各方面甚至由此影響到他們的適應與發(fā)展。因此關(guān)注高中生的羞怯心理問題,分析其心理機制是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的。本研究以現(xiàn)有的研究為理論基礎,通過開展四個研究而進行的。實驗一采用不同類型的有關(guān)人格的詞匯(褒義詞匯,如樂觀開朗等、貶義詞匯,如膽小懦弱等)作為情緒GNAT任務的刺激,通過考察被試對不同類型詞匯正確率以及反應時判斷的影響,來揭示高羞怯者和低羞怯者的對于自我認知的特點與差異。實驗二通過創(chuàng)造情境實驗的方法,將一段中性的文本作為實驗材料,通過生理多導儀去探測不同羞怯水平高中生在筆者所創(chuàng)造的情境下的生理喚醒水平上的差異。實驗三通過Hi-speed眼動追蹤儀探測高低羞怯高中生學生在判斷不同情緒面孔時的特點,主要包括兩組被試在判斷面孔的正確率、眼動總體特征和在興趣區(qū)注視特征上的差異性,研究不同羞怯水平高中生的行為特點。實驗四通過選取前三個實驗的數(shù)據(jù)為指標,通過AMOS路徑分析去探測認知、生理、行為與情緒之間的路徑關(guān)系。(1)認知偏向研究結(jié)果表明:高低羞怯水平高中生在判斷不同詞匯類型時的反應時不同:在判斷與他們特質(zhì)相符的詞匯時的反應時要顯著小于判斷與他們特質(zhì)不相同的詞匯反應時;高低羞怯組高中生對積極詞匯類型判斷的正確率不顯著,對消極詞匯類型判斷的正確率顯著,高羞怯組在判消極詞匯時的正確率時要顯著大于低羞怯組判斷消極詞匯的正確率;積極詞匯的判斷率要顯著大于消極詞匯的判斷率,跟羞怯程度無關(guān);積極詞匯類型的信號辨別力指數(shù)不顯著,消極詞匯類型的信號辨別力指數(shù)顯著,高羞怯組判斷消極詞匯時消極詞匯的信號辨別力指數(shù)要顯著大于低羞怯組判斷消極詞匯時消極詞匯的信號辨別力指數(shù);(2)生理活動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生理反應的基線水平上,高羞怯水平高中生與低羞怯水平高中生在皮膚電值方面存在極其顯著差異,在創(chuàng)造的相同羞怯情境下,高羞怯水平高中生的皮膚電值比低羞怯水平高中生要高;在生理反應的基線水平上,高羞怯水平高中生與低羞怯水平高中生在心率方面存在著極其顯著差異,在相同的羞怯情境下,高羞怯高中生的心率值比低羞怯高中生要高。(3)注意偏向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高低羞怯組高中生在判斷情緒面孔的總正確率上是不存在差異的;在興趣區(qū)一,高羞怯組高中生的總凝視時間與相對注視時間都顯著小于低羞怯組高中生;高低羞怯組在興趣特征的某些指標上存在顯著差異,在情緒面孔的掃描軌跡以及熱點圖上存在顯著差異。低羞怯組更多注意情緒面孔的三角區(qū)域,而高羞怯組則顯得游離分散,這一結(jié)果支持了回避假說。(4)羞怯情緒的發(fā)生機制研究表明:個體的認知引起生理上的變化與行為上的變化,生理上的變化也能夠更進一步加深個體在行為上的變化從而引發(fā)個體對羞怯情緒的體驗。通過以上的四個實驗筆者得知,高羞怯水平的高中生的自我認知是消極的、負面的,存在認知上的偏差;相對低羞怯水平的高中生,在羞怯情境下高羞怯水平高中生的生理喚醒水平更大,心率、皮膚電均大于低羞怯水平高中生;高羞怯水平高中生對人的面孔具有回避傾向;羞怯情緒的發(fā)生是由個體的認知導致生理與行為上的變化,生理上的變化也能夠更進一步加深個體在行為上的變化從而引發(fā)個體對羞怯情緒的體驗。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揚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B842.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曦;;小結(jié)心理機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年12期

2 疏志強 ,陸生;淺析夸張的心理機制[J];修辭學習;1999年02期

3 王月明;莫琳;;音樂藝術(shù)與大學生心理機制的構(gòu)建[J];藝海;2012年05期

4 程顯有;;教師積極性產(chǎn)生的心理機制[J];教育評論;1992年02期

5 姜永志;白曉麗;;“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的社會心理機制[J];大眾心理學;2013年10期

6 裴桂清;主體創(chuàng)新心理機制的構(gòu)成及其強化[J];理論界;2005年07期

7 張傳燧;賴艷;;“時習”的內(nèi)涵及心理機制[J];心理科學;2007年04期

8 孔慶杰;王曉琳;;幽默的心理機制新論[J];消費導刊;2008年01期

9 董薇;陳鑫;李偉;;社會化的心理機制視角下的“榜樣”力量[J];社會心理科學;2008年05期

10 堯超;;淺析自殺的心理機制[J];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09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鄭金旺;;論表揚的心理機制與科學運用[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2 牛建平;;中國人的榮譽心產(chǎn)生的心理機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靜;郭永玉;;金錢對幸福感的影響及其心理機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郭效儀;;創(chuàng)新社會與社會心理機制[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5 吳慧;;從輸入到輸出的習得過程及其心理機制分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6 劉建偉;胡衛(wèi)平;;中學生力學概念轉(zhuǎn)變的心理機制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梁芹生;;論夢研究中的四個理論問題[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8 高文斌;祝卓宏;陳祉妍;劉澤文;高晶;;網(wǎng)絡成癮心理機制及其綜合心理干預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馬向陽;徐富明;吳修良;;行為決策中忽略偏差的心理機制與影響因素[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10 楊宜音;張曙光;;是俱樂部,還是關(guān)系網(wǎng)—一項有關(guān)大學生同鄉(xiāng)交往社會心理機制的質(zhì)性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上海大學教授 顧駿;媳婦熬成婆:嚴規(guī)背后的心理機制[N];中國教育報;2013年

2 盛曉白;網(wǎng)絡成癮的心理機制[N];光明日報;2007年

3 王斌 葉綠 李娜 華中師范大學;彩民有限理性行為的心理機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4 陜西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霍涌泉 段海軍;樂觀的心理機制及其培育[N];光明日報;2012年

5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望京醫(yī)院 張凱;幫助患者走出疼痛陷阱[N];健康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李明宇;就業(yè)“恐慌”好比“狼來了”[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8年

7 潘文宇;閉門思“故”損健康[N];大眾衛(wèi)生報;2000年

8 本報記者 姜澎;校園流行語也是大學文化載體[N];文匯報;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方也融;創(chuàng)新思維的心理機制探究[D];吉林大學;2017年

2 王煜民;官員腐敗行為的心理機制及其防范[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3 王翠潔;大學生手機媒介溝通行為對社交影響的心理機制[D];浙江大學;2012年

4 蘇新慧;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5 魏曉華;中國人的報恩心理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6 向晉輝;幸災樂禍的心理機制及其影響因素[D];西南大學;2007年

7 柳佳;從心理機制到意義建構(gòu)[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顧國軍;恩與報恩的類型、機制與啟示[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9 周杰;基于腦心理機制的突發(fā)事件情感反應識別方法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10 荊秀娟;紅色—憤怒隱喻的認知心理機制[D];西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68073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68073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65be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