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世神話對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設影響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1-01-25 14:47
2016年初,上海正式啟動"開天辟地——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文藝創(chuàng)作與文化傳播工程",此后幾年便在多個領域開展了與創(chuàng)世神話相關的活動,這對于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設意義重大。仔細梳理,創(chuàng)世神話之所以能在上海形成較為活躍的發(fā)展勢頭,其原因在于上海在城市起源上與民族國家保持一致,對龍文化有認同。此外,上海城市精神與創(chuàng)世神話中的民族精神與文化記憶一脈相承,從當下傳承的儀式中亦可發(fā)現(xiàn),創(chuàng)世神話在上海的傳播未曾斷裂,包括文學創(chuàng)作、藝術展演以及出版等方面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文章來源】: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2020,35(04)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長三角遺址分布圖
以上海市金山區(qū)的特有民俗活動“小白龍信俗”為例,“小白龍信俗”是金山區(qū)呂巷最具影響力的民俗活動之一,起初是以祭祀劉猛將神為主的民間信仰儀式,在后期的發(fā)展過程中,人們逐漸弱化了對劉猛將神的崇拜,強化了對小白龍的信仰。整個儀式通過神靈巡游、舞“小白龍”等表達了當地民眾對風調雨順、農業(yè)豐產、安居樂業(yè)和美好生活的期盼。“小白龍信俗”的基本流程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村民們先到“白龍洞”迎請“小白龍神”,然后邀請“小白龍神”參加村民舉行的廟會和巡游活動,最后迎接隊伍抬著“小白龍神”來到胥浦廟,并在胥浦廟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靶“埿潘住睔v史悠久,發(fā)展至今已有幾百年,長期以來,“小白龍信俗”對當地民眾生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成為當地龍文化信仰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該信俗活動中的諸多環(huán)節(jié),如小白龍大戰(zhàn)黑蛇精、登龍門等故事均已被當地民眾加以現(xiàn)代精神的內化,民眾們追求進取、積極向上、堅持正義、以民為本的精神都是從小白龍信俗中汲取而來。在每年的重大農事活動中,尤其是春播和秋收之時,百姓都要在家中或土廟中祭拜“小白龍神”;待到傳統(tǒng)節(jié)日,做“白龍糕”(白龍糕已被列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吃“白龍糕”、剪“小白龍圖”紙、貼“小白龍圖”窗花、做“小白龍龍頭”鞋、舞“小白龍”等都會在呂巷地區(qū)輪番上演。
在政府、地方精英、信眾、學者、商家、媒體等多方合力下,三林鎮(zhèn)的諸多文化元素被重新激活,如“三月半”圣堂廟會(區(qū)級非遺)、西廟城隍出巡(區(qū)級非遺)及其背后的信仰行為等。這些信仰譜系的續(xù)寫,滿足了本地信徒的心靈需求和記憶重構,成為原住鄉(xiāng)民、城鄉(xiāng)移民紓解各自“文化鄉(xiāng)愁”的想象共同體。非但如此,以“三月半”圣堂廟會、西廟城隍出巡為載體的民俗活動,更成為整合、梳理、溝通本地人、外地人社會人際關系,化育人倫秩序,編織地域聯(lián)結的重要場域和重塑地緣認同的粘合劑,新型城鎮(zhèn)化語境中的地域社會也就被重新賦予意義。三、創(chuàng)世神話與文學藝術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創(chuàng)世神話的概念、類型與譜系[J]. 田兆元.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2019(01)
[2]上海青浦區(qū)A村三官神話的重構研究[J]. 雷偉平,宋軍朋. 宗教學研究. 2018(01)
[3]太湖流域春申君傳說研究——以上海為例[J]. 中村貴. 荊楚學刊. 2017(04)
[4]民俗研究的譜系觀念與研究實踐——以東海海島信仰為例[J]. 田兆元. 社會科學文摘. 2017(07)
