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全球化時代”的國際文化傳播
[Abstract]:This paper choose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definition of globalization by the western globalization theorists, and analyze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logical starting point, movement process and dynamic transformation of globalization along the two dimensions of the world market and the infinite expansion of the world disseminat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globaliza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westernization, has come to an end, and the world has entered the post-globalization era. Globalization with the core of advancing western modernity has come to an end, and the world will enter an era of global cooperation in which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are the endogenous driving force. Globalization continues the "Cold War mentality." in this new "post-globalization era," compared with the Cold War and the globalization era, the antagonism of ideology may be weakened. It provides a wider space for the multi-subject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multiculturalism.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the challenge of breaking through "American / European centralism"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communication may no longer appear as a "challenge", a new, truly pluralistic culture.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multi-subject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s likely to become the mainstream discourse. Although populism is on the rise all over the world, it will not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cultural pluralism and openness in the worl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has a wider space in the post-globalization era.
【作者單位】: 中國傳媒大學(xué)文法學(xué)部;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8條
1 張世保;;全球化審視下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哲學(xué)與文化[A];科學(xué)發(fā)展觀與民族地區(qū)建設(shè)實踐研究[C];2008年
2 黃瑾;;論全球化——馬克思、斯密和李斯特三種理論比較[A];全國馬克思列寧主義經(jīng)濟學(xué)說史學(xué)會第六屆理事會暨第十一次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3 徐燕紅;;“全球化與人文科學(xué)的未來”國際研討會綜述[A];東方叢刊(1998年第4輯 總第二十六輯)[C];1998年
4 王耀東;;全球化趨勢中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A];馬克思主義 中國探索與當(dāng)代價值:上海市社會科學(xué)界第七屆學(xué)術(shù)年會文集(2009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xué)科卷[C];2009年
5 蕭衡鍾;;全球化理論與國家角色[A];第六屆珞珈國是論壇論文集[C];2012年
6 沈建;;論必然的全球化對文化的影響[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7 馬馳;;論經(jīng)濟全球化趨勢對我國文化發(fā)展的若干影響[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十八屆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張世保;;全球化審視下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哲學(xué)[A];西部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踐[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刊特約主筆 劉勇;“半全球化”生存[N];工人日報;2008年
2 蔡拓 中國政法大學(xué)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全球化爭論中的變革派[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10年
3 高穎 南京大學(xué)國際關(guān)系研究院;新視角下的全球化:政治轉(zhuǎn)向[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杜悅;全球化景觀,,什么文化與藝術(shù)?[N];中國教育報;2003年
5 蕢鶯春;全球化的幻覺[N];經(jīng)濟觀察報;2003年
6 錢鎮(zhèn);全球化把世界拉平了[N];學(xué)習(xí)時報;2009年
7 楊雪冬;當(dāng)代國外全球化理論研究的十個特點[N];學(xué)習(xí)時報;2010年
8 張立波 劉志銘;馬克思主義與全球化[N];人民日報;2001年
9 山東大學(xué) 張樂嶺;梳理與挖掘馬克思主義全球化理論[N];中國教育報;2005年
10 本報特約記者 王君琦;全球化不會消解法律的文化沖突[N];社會科學(xué)報;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晶宇;法理學(xué)全球化范式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08年
2 魏海香;論作為現(xiàn)象、進程與趨勢的文化全球化[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07年
3 劉娜;全球化進程中的意識形態(tài)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09年
4 周曉虹;透視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多元論[D];吉林大學(xué);2006年
5 王曉廣;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法律文化沖突論綱[D];吉林大學(xué);2009年
6 朱宗友;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D];河南大學(xué);2010年
7 王存剛;全球化與兩大制度演進[D];天津師范大學(xué);2002年
8 楊勇;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城市外交[D];暨南大學(xué);2007年
9 錢繼磊;論全球化對人權(quán)的影響[D];吉林大學(xué);2007年
10 楊瑞;全球化背景下拉美“21世紀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武漢大學(xué);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蘇流芳;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視域下的當(dāng)代全球化研究[D];中共浙江省委黨校;2015年
2 劉愷;全球化背景下人的發(fā)展問題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xué);2016年
3 豐國如;全球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4 向從武;全球化的哲學(xué)思考[D];西南師范大學(xué);2002年
5 何君安;現(xiàn)代化視野下的全球化[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04年
6 楊明東;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與全球化[D];貴州師范大學(xué);2004年
7 周志剛;馬克思“全球化”和“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與當(dāng)代[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4年
8 莊梅;全球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戰(zhàn)略[D];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2012年
9 蘭e
本文編號:24673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467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