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事件對情感和行為的影響:理論比較與啟示
本文關鍵詞:生活事件對情感和行為的影響:理論比較與啟示
更多相關文章: 生活事件 平均/累加模型 峰-終定律 心理賬戶
【摘要】:關于生活事件對個體情感反應和行為選擇的影響研究,均試圖從不同生活事件和行為決策關系的角度對個體的影響機制進行解釋,但不同理論之間存在爭議。行為/經濟理論認為人"絕對理性",而平均/累加模型、峰-終定律和心理賬戶認為人"有限理性"。詳細比較發(fā)現(xiàn),各理論在解釋的視角、研究方法的選擇、生活事件的界定等方面均有不同。未來研究應圍繞理論之間的鑒別與整合、生活事件屬性與個體屬性之間的交互影響以及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等方面展開。
【作者單位】: 北京工商大學心理素質教育中心;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關鍵詞】: 生活事件 平均/累加模型 峰-終定律 心理賬戶
【基金】: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12ZHC026) 北京市屬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yǎng)計劃項目(CIT&TCD 201404035)資助~~
【分類號】:B842
【正文快照】: 1前言生活事件(life event)是指個體在家庭、學習、工作等生存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要求個體做出改變或適應的情況或變化。作為一種重要的應激源,它引起了心理學研究者的極大關注。生活事件根據性質劃分,可以分為正性生活事件(positive lifeevents)和負性生活事件(negative life even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崔紅;郎森陽;楊君;牛晟;潘昱;傅小玲;郭渝成;;軍人生活事件量表的編制[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0年12期
2 王官誠;;個體消費決策的非理性經濟行為探析[J];商業(yè)時代;2008年28期
3 胡燕;陶芳標;蘇普玉;齊秀玉;邢超;黃朝輝;;中學生生活事件多維評定問卷的編制和信效度檢驗[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0年02期
4 耿曉偉;鄭全全;;經驗回顧評價中峰-終定律的檢驗[J];心理科學;2011年01期
5 李愛梅;凌文輇;;心理賬戶:理論與應用啟示[J];心理科學進展;2007年05期
6 王明輝,張淑熙;應激研究綜述[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7 劉賢臣;王均樂;;從生活事件與疾病看因果規(guī)律[J];醫(yī)學與哲學;1988年05期
8 陳紅敏;趙雷;劉立新;;大學生負性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關系探討[J];中國青年研究;2009年07期
9 陳慧;鄧慧華;鐘萍;梁宗保;張光珍;陸祖宏;;青少年早期的抑郁與生活事件的交叉滯后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年01期
10 梁紅,費立鵬;探討國內生活事件量表的應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5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孔祥國;丁楊;;高校學生英語學習行為決策的心理干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2 教育部《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tǒng)》課題組 ,梁寶勇,郝志紅;《中國大學生心理應激量表》的編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2期
3 晁鋼令;賴弘毅;;階段性消費下遺贈對中國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研究[J];財貿研究;2011年04期
4 王世華;陳紅;;我國高校校報編輯工作壓力量表編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5 梁玉娟;彭華茂;王迎;黃榮懷;陳庚;;網絡學習社區(qū)評價問卷的編制[J];中國遠程教育;2007年01期
6 董艷芬;梁燕玲;羅艷;;慢性應激誘發(fā)高血壓大鼠模型的建立[J];解剖學研究;2005年04期
7 董艷芬;梁燕玲;羅艷;;慢性應激誘發(fā)高血壓大鼠模型的建立[J];解剖學研究;2006年01期
8 吳昊;中學生生活事件對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9 覃干超;高師學生應激生活事件狀況的調查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10 曾祥嵐;王惠惠;茄學萍;;青少年地震應激反應問卷的編制[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發(fā)展及其與家庭、同伴和個體因素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章璇;時間距離對消費者在線沖動性購買行為的影響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3 劉志宏;初中生校園壓力因果模型建構與壓力疏導團體輔導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4 邱林;人格特質影響情感幸福感的機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5 魏義梅;大學生抑郁的心理社會機制及認知應對干預[D];吉林大學;2007年
6 盧國華;堅韌人格與應激、心身反應的關系[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7 宋仲玲;知覺對股價的作用:映射認知有限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高冬梅;引發(fā)怒情志反應的始發(fā)因素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9 植鳳英;西南少數民族心理壓力與應對:結構、特征及形成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10 吳玉桐;基于有限理性的中國個體投資者行為與投資策略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燕;農村中學生對生活事件的應對方式及影響因素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王雪娟;失眠癥驚悸不安狀態(tài)量化指標的構建及病因病機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3 郭秋月;初中生生活事件、歸因方式與英語學習態(tài)度之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艷春;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D];河南大學;2011年
5 裴玉敏;“蟻族”生存壓力結構及相關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6 王瑩瑩;新農村建設階段農業(yè)機械化發(fā)展進程中的農戶行為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7 王利萍;信用卡消費促進沖動性購買行為的心理機制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8 胡光平;企業(yè)慈善捐贈的稅收政策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9 趙玉靜;內蒙古農民生活方式、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清華;孕婦心理狀態(tài)對分娩方式的影響[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教育部《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tǒng)》課題組 ,鄭日昌,鄧麗芳,張忠華,郭召良;《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2期
2 倪有娣,樓美麗;大學生生活事件及應對方式的研究[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5年02期
3 師曉寧,劉曉紅 ,李川云 ,徐燕;大學生應激源評定現(xiàn)狀及思考[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年02期
4 任忠文;解亞寧;石梅初;劉寶慶;趙靜波;羅華;;高原軍人對生活事件的主觀評價及與生存質量狀況的相關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年02期
5 周暉;張豹;譚銳;黃鳴鶴;;中學生社會適應狀況問卷的編制及其信效度的初步檢驗[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09期
6 劉小娟;陳沖;楊思;朱熊兆;;認知情緒調節(jié)在青少年生活事件和焦慮、絕望之間的調節(jié)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年08期
