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識就是大他者的話語——論拉康的無意識理論
本文關(guān)鍵詞:無意識就是大他者的話語——論拉康的無意識理論
【摘要】:弗洛伊德曾從拓撲學、動力學和經(jīng)濟學三種視角解釋無意識,但最終未能真正揭示無意識的本質(zhì)。基于弗洛伊德的貢獻和不足,拉康斷言"無意識就是大他者的話語"。然而要真正理解拉康這句箴言,必須首先理解為何拉康說"無意識具有語言的結(jié)構(gòu)"以及無意識話語具有何種結(jié)構(gòu)。既然無意識是一種特殊的話語,進而我們必然要追問無意識是誰的話語,為此必須理解精神分析的一個基本發(fā)現(xiàn):主體的異化與分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釋拉康的另一句箴言:"人的欲望就是大他者的欲望"。然而何為大他者?就"超我就是一個命令"而言,大他者就是超我,而且作為超我的大他者本質(zhì)上是"淫穢的"。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精神分析學的文學批評維度”(13BZW019) 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政治精神分析學”(12XNI013)
【分類號】:B84-091
【正文快照】: 毫無疑問,無意識是精神分析學的基本對象,精神分析學就是關(guān)于無意識的科學。在弗洛伊德漫長的學術(shù)生涯中,無論他探討的是夢、癥狀、失誤動作,還是欲望、本能和人格,抑或藝術(shù)、宗教和文化,無意識始終居于他的著述核心。為了探索無意識,弗洛伊德先后提出過三種觀點,即拓撲學、動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馬元龍;;淫穢的超我:意識形態(tài)再批判[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來娟;;語言層次觀——從索緒爾到韓禮德[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2 翟少鋒;;中國運動員在勞倫斯世界體育獎上獲獎情況的符號學解讀[J];傳播與版權(quán);2014年02期
3 霍紅;張緒忠;;拉康符號學視域下?lián)Q喻與隱喻的關(guān)系問題[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4 張士東;彭爽;;表層任意性和深層理據(jù)性的辯證[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5 王寧;;論漢字與漢語的辯證關(guān)系——兼論現(xiàn)代字本位理論的得失[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6 周曉平;;民間文化和語境的回歸——以賈平凹的文學創(chuàng)作為研究重點[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7 王景科;顏水生;;重續(xù)傳統(tǒng)與想像現(xiàn)代——論白話文運動的現(xiàn)代性[J];東岳論叢;2013年12期
8 方永斌;;社會語言學視角下“XX體”類新詞研究[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9 謝剛;呂明臣;;語言符號價值的哲學探索[J];甘肅社會科學;2014年01期
10 黃雪梅;;漢字教育與民族文化認同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晉晉;;反符號學視野下的語詞與形象——以詹姆斯·埃爾金斯的形象研究為例[A];中央美術(shù)學院2013年青年藝術(shù)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14年
2 李啟軍;;影視明星的符號結(jié)構(gòu)與價值結(jié)構(gòu)——影視明星符號學研究系列論文之一[A];東方叢刊(2005年第3輯 總第五十三輯)[C];2005年
3 李祥林;;對中國文化雌柔氣質(zhì)的發(fā)生學考察[A];東方叢刊(2003年第3輯 總第四十五輯)[C];2003年
4 甘蒞豪;;危機管理、危機公關(guān)、危機傳播之辨析——一種符號社會學的考察視角[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13)——網(wǎng)絡化關(guān)系:新傳播與當下中國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芳;《紅樓夢》與《源氏物語》時空敘事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2 徐來娟;英語學術(shù)講座話語的評價及其語類結(jié)構(gòu)[D];西南大學;2013年
3 童彥婷;圖必有意,意必吉祥[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4 張玉勤;明刊戲曲插圖本“語—圖”互文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5 劉忠波;多重話語空間與中國形象的權(quán)力場域[D];南開大學;2013年
6 張希;消費社會的建筑神話[D];浙江大學;2014年
7 何英;魯迅語文觀及其實踐[D];南開大學;2013年
8 何玉國;本原之思:身份認同與猶太文化—德里達解構(gòu)論管窺[D];南開大學;2013年
9 白玉波;論非洲漢語強化培訓教材的編寫與使用[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10 劉晉晉;圖像與符號[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一姝;移就辭格的認知機制探索[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3年
2 彭金艷;《新標準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的文化主題研究[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3年
3 王珍珍;藏漢雙語教學模式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3年
4 劉瓊;齊澤克主體思想研究[D];東華大學;2014年
5 劉然;行政文化傳播主客體間的價值沖突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6 瞿慶大;談科技英語中從句的漢譯原則與技巧[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7 郟曉龍;中亞留學生漢語課堂中教學媒介語運用的調(diào)查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3年
