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漢語兒童語言能力與錯誤信念理解關系的元分析
本文關鍵詞:3~6歲漢語兒童語言能力與錯誤信念理解關系的元分析
【摘要】:本研究綜合了來自中國大陸1581名3~6歲兒童的語言能力與錯誤信念關系的19個研究的數(shù)據(jù),通過元分析考查了二者相關的強度,并分析了影響相關強度的因素,包括所測量的語言能力及研究使用的錯誤信念任務的差異等。結(jié)果顯示當控制了兒童的年齡后,語言能力和錯誤信念之間存在中等強度的相關;研究中所測查的語言能力的類型、使用的錯誤信念的測量任務的類型不會對語言能力和錯誤信念的關系強度產(chǎn)生影響。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蘇州高等幼兒師范學校;
【分類號】:B842
【正文快照】: 1前言在過去的30年,兒童心理理論是發(fā)展心理學一個活躍的研究課題,大量研究使用錯誤信念任務探討了年幼兒童心理理論的發(fā)展特點。在這些研究中,語言能力和錯誤信念理解之間的關系是關注的焦點之一。這類研究一致認為,兒童的語言能力和錯誤信念理解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但是所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桑標,馬麗靂,鄧賜平;幼兒心理狀態(tài)術(shù)語的運用與心理理論的發(fā)展[J];心理科學;2004年03期
2 陳英和,崔艷麗,王雨晴;幼兒心理理論與情緒理解發(fā)展及關系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5年03期
3 李佳,蘇彥捷;納西族和漢族兒童情緒理解能力的發(fā)展[J];心理科學;2005年05期
4 張玉萍;蘇彥捷;;混齡編班對四歲兒童心理理論發(fā)展的影響[J];心理科學;2007年06期
5 鄧賜平,桑標,繆小春;程式知識與幼兒心理理論的發(fā)展關系[J];心理學報;2002年06期
6 隋曉爽,蘇彥捷;對心理理論兩成分認知模型的驗證[J];心理學報;2003年01期
7 廖渝;吳睿明;Philip David Zelazo;李紅;張婷;張莉;高山;李小晶;;意外地點任務中不同測試問題及意圖理解與執(zhí)行功能的關系[J];心理學報;2006年02期
8 張麗錦;吳南;鄭硯;;不同形式的語言介入對漢語兒童心理理論發(fā)展的干預[J];心理學報;2008年07期
9 陸慧菁;蘇彥捷;;4歲兒童對他人記憶的評判與錯誤信念理解的關系[J];心理學報;2009年02期
10 莫書亮;商沖晨;陶莉莉;賈蒙蒙;;幼兒心理理論發(fā)展與師生關系和同伴交往能力:一項縱向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陸慧菁;蘇彥捷;;回憶中提及他人與幼兒錯誤信念理解的關系[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網(wǎng)絡版(預印本);2007年02期
2 陸慧菁;蘇彥捷;;回憶中提及他人與幼兒錯誤信念理解的關系[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6期
3 林崇德;陳英和;;中國發(fā)展心理學30年的進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4 羅璇;;我國幼兒混齡教育現(xiàn)狀與展望[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5 劉敏;;自閉癥的心理理論發(fā)展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6 石文哲;;小學生英語錯誤糾錯策略[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0年19期
7 穆巖,何子靜,蘇彥捷;3~5歲兒童的交換行為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年01期
8 崔云,李紅;語言與兒童心理理論關系的一種新觀點[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1期
9 陳友慶;;學前兒童的“心理理論”在不同ToM任務中的發(fā)展特點[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6年04期
10 彭莉潔;;家長指導對幼兒觀看動畫片情緒理解的影響[J];當代學前教育;201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建新;蘇彥捷;;精神分裂癥個體的心理理論能力及其影響因素[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瓊英;青少年心理理論的發(fā)展及其馬基雅維里主義信仰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1年
2 廖渝;預期誤差與意圖理解:發(fā)展及神經(jīng)機制[D];西南大學;2011年
3 張文海;青少年情緒調(diào)節(jié)的ERP和fMRI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4 劉秀麗;學前兒童欺騙發(fā)展的研究——從心理理論視角透析學前兒童欺騙的發(fā)展[D];吉林大學;2004年
5 胡金生;兒童同情心的結(jié)構(gòu)及發(fā)展特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6 張旭;漢語幼兒心理理論與語言的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李亞真;不同攻擊/受欺兒童的熱認知特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倪偉;兒童信念—愿望推理的心理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李娜;聽力障礙兒童情緒理解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張婷;執(zhí)行功能和心理理論的關系[D];西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曉燕;孤獨癥兒童情緒理解能力發(fā)展的實驗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羅潔琴;10-13歲兒童意圖理解和情緒理解能力的發(fā)展特點及其與同伴接納關系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黃微靜;假裝游戲促進幼兒情緒理解的發(fā)展[D];杭州師范大學;2011年
4 余潔;智障兒童心理理論發(fā)展的情緒理解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沈吟;混齡教育過程考察[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娟;4-6歲幼兒心理理論與社會性發(fā)展的關系研究[D];徐州師范大學;2011年
7 葉曉璐;隔代撫養(yǎng)幼兒的心理理論、祖孫依戀、同伴接納的特點及其關系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8 員春蕊;假裝游戲情境中4歲幼兒心理理論運用的類型與特點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賀穎;兒童錯誤信念與信念—愿望推理任務中的知識偏差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10 楊明;兒童早期心理理論能力的實驗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茜,蘇彥捷,劉立惠;心理理論—— 一個廣闊而充滿挑戰(zhàn)的研究領域[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5期
2 陸慧菁;蘇彥捷;;回憶中提及他人與幼兒錯誤信念理解的關系[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6期
3 周國光;漢語句法結(jié)構(gòu)認知研究的范例——讀《漢語特殊句法的語義研究》[J];漢語學習;2003年03期
4 楊華;試論心理狀態(tài)動詞及其賓語的類型[J];漢語學習;1994年03期
