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P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海洋文化資源價值及產(chǎn)業(yè)化開發(fā)條件評估——以山東半島藍色經(jīng)濟區(qū)為例
本文選題:海洋文化資源 + 價值評估; 參考:《理論學刊》2017年05期
【摘要】:海洋文化資源的價值與開發(fā)條件評定是判斷其是否具有開發(fā)價值的前提,結(jié)合海洋文化資源功能和特點,構(gòu)建統(tǒng)一的資源價值及產(chǎn)業(yè)化開發(fā)條件評估體系和標準,是推進海洋文化資源普查、現(xiàn)狀評估等工作,解決海洋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碎片化"的基礎。不同類型的海洋文化資源蘊藏價值參差不齊,開發(fā)條件區(qū)域差異明顯,因此應加深群眾的認知和認可,提升海洋文化資源的保護與發(fā)展意識,變資源優(yōu)勢為產(chǎn)業(yè)優(yōu)勢,促進海洋文化資源價值在市場中更充分的呈現(xiàn)。
[Abstract]:The evaluation of the value and exploitation conditions of marine cultural resources is the premise of judging whether they have the value of exploit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cultural resources, a unified evaluation system and standard for the value of resources and the conditions for industrial exploitation are constructed. It is the foundation to promote marine cultural resources survey and present situation evaluation, and to solve the "fragmentation" of marine cultural industry. The value of different types of marine cultural resources is uneven, and the conditions of development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refore, the cognition and recognition of the masses should be deepened, the consciousness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ine cultural resources should be enhanced, and the advantages of resources should be changed into industrial advantages. To promote the value of marine 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market more fully present.
【作者單位】: 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
【基金】:中國海洋發(fā)展研究會青年項目“海洋文化資源分類及產(chǎn)業(yè)化潛力評估研究”(項目編號:CAMAQN201408)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海洋文化理論系統(tǒng)研究”(項目編號:12&ZD113) 教育部發(fā)展報告培育項目“中國海洋文化發(fā)展報告”(項目編號:11JBGP049)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1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秀萍;中國海洋文化發(fā)展遲緩緣由析[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2 徐亦亭;中華文化中獨具特色的澳門海洋文化[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3 吳建華;談中外海洋文化的共性、個性與局限性[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3年01期
4 曲金良;中國海洋文化遺產(chǎn)亟待保護[J];海洋世界;2005年09期
5 江建國;立足特色 大力推進海洋文化建設[J];江南論壇;2005年08期
6 葉云飛;;試論海島海洋文化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策略——以舟山群島海洋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為例[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5年04期
7 劉桂春,韓增林;我國海洋文化的地理特征及其意義探討[J];海洋開發(fā)與管理;2005年03期
8 徐凌;中國傳統(tǒng)海洋文化哲思[J];中國民族;2005年05期
9 劉家沂;;中華文明的瑰寶:海洋文化遺產(chǎn)[J];今日中國論壇;2006年09期
10 劉福芳;;試論海洋文化的哲學內(nèi)涵[J];理論學刊;2006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顧曉偉;李云根;;在福建發(fā)現(xiàn)中國的海洋文化——歷史記憶與海洋文化認同[A];福建省首屆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陳金海;;媽祖,海洋文化重要的象征[A];福建省首屆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黃順力;;“鑄海之魂”——福建省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綜述[A];福建省首屆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吳建華;李秀斌;;試論海洋文化行為及其社會學本質(zhì)[A];中國海洋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5 張偉東;;關于加強海洋文化的塑造與提升的研究報告[A];2008中國海洋論壇論文集[C];2008年
6 葉志堅;;試論福建海洋文化的產(chǎn)生、軌跡與特征[A];福建省首屆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趙君堯;;福建古代海洋文化歷史軌跡探微[A];福建省首屆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王玉國;;試論福建海洋文化與海峽旅游區(qū)[A];福建省首屆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許浩;廖宗麟;;試論“陸地文化”和“海洋文化”區(qū)別的實質(zhì)[A];中國海洋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10 謝石生;;珠海市海洋文化產(chǎn)業(yè)的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研究[A];中國海洋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明春;海洋文化學的基礎研究及意義[N];中國海洋報;2005年
2 浙江省寧海縣海洋與漁業(yè)局 陳 豐;加強全民族海洋文化意識教育[N];中國海洋報;2005年
3 徐志良;探索中國的“海洋文化”[N];經(jīng)理日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 戴路;加強我國海洋文化研究[N];中國海洋報;2007年
5 記者 王元暉;海洋文化助力兩岸交流[N];廈門日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王光明;能否用海洋文化命名深圳文化學派?[N];深圳商報;2009年
7 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副局長 李航;重視海洋文化建設增強全民族的海洋意識[N];學習時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路敦!⊥ㄓ崋T 馮文波;青島海洋文化產(chǎn)業(yè)大有可為[N];中華工商時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吳洪;海洋文化產(chǎn)業(yè)蓄勢突破[N];福建日報;2011年
10 李少莉;用海洋文化精神打造文化青島[N];青島日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穎;山東海洋文化產(chǎn)業(yè)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敏;基于國際競爭的我國海洋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年
2 王聰;社會變遷視角下的海洋文化遺產(chǎn)保護路徑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3 龐蕾;論中國海洋文化的發(fā)展[D];湘潭大學;2013年
4 沈珈羽;舟山市定海區(qū)海洋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對策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5 翁木英;提升福建海洋文化產(chǎn)業(yè)競爭力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6 莊欣璉;廣東海洋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對策研究[D];廣東海洋大學;2015年
7 林巧仙;海洋文化助推福建文化強省建設研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5年
8 陳銀釵;浙江蒼南海洋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究[D];浙江海洋學院;2015年
9 尚方劍;我國海洋文化產(chǎn)業(yè)國際競爭力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年
10 王峗;青島海洋文化資源及其保護與利用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8925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892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