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吐蕃時代西藏西部喪葬習俗的考古發(fā)現(xiàn)及其特征
本文選題:西藏西部 + 前吐蕃時代; 參考:《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01期
【摘要】:西藏西部前吐蕃時代的葬俗極具特點,包括了涂丹"尚紅"、"覆面"、"結(jié)發(fā)"、動物殉葬、分區(qū)而葬等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重視墓室營建、盛行墓葬祭祀(尤為流行動物獻祭)、擅長對遺體的處理三個方面。這些特點與敦煌文獻關(guān)于吐蕃本教喪葬習俗的記載相似,說明后世文獻關(guān)于吐蕃時期本教喪葬習俗受到來自西部象雄等地影響的記載是可信的。
[Abstract]:The burial customs of the pre- Tubo era in western Tibet are very characteristic, including the features of Tudan's "still Red", "covered face", "knot hair", animal martyrdom, and burials in different districts, which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importance attach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ombs. The prevailing burial sacrifice (especially popular animal sacrifice, specializing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remains of three aspects.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similar to those recorded in Dunhuang documents on the Tibetan religious funeral custom, which shows that the later literature records that the Tibetan religious funeral custom was influenced by the Western Xiangxiong and other places is credible.
【作者單位】: 西藏民族大學民族研究院;
【基金】:西藏民族大學國家民委西藏社會經(jīng)濟與文化發(fā)展研究基地科研資助項目“西藏地區(qū)青銅時代與周邊地區(qū)的考古學文化交流”(項目編號:14mwjdy03)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中華文化視域下的西藏史前文化研究”(項目編號:16XZW029)
【分類號】:K892.22;K878.8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鳳平;;客家人的喪葬習俗[J];神州民俗(學術(shù)版);2012年02期
2 霍海霞;;從鄂倫春族的宗教信仰看其喪葬習俗[J];黑龍江史志;2012年15期
3 張嘉賓;;赫哲人的喪葬習俗[J];黑河學刊;1989年01期
4 簡濤;;民俗事象的社會學和歷史學的研究——《北京的生育、婚嫁和喪葬習俗》評介[J];民俗研究;1990年02期
5 葉世松;都市喪葬習俗改革芻議[J];民俗研究;1995年03期
6 張媛;;門巴族喪葬習俗中的文化內(nèi)涵探析[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7 白玉芬;喪葬習俗[J];西藏民俗;2000年03期
8 李玉華;商代時期喪葬習俗[J];民政論壇;2000年06期
9 唐戈;額爾古納河畔華俄后裔的喪葬習俗[J];民俗研究;2000年01期
10 葛玉紅;清末民初喪葬習俗的演變述論[J];學術(shù)交流;2004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惠瓊;;淺議佤族喪葬習俗中的死亡觀[A];中國佤族“司崗里”與傳統(tǒng)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蘇麗娟;;閩南喪葬習俗漫談[A];廈門博物館建館十周年成果文集[C];1998年
3 李彬;;金嶺鎮(zhèn)回族的喪葬習俗及其社會功能[A];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第一次全國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3年
4 唐文元;;貴州民族喪葬習俗古今談[A];2004烏蒙論壇論文集(二)[C];2004年
5 徐威;;北京傳統(tǒng)喪葬習俗折射佛教的影響[A];北京學研究文集2008(下)[C];2008年
6 何麗;;永平普渡“土家人”的喪葬習俗[A];滇川黔桂四。▍^(qū))毗鄰縣第二屆彝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侯國永;;永平龍街鎮(zhèn)大小波羅彝族喪葬習俗[A];滇川黔桂四。▍^(qū))毗鄰縣第二屆彝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劉龍初;;白族各支系喪葬習俗比較及其與毗鄰民族相互影響[A];民族學研究第十一輯——中國民族學學會第五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3年
9 潘先鍔;;試析黎族民間喪葬習俗中的靈魂觀念[A];中國近代史及史料研究[C];2010年
10 粘良圖;;薪火相傳的閩臺“尋根”民俗[A];閩臺譜牒民俗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齊芳;影響喪葬習俗的社會心理[N];中國社會報;2003年
2 陸春 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民研所工作員;水族喪葬習俗窺探[N];貴州民族報;2012年
3 整理 譚立新 本報記者 黃定洋;灑垤布依族喪葬習俗[N];黔西南日報;2013年
4 國風;上古喪葬觀念與喪葬習俗的形成[N];經(jīng)濟日報.農(nóng)村版;2006年
5 李燕喜;影響人們喪葬意識的幾個因素[N];中國社會報;2013年
6 繆汶江;金平壯族民源民俗民風(下)[N];紅河日報;2014年
7 整理 本報記者 魏陳靜;西藏的奇特婚姻和喪葬習俗[N];北京科技報;2004年
8 本報駐巴黎記者 姚立;菊花飄香法國“清明節(jié)”[N];光明日報;2013年
9 記者 文艷 實習生 兀曉倩;再向西博捐贈文物16件[N];西安日報;2011年
10 本報記者 張凌;花店如何拓展喪葬花業(yè)務(wù)[N];中國花卉報;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赫名;天國與冥府里的來世生活[D];吉林大學;2009年
2 劉冰雪;清代喪葬法律與習俗[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林林;清至民國時期陜北喪葬習俗研究[D];延安大學;2009年
2 李春雷;民國山東喪葬習俗研究(1912-1937)[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龍耀華;清至民國時期關(guān)中喪葬習俗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4 賈吉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喪葬習俗探究[D];新疆大學;2015年
5 古麗先木·卡吾力;史詩“瑪納斯”中的柯爾克孜喪葬習俗[D];新疆師范大學;2016年
6 王德志;周代喪禮對當代曲阜地區(qū)喪葬習俗的影響[D];曲阜師范大學;2016年
7 楊序;中派村喪葬習俗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8 朱榮艷;新疆漢族喪葬習俗研究[D];新疆大學;2010年
9 陳志兵;梅山地區(qū)喪葬習俗研究[D];湘潭大學;2000年
10 宋月;明代江南地區(qū)喪葬習俗演變[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8206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820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