5 張元;4-6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量表的編制[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6 王江洋;學前兒童心理理論與抑制性控制關系研究進展[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7 李小晶,李紅,胡朝斌;兒童心理理論研究現(xiàn)狀和發(fā)展[J];中國臨床康復;2005年12期
8 王益文,張文新;3~6歲兒童“心理理論”的發(fā)展[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2年01期
9 井衛(wèi)英,陳會昌,孫鈴;幼兒的游戲行為及其與社會技能、學習行為的典型相關分析[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2年02期
10 鄧賜平;幼兒心理理論表現(xiàn)的任務特異性分析[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3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更立;幼兒異齡同伴交往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俞暉;中度智力落后兒童心理理論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麗錦;吳南;;4、5歲兒童一般語言能力和心理理論關系的縱向研究[J];心理學報;2010年12期
2 荷華德·加德納 ,鄭曉鴻;新的多重智力觀[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89年03期
3 魏格爾;比爾維施;張寧;;神經(jīng)心理學和語言學:共同研究的課題[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8年06期
4 莫書亮;蘇彥捷;周宗奎;;學齡兒童的失言理解與社會交往技能和語言的關系[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6期
5 王異芳;何曲枝;蘇彥捷;;2~5歲兒童情緒理解能力發(fā)展及其與語言能力的關系[J];幼兒教育;2010年Z3期
6 梁聯(lián)強;兒童語言能力獲得的特點[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S1期
7 莫書亮;段蕾;金瓊;孫葵;周宗奎;;小學兒童的友誼質(zhì)量:社會交往技能、心理理論和語言的影響[J];心理科學;2010年02期
8 ;嬰兒啼哭聲調(diào)與日后語言能力息息相關[J];科學世界;2004年08期
9 尹廬慧;;音樂和語言的腦神經(jīng)科學研究[J];華章;2010年05期
10 張旭;;幼兒錯誤信念理解與語言關系的縱向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6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瑾;伍新春;;通過分享閱讀促進漢語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實驗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任太艷;宋正國;;心理理論與語言的關系研究綜述[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萬云英;翟惠文;任美玉;;低年級兒童看圖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A];中國心理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及建會60周年學術(shù)會議(全國第四屆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上)[C];1981年
4 莫書亮;蘇彥捷;周宗奎;;學齡后期兒童失言理解、社會交往技能與語言的關系[A];“改革開放與心理學”學術(shù)研討會——湖北省暨武漢心理學會2008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徐進一;白先同;;少年兒童學習能力測驗報告[A];中國心理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及建會60周年學術(shù)會議(全國第四屆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下)[C];1981年
6 覃婷立;蘇彥捷;;從行為談論到心理理解:親子談話和2-3歲兒童的心理理論[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張長英;桑標;;幼兒敘述話語能力與錯誤信念理解的關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杜醒;董奇;;音樂與語言的認知神經(jīng)科學研究進展[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丁艷云;路多;趙俊峰;;自閉癥兒童心理理論研究的現(xiàn)狀及展望[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吳慧紅;;語言測試實現(xiàn)從分立式到任務式的轉(zhuǎn)變——任務式語言測試編制初探[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本報記者 馬佳;三年追蹤欲解嬰兒學習語言之謎[N];北京科技報;2006年
2 本版編輯 沈家煊 傅小蘭 蔡曙山;揭開人類心智的奧秘[N];光明日報;2006年
3 陳燕琳;關注孩子心理壓抑的行為表現(xiàn)[N];健康報;2007年
4 萬里;糾正小學生迷電視的心理偏差[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姜澎;切勿加重災區(qū)兒童心理創(chuàng)傷[N];文匯報;2008年
6 袁小海;孩子壓抑的不同表現(xiàn)[N];保健時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旭;漢語幼兒心理理論與語言的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張長英;心理狀態(tài)術(shù)語對3-5歲漢語兒童錯誤信念理解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洋;4-5歲幼兒的時間標記心理理論任務的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2 劉敏;兒童語言能力、情緒理解能力與心理理論能力的關系[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3 陳倩倩;4歲和6歲兒童語言能力、情緒知識與自傳體記憶的關系[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李妍;語言測驗的語言能力理論對認知因素的開掘過程[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5 田瑾;詞切分對韓國、泰國留學生漢語閱讀影響的眼動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6 吳劍飛;漢語唐氏綜合癥兒童語言和記憶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趙曉玲;不同訓練對學前兒童心理理論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妮妮;兒童圖畫書自主閱讀眼動特征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9 唐超;不同認知風格幼兒看圖敘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秀文;3-6歲學齡前兒童執(zhí)行功能與情緒調(diào)控的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2693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269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