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鄉(xiāng)村文化教育傳承機制研究
本文選題:城市化 + 少數民族; 參考:《當代教育與文化》2017年01期
【摘要】:少數民族鄉(xiāng)村文化對鄉(xiāng)村社會的穩(wěn)定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和意義。城市化進程影響下,少數民族鄉(xiāng)村文化傳承面臨困境。從教育傳承機制的角度對該問題提出進一步思考。首先,政府層面對少數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進行重新體認,建立文化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機制;其次,強化學校在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發(fā)展中的引領作用,建立協(xié)調機制;最后,鄉(xiāng)村少數民族成員逐步提升文化自覺意識和文化轉型能力,為少數民族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發(fā)展提供動力機制。
[Abstract]:Minority rural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urbanization, minority rural cultural inheritance is facing difficulti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ducation inheritance mechanis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urther thinking on this issue. First of all, the valu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ies is rerecognized at the government level, and the cultur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Secondly, the leading role of schools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s strengthened, and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The members of rural ethnic minorities gradually enhance their consciousness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their ability of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provide a dynamic mechanism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作者單位】: 新疆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基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重點學科招標課題“少數民族鄉(xiāng)村學校教學中的鄉(xiāng)村文化傳遞途徑及方式研究”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759.2;G1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王長樂;論教育體制改革思想向教育機制建設思想的轉化[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2 孫綿濤;康翠萍;;教育機制理論的新詮釋[J];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3 陸益龍;;村莊會終結嗎?——城鎮(zhèn)化與中國村莊的現狀及未來[J];學習與探索;2013年10期
4 王躍生;;中國城鄉(xiāng)家庭結構變動分析——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J];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12期
5 趙嵐軍;;大學生“整合型”教育機制構建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4年16期
6 路琳;屈乾坤;;試論高校生態(tài)文明教育機制的建構[J];思想教育研究;2015年06期
7 于影麗;孟凡麗;;城市化背景下少數民族鄉(xiāng)村家庭文化影響變遷現狀探析——基于也克先拜巴扎村的調查[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英姿;走出誤區(qū):推進教育產業(yè)化發(fā)展的思路[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1年04期
2 劉霞;;走向中介組織的中小學教研機構改革[J];當代教育科學;2007年10期
3 孫綿濤;康翠萍;;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教育機制[J];荊門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4 梁杰華;熊少青;;論高校教學督導制度建設的理論支撐[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6期
5 梁杰華;熊少青;;論高校教學督導制度建設的理論支撐[J];天津市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6 于永華;;戰(zhàn)略視角下高校教學管理運行機制的建立[J];高校教育管理;2008年06期
7 劉旭剛;徐杏元;;建構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的探討[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8 梁杰華;熊少青;;論高校教學督導制度建設的理論支撐[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9 孫綿濤;;中國教育管理學30年:成就、特點與問題[J];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10 鄧麗;;我國學前教育辦學體制政策回顧[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0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綿濤,康翠萍;論教育管理學的研究對象[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7年03期
2 朱虹;鄉(xiāng)村宗族文化興起的社會學分析[J];學海;2001年05期
3 曾毅,王正聯(lián);中國家庭與老年人居住安排的變化[J];中國人口科學;2004年05期
4 楊善華,劉小京;近期中國農村家族研究的若干理論問題[J];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05期
5 李培林;巨變:村落的終結——都市里的村莊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01期
6 王躍生;華北農村家庭結構變動研究——立足于冀南地區(qū)的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7 孫綿濤;教育體制理論的新詮釋[J];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8 肖月生;劉韻清;;打破大學生就業(yè)的“經驗歧視”[J];當代青年研究;2006年12期
9 拜合提亞爾·吐爾遜;現代農村維吾爾族家庭規(guī)模與結構、家庭關系及家庭功能初探[J];西域研究;2005年03期
10 王躍生;;當代中國家庭結構變動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鐵芳;;鄉(xiāng)村的終結與鄉(xiāng)村教育的文化缺失[J];書屋;2006年10期
2 劉鐵芳;;鄉(xiāng)村文化的危機[J];中國老區(qū)建設;2006年12期
3 高謀洲;;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與鄉(xiāng)村文化建設關系探析[J];商業(yè)時代;2008年15期
4 范艷;;鄉(xiāng)村文化之我見[J];企業(yè)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9年05期
5 劉成明;;論鄉(xiāng)村文化的產業(yè)化發(fā)展[J];改革與開放;2009年08期
6 張中文;;我國鄉(xiāng)村文化傳統(tǒng)的形成、解構與現代復興問題[J];理論參考;2010年10期
7 陳錦曉;;論鄉(xiāng)村文化離散與構建[J];中國集體經濟;2011年09期
8 石群;;旅游對中國鄉(xiāng)村文化影響的研究述評[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1年04期
9 詹丹;鄉(xiāng)村文化是否正在逝去——“城市化進程中鄉(xiāng)村文化危機”研討會綜述[J];北方音樂;2005年06期
10 魯順民;;誰來挽救鄉(xiāng)村文化的凋敝[J];天涯;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鄧蓉;;淺析中國鄉(xiāng)村羊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A];2010中國羊業(yè)進展[C];2010年
2 鄭蘇;曾俊偉;;鄉(xiāng)村旅游初探[A];徐霞客研究(第18輯)[C];2009年
3 徐克帥;;論城市化進程中旅游在鄉(xiāng)村文化傳承中的角色[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4 沙W,
本文編號:18770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877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