8 田真賢;陳忠實中短篇小說論[D];湖南大學;2013年
9 劉秋文;微博意見領袖的身份建構(gòu)[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10 張晶瑩;基于對話理論的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學改革探索[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元龍;;語言、言語與能指:從索緒爾到拉康[J];北方論叢;2005年06期
2 易捷心;;簡論拉康對索緒爾的現(xiàn)代語言學主要觀點的繼承與發(fā)展[J];文教資料;2010年23期
3 王黨飛;李登葉;;媒介的“鏡像理論”分析[J];十堰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4 苗雨;;《毛猿》中的自我認同(英文)[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0年08期
5 鄧瑤;;欲望的殉道者——運用拉康的欲望理論解讀《覺醒》[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
6 張仲立;;西藏早期寺院中心拉康建筑布局分期[J];文博;1990年02期
7 黃作;論拉康的無意識理論[J];國外社會科學;2001年04期
8 李劍鋒;走進心靈的花園——讀鐵凝的《大浴女》[J];柳州師專學報;2002年03期
9 張智義;主體性的復歸——華茲華斯詩學拉康式分析視角[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10 馬元龍;;失真的拉康解讀——評張一兵的《不可能的存在之真》[J];博覽群書;2007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志芳;;“說不可說之說”——佛教心理學之語言觀[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林文靜;;羅莎的自我——從拉康的鏡像階段理論讀小說《大披肩》[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齊澤克;藍江;;資本主義的內(nèi)在限制[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9)[C];2011年
4 馬恰特;倪勝;;什么叫后馬克思主義[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4)[C];2004年
5 覃琳;;論喬伊斯對“bloody”一詞的象征性改寫[A];第十七屆中外傳記文學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明江;如何留人才 貴在先安心[N];西藏日報;2010年
2 唐建清;精神分析家——最后的恐龍族?[N];文藝報;2001年
3 夏格旺堆 哈比布 和靖 袁毓明 張會清 扎西 云登;2009年西藏恰芒波拉康調(diào)查成果[N];中國文物報;2010年
4 本報通訊員 韓光;自治區(qū)在洛扎縣拉康鎮(zhèn)召開鄉(xiāng)鎮(zhèn)水電建設現(xiàn)場會[N];西藏日報;2001年
5 鄧廣;生活在兩個世界里的人[N];中華讀書報;2001年
6 陳躍軍;昌珠——追尋文成公主的腳步[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7 蔡仲/譯 高方/譯 許鈞/校;“索卡爾事件”硝煙未絕[N];社會科學報;2002年
8 張維 本報記者 田麗;致富路上的領頭雁 “雙帶”征程的拓荒者[N];西藏日報;2010年
9 張維;群眾信任的“編外管家”“雙培雙帶”的踐行者[N];山南報(漢);2010年
10 本報記者 麥正偉 陳林;太昭古城重現(xiàn)昔日風采[N];西藏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霍紅;拉康的語言觀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2 李俊;西藏阿里普蘭科迦祖拉康門雕釋義[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12年
3 萬書輝;文化文本的互文性書寫:齊澤克對拉康理論的解釋[D];四川大學;2007年
4 劉玲;拉康理論視野中后現(xiàn)代社會的欲望問題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5 趙偉;齊澤克對拉康欲望理論闡釋的理論轉(zhuǎn)向及其意義[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6 王保中;欲望際[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7 馮冬;W.S.默溫詩之欲望與無限性[D];南京大學;2011年
8 劉昕亭;作為政治批評的縫合式批評—齊澤克研究[D];南開大學;2013年
9 孫秀麗;克里斯蒂娃解析符號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加央平措;關(guān)帝信仰在藏傳佛教文化圈演化成格薩爾崇拜的文化現(xiàn)象解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鑫;《法國中尉的女人》的拉康式解讀[D];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2 高雅帥;雅克·拉康的無意識理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2年
3 張曉煥;米克·凱利心理成長的拉康式解讀[D];河南大學;2012年
4 郭蕾蕾;對《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中約瑟連的拉康式精神分析[D];山西大學;2012年
5 周子強;無意識是他者的話語[D];廈門大學;2008年
6 趙志剛;對赫胥黎《美麗新世界》中“野人”約翰的拉康式解讀[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郭凌云;語言視閾下的拉康主體理論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8 賀凱琴;基于心理系統(tǒng)觀對拉康精神分析學說的解讀[D];吉林大學;2009年
9 蘇冬涼;一個欲望主體的悲劇命運[D];廈門大學;2006年
10 劉明星;追尋真實——托馬斯·品欽小說《V》拉康式解讀[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2162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216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