7 尹星;谷廣彬;趙小軍;;高三學生生活事件、應對方式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年09期
8 王玉梅;;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生活事件:情緒智力的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年10期
9 廖喜明;劉治民;;廣州市中學生應激反應狀況調查與分析[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2006年06期
10 李月;時春陽;;大學生負性生活事件調查分析[J];科技信息;2007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王利萍;信用卡消費促進沖動性購買行為的心理機制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2 李理;消費者行為決策中的“雙通道”心理賬戶[D];暨南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侯友;李杰;;大學生生活事件與人格特質的關系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01期
2 劉連忠,肖水源;社會心理應激與自殺[J];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2年02期
3 鄢靜;何娜;沈智慧;;上海市初中生生活事件和應對方式的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03年04期
4 黃喬蓉;劉博;馮鐵蕾;;生活事件與大學生自殺意念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年03期
5 寇冬泉;黃技;;心理應對能力及其培養(yǎng)[J];教育導刊;2007年09期
6 馮永輝,周愛保;中學生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及焦慮的關系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2年01期
7 雪泥;;別讓疾病形成孩子的消極性格[J];家教指南;2006年07期
8 劉麗萍;王宏;;重慶庫區(qū)中學生生活事件及相關因素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8年08期
9 邊文穎;;對高職學生生活事件的研究[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S1期
10 黃彩;陳遠華;周麗華;黃嬋;鐘偉雄;;深圳地區(qū)261名小學畢業(yè)生生活事件調查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0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琳;馬蓉;;乳腺癌抑郁患者生活事件和心理防御方式的研究[A];第十二次全國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乳房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王燕;;農村中學生應對方式、生活事件及自我效能感研究[A];經濟策論(上)[C];2011年
3 秦金亮;;學生課堂生活事件記憶的線索提取實驗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易正輝;;電力中專生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第四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5 吳明證;;自尊結構和個體心理調適的關系[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范如芬;余達淮;;貧困大學生負性情緒及其相關因素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易正輝;;電力中專生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研究[A];中國殘疾人康復協(xié)會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8 侯友;陳中永;鐘建軍;;大學生網絡成癮與生活事件、人格特質的相關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馬利艷;雷靂;;初中生生活事件、即時通訊服務偏好與孤獨感之間的關系[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于華林;;中學生心理健康、學習適應、生活事件的相關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石國興邋高志文;關于心理和諧的思考[N];光明日報;2007年
2 專刊記者 梁譯;心理亞健康 你在關注嗎[N];廣元日報;2005年
3 趙飛;良好的情緒 健康的基礎[N];山西科技報;2004年
4 康心;煩憂誰之過 認知惹的禍[N];健康報;2003年
5 俞曉莉;抑郁癥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5年
6 胡慧平;別讓“心理感冒”斷送前程[N];工人日報;2003年
7 湯世明;拒絕“恐非癥”[N];健康報;2003年
8 趙楠;遭遇心理危機的時刻[N];科技日報;2007年
9 李從甫;焦慮也有正常與病態(tài)之分[N];健康報;2006年
10 梁占生;利導思維有益健康[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君;高中生自殺意念的易感性—應激模型:多時段追蹤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2 楊娟;高中生冗思對生活事件和抑郁\焦慮癥狀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多時段追蹤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3 李j;身體鍛煉對大學生睡眠質量的影響及其心理機制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趙勇;青少年危險行為的社會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經機制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5 章晨晨;青少年內化性問題及外化性問題危險因素的追蹤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6 方必基;青少年學生心理資本結構、特點、相關因素及團體干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7 魏義梅;大學生抑郁的心理社會機制及認知應對干預[D];吉林大學;2007年
8 楊麗;完美主義、應激、應對、社會支持和抑郁的關系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9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彈性的結構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10 方樂;心理解剖在農村青年自殺身亡者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曹靜;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應對的中介效應與彈性的調節(jié)效應[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歐穎;駕駛員心理健康及其相關因素的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李濤;大學生情緒智力及其對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4 常逢錦;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應對方式、心境對其身心健康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5 田麗麗;小學教師心理健康與生活事件、應付方式的相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6 王惠;中學生心理應激發(fā)展性特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段小池;生活事件、情緒調節(jié)方式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8 李愛華;中專生心理健康與生活事件、個性特征的關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周翠金;生活事件與大學生主觀幸福感[D];貴州師范大學;2005年
10 熊婧;影響警察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因素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0142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1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