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新時代文明交流互鑒觀論析
發(fā)布時間:2021-01-02 20:44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系統(tǒng)論述當今人類文明的時代要義、思想理念和本質特性等,形成了一種新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明觀——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fā)展——文明交流互鑒觀。在"新軸心時代"人類文明處在變革轉型和中國道路開創(chuàng)人類新文明的時代背景下,文明交流互鑒觀在歷史性建構的進程中不僅要求不同文明之間堅持平等相待和開放包容,而且強調堅持多樣性是文明發(fā)展的本質要求和根本特征。新時代文明交流互鑒觀有助于破解"文明沖突論",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有助于不同文明堅持"和而不同",推動世界和平發(fā)展;有助于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建構一種嶄新的全球性文明。新時代文明交流互鑒觀的歷史性生成不僅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而且具有開創(chuàng)人類文明新類型的歷史意義。
【文章來源】:寧夏社會科學. 2020年06期 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文明交流互鑒觀歷史性生成的時代背景
(一)“新軸心時代”的再現(xiàn)
(二)中國道路的時代任務
二、文明交流互鑒觀的基本理念
(一)堅持平等相待是文明發(fā)展的前提條件
(二)堅持開放包容是文明發(fā)展的基本動力
(三)堅持多樣性是文明發(fā)展的本質要求和根本特征
三、文明交流互鑒觀的現(xiàn)實意義
(一)破解“文明沖突論”,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
(二)不同文明堅持“和而不同”,推動世界和平發(fā)展
(三)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構建一種嶄新的全球性文明
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方案”開啟全球治理的新文明類型[J]. 吳曉明. 中國社會科學. 2017(10)
[2]文明的多樣性與現(xiàn)代化的未來[J]. 錢乘旦.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1)
[3]天下秩序的未來性[J]. 趙汀陽. 探索與爭鳴. 2015(11)
[4]創(chuàng)建一個和而不同的全球社會——在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lián)合會中期會議上的主旨發(fā)言[J]. 費孝通. 思想戰(zhàn)線. 2001(06)
[5]新軸心時代哲學走向的特點[J]. 湯一介.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1(04)
[6]“和而不同”原則的價值資源[J]. 湯一介. 學術月刊. 1997(10)
本文編號:2953612
【文章來源】:寧夏社會科學. 2020年06期 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文明交流互鑒觀歷史性生成的時代背景
(一)“新軸心時代”的再現(xiàn)
(二)中國道路的時代任務
二、文明交流互鑒觀的基本理念
(一)堅持平等相待是文明發(fā)展的前提條件
(二)堅持開放包容是文明發(fā)展的基本動力
(三)堅持多樣性是文明發(fā)展的本質要求和根本特征
三、文明交流互鑒觀的現(xiàn)實意義
(一)破解“文明沖突論”,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
(二)不同文明堅持“和而不同”,推動世界和平發(fā)展
(三)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構建一種嶄新的全球性文明
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方案”開啟全球治理的新文明類型[J]. 吳曉明. 中國社會科學. 2017(10)
[2]文明的多樣性與現(xiàn)代化的未來[J]. 錢乘旦.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1)
[3]天下秩序的未來性[J]. 趙汀陽. 探索與爭鳴. 2015(11)
[4]創(chuàng)建一個和而不同的全球社會——在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lián)合會中期會議上的主旨發(fā)言[J]. 費孝通. 思想戰(zhàn)線. 2001(06)
[5]新軸心時代哲學走向的特點[J]. 湯一介.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1(04)
[6]“和而不同”原則的價值資源[J]. 湯一介. 學術月刊. 1997(10)
本文編號:29536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953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