[5]“中國文學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研究”結項成果綜述[J]. 葉舒憲. 百色學院學報. 2016(04)
[6]“虹”文化意象的文學人類學解讀——四重證據法與大傳統(tǒng)新知識觀的整合與重構[J]. 孫鳳娟,公維軍. 浙江工商大學學報. 2016(05)
[7]上海城市精神述論[J]. 熊月之. 史林. 2003(05)
本文編號:2999409
【文章來源】: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2020,35(04)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長三角遺址分布圖
以上海市金山區(qū)的特有民俗活動“小白龍信俗”為例,“小白龍信俗”是金山區(qū)呂巷最具影響力的民俗活動之一,起初是以祭祀劉猛將神為主的民間信仰儀式,在后期的發(fā)展過程中,人們逐漸弱化了對劉猛將神的崇拜,強化了對小白龍的信仰。整個儀式通過神靈巡游、舞“小白龍”等表達了當地民眾對風調雨順、農業(yè)豐產、安居樂業(yè)和美好生活的期盼。“小白龍信俗”的基本流程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村民們先到“白龍洞”迎請“小白龍神”,然后邀請“小白龍神”參加村民舉行的廟會和巡游活動,最后迎接隊伍抬著“小白龍神”來到胥浦廟,并在胥浦廟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靶“埿潘住睔v史悠久,發(fā)展至今已有幾百年,長期以來,“小白龍信俗”對當地民眾生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成為當地龍文化信仰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該信俗活動中的諸多環(huán)節(jié),如小白龍大戰(zhàn)黑蛇精、登龍門等故事均已被當地民眾加以現(xiàn)代精神的內化,民眾們追求進取、積極向上、堅持正義、以民為本的精神都是從小白龍信俗中汲取而來。在每年的重大農事活動中,尤其是春播和秋收之時,百姓都要在家中或土廟中祭拜“小白龍神”;待到傳統(tǒng)節(jié)日,做“白龍糕”(白龍糕已被列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吃“白龍糕”、剪“小白龍圖”紙、貼“小白龍圖”窗花、做“小白龍龍頭”鞋、舞“小白龍”等都會在呂巷地區(qū)輪番上演。
在政府、地方精英、信眾、學者、商家、媒體等多方合力下,三林鎮(zhèn)的諸多文化元素被重新激活,如“三月半”圣堂廟會(區(qū)級非遺)、西廟城隍出巡(區(qū)級非遺)及其背后的信仰行為等。這些信仰譜系的續(xù)寫,滿足了本地信徒的心靈需求和記憶重構,成為原住鄉(xiāng)民、城鄉(xiāng)移民紓解各自“文化鄉(xiāng)愁”的想象共同體。非但如此,以“三月半”圣堂廟會、西廟城隍出巡為載體的民俗活動,更成為整合、梳理、溝通本地人、外地人社會人際關系,化育人倫秩序,編織地域聯(lián)結的重要場域和重塑地緣認同的粘合劑,新型城鎮(zhèn)化語境中的地域社會也就被重新賦予意義。三、創(chuàng)世神話與文學藝術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創(chuàng)世神話的概念、類型與譜系[J]. 田兆元.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2019(01)
[2]上海青浦區(qū)A村三官神話的重構研究[J]. 雷偉平,宋軍朋. 宗教學研究. 2018(01)
[3]太湖流域春申君傳說研究——以上海為例[J]. 中村貴. 荊楚學刊. 2017(04)
[4]民俗研究的譜系觀念與研究實踐——以東海海島信仰為例[J]. 田兆元. 社會科學文摘. 2017(07)
[5]“中國文學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研究”結項成果綜述[J]. 葉舒憲. 百色學院學報. 2016(04)
[6]“虹”文化意象的文學人類學解讀——四重證據法與大傳統(tǒng)新知識觀的整合與重構[J]. 孫鳳娟,公維軍. 浙江工商大學學報. 2016(05)
[7]上海城市精神述論[J]. 熊月之. 史林. 2003(05)
本文編號:29994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999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