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兒童與父母分離后的抗逆力重組研究——基于中國教育追蹤調(diào)查2013-2014基線調(diào)查結果
本文關鍵詞:城市兒童與父母分離后的抗逆力重組研究——基于中國教育追蹤調(diào)查2013-2014基線調(diào)查結果
【摘要】:抗逆力是個體在內(nèi)、外部保護性因素與風險因素交互作用下的動態(tài)適應能力,它表現(xiàn)為一系列過程。在農(nóng)村留守兒童問題備受關注的今天,城市兒童與父母分離后形成城市留守兒童問題,卻因為他們擁有更多資源而很少被關注。該研究關注的問題是:同樣面對親子分離的他們,其抗逆力變動結果如何?他們所處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因素如何影響他們抗逆力重組的結果?該研究采用2013-2014中國教育追蹤調(diào)查的基線數(shù)據(jù)并進行分析,從影響抗逆力的風險與保護性因素入手,研究城市兒童的抗逆力重組狀況。研究發(fā)現(xiàn):家庭中的留守塑造了城市兒童群體的弱勢特征;親子分離作為兒童成長中的重要風險因素,獨立于其他社會資源;不同留守模式的風險效應有別;個體未來信念、家庭中父母監(jiān)護與親子互動、學校生活體驗及同伴支持對不同類型適應結果的保護效應存在差異;母子互動能夠有效彌補留守的消極影響,提高抗逆力重組水平。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西北大學心理教育中心;
【關鍵詞】: 抗逆力 親子分離 抗逆力重組 城市留守兒童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長期患病家庭抗逆力生成機制及提升研究”(項目編號:15YJA840016)
【分類號】:B844.1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近年來,農(nóng)村留守兒童問題備受矚目,然而城市或城鎮(zhèn)留守兒童(文中統(tǒng)稱為城市留守兒童),卻因其戶籍不在農(nóng)村被認為擁有更多的資源而被忽視。誠然,城市留守兒童除了“留守”這一風險之外,擁有著相對優(yōu)越的社會資源:他們有良好的成長和教育條件,可以享受優(yōu)越的物質(zhì)生活,可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虹;;青少年抗逆力的研究及其培養(yǎng)[J];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09期
2 沈春華;;內(nèi)高班學生抗逆力培養(yǎng)的特點、途徑和方法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02期
3 高天;;抗逆力的個案分析[J];青年與社會;2013年06期
4 沈之菲;;抗逆力:一種重要的心理品質(zhì)[J];思想理論教育;2010年18期
5 謝啟文;余臣;;抗逆力視野下的高校貧困生心理問題[J];社會工作(下半月);2010年10期
6 向翔;;學校因子影響初中生抗逆力水平的策略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1年08期
7 田國秀;李宏鶴;;中學生抗逆力表現(xiàn)的過渡層次及其分析——基于問卷與訪談的混合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3年06期
8 高萬紅;;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的抗逆力建構過程研究[J];中國社會工作研究;2013年00期
9 梁社紅;時勘;劉曉倩;高鵬;;危機救援人員的抗逆力結構及測量[J];人類工效學;2014年01期
10 邁克·安戈爾;田國秀;朱筍;楊莉鋒;;建構高危青少年的抗逆力敘事[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余將濤;;早期兒童抗逆力研究綜述[A];2011年浙江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趙樹理;流動兒童抗逆力及影響因素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5年
2 司馬英;高考補習生、中職生的應對方式與抗逆力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3年
3 陳靜;消防學校普通學員、保送學員和班長骨干學員抗逆力心理品質(zhì)的比較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3年
4 劉玉楠;抗逆力的運用—“末日療法”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1年
5 秦曉晶;抗逆力與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凈凈;農(nóng)民工子女城市融入抗逆力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4年
7 王晶;唇腭裂兒童抗逆力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5年
,本文編號:10544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54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