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財政保障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19 12:35
【摘要】:構建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縮小城鄉(xiāng)文化發(fā)展差距和保障基層群眾基本文化權利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促進我國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繁榮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尚有待完善,尤其是在財政保障機制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諸如農村公共文化財政投入總量不足、財政資源分配失衡、財政資源使用效益不高、財政績效評估缺失等。本文以湖南省新化縣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財政保障機制為例,以公共產品理論、財政支出理論和公民文化權利理論為依據(jù),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及問題存在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和探討。論文總結了新化縣的成功經驗:在責任機制上,確立了縣鄉(xiāng)兩級政府的主體地位,文化類社會組織的支撐作用得到彰顯;在投入機制上,政府財政投入與社會資金參與并舉;在分配機制上,縣政府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促進了農村公共文化財政的合理分配;在評估機制上,建立了公共文化財政的績效評估制度,制定了績效考核指標。本文在深入新化縣調研的基礎上,也發(fā)現(xiàn)了當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財政保障機制還存在一些問題,如責任主體意識淡薄,財政責任落實不到位;政府重視程度不夠,財政投入主體單一;財政資源分配還不夠公平,農村人均資源占有量少;財政績效評估工作滯后等。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主要表現(xiàn)為責任追究機制不完善,缺少優(yōu)惠政策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地理區(qū)位因素導致財政資源利用率低,人口結構限制導致財政資源人均占有量少,傳統(tǒng)財政觀念導致財政績效評估工作滯后等。通過借鑒新化縣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財政保障機制的成功經驗,提出相應的優(yōu)化對策。在責任機制上,實行責任追究機制,落實主體責任;加強文化類社會組織的支撐作用;劃出專門資金用于人才培養(yǎng)。在投入機制上,地方政府要爭取來自上級政府的更多財政支持;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建立穩(wěn)健的基層文化投入機制。在分配機制上,要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促進城鄉(xiāng)公共文化財政分配均衡化;照顧特殊群體的文化訴求,促進財政分配公平化。在評估機制上,開展農村公共文化財政的預決算工作,并進行評估;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財政績效評估。
【圖文】:
圖1.3研[偹悸峰義希瑰義,
本文編號:2633305
【圖文】:
圖1.3研[偹悸峰義希瑰義,
本文編號:26333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633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