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進程中農村文化共同體的建構
本文關鍵詞: 現代化 農村文化共同體 建構 出處:《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17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建構農村文化共同體,對解決當下現代化進程中農村社會出現的種種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主流文化的引導下,以地方文化機構、民間組織和農村精英分子為主體力量,綜合利用農村基層組織、民間組織和社會力量的支持,是建構農村文化共同體、進而促進農村現代化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al community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rural society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mainstream culture, the local cultural institutions.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onstruct the rural cultural communit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modernization by comprehensively utilizing the support of rural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civil organizations and social forces as the main force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rural elite elements.
【作者單位】: 周口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201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近代以來傳統(tǒng)農區(qū)村落文化共同體研究”(14BZS113) 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2016—ZC—029) 周口師范學院2016年度中青年骨干教師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G249.2
【正文快照】: 文化共同體,是一個國家、民族以及地方社會維護群體身份認同、促進內部融合和增強內聚力的重要黏合劑,F代化發(fā)展,農民原子化和差異化增強,在激發(fā)農村社會發(fā)展活力的同時;亦不同程度地加速了農村社會文化共同體離散化和趨同化的發(fā)展趨勢,并制約著農村現代化的深入推進。一、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姬會然;;20世紀以來中國農村文化的變奏與調諧——基于“國家-社會”視角的梳理[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2 祝f慧;;“地方性知識”構筑“文化共同體”[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08期
3 鮑升華;陳黎;;論“中三角”文化共同體的建設[J];理論月刊;2013年07期
4 梁紅泉;;認同與建構:城鄉(xiāng)統(tǒng)籌中農村文化生活形態(tài)的轉型分析[J];長白學刊;201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劍;隋艷暉;李元勛;;危房改造與農村可持續(xù)規(guī)劃的融合策略——基于收入結構的調查分析[J];經濟問題;2017年06期
2 王雪曄;;媒介話語動員:建構民族團結的一種策略——基于西北多民族新聞報道的框架分析[J];新聞界;2017年03期
3 梁紅泉;;現代化進程中農村文化共同體的建構[J];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17年01期
4 漆彥忠;;由“市”到“城”的新型城鎮(zhèn)化路徑選擇——基于“慣習”與“場域”的矛盾性分析[J];長白學刊;2017年01期
5 梁紅泉;;現代化進程中農村文化共同體的建構[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6年06期
6 車瑜欣;;現代國家建構視角下鄉(xiāng)村文化的變化與整合[J];山西青年;2016年18期
7 申云;朱述斌;;家戶制、村落保護主義與農業(yè)現代化發(fā)展[J];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2期
8 左信;劉永生;;基于城鄉(xiāng)統(tǒng)籌的新農村文化建設審視[J];人民論壇;2014年29期
9 程志宇;;湘鄂皖贛價值品牌個性與區(qū)域文化[J];中外企業(yè)家;2013年26期
10 梁紅泉;;建國初期農村文化改造、重建的啟示——兼論新農村文化建設[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禹蘭;;農村文化建設的現實困境與對策建議[J];湖南社會科學;2013年06期
2 徐勇;;中國家戶制傳統(tǒng)與農村發(fā)展道路——以俄國、印度的村社傳統(tǒng)為參照[J];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08期
3 陳安國;柴哲濤;;重建區(qū)域文化認同,促進城市區(qū)域經濟合作[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2年03期
4 秦尊文;張靜;;長江中游城市集群論壇綜述[J];江漢論壇;2012年04期
5 周先旺;;務實促進贛湘鄂“中三角”商務開放與共贏[J];政策;2012年04期
6 朱定秀;;文化認同視角下的泛長三角區(qū)域合作的基礎與阻力[J];巢湖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7 楊曉民;;全球化時代的地域文化[J];讀書;2010年11期
8 張大文;;關于打造中國中部鄂湘贛省會金三角經濟圈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商界(下半月);2010年05期
9 梁紅泉;;傳承與革新: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對策研究——以豫東淮陽太昊陵廟會為例[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10 張良;;實體性、規(guī)范性、信仰性:農村文化的三維性分析——基于湖北、安徽兩省八縣(區(qū))的實證研究[J];中國農村觀察;2010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健;余政;;文化共同體的經濟學分析:激勵機制的視角[J];世界經濟情況;2008年12期
2 李昌善;;構建東北亞文化共同體淺論[J];東疆學刊;2007年01期
3 方浩范;;東北亞文化共同體動因及其政治阻礙——中韓日對待“文化共同體”的態(tài)度[J];東疆學刊;2009年02期
4 孫英春;;東北亞文化傳統(tǒng)的同質性與“文化共同體”遠景[J];浙江學刊;2009年04期
5 方浩范;;東北亞“文化共同體”的思考——中韓日“文化共同體”的可能性[J];齊魯文化研究;2006年00期
6 劉少武;;和而不同:三峽移民安置地區(qū)域文化共同體的構建[J];大眾商務;2009年16期
7 李燕;個性自由與“豐富的個體”之文化共同體[J];哲學研究;2003年11期
8 牛林杰;;東亞視角下的蚩尤與蚩尤文化[J];韓國學論文集;2010年00期
9 王小芳;;文化共同體的想象——雷蒙德·威廉斯的傳播觀[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4年04期
10 張麗;;比利時:地方文化共同體提供文化服務保障的聯邦制國家[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施雪琴;;認同規(guī)范與東盟社會文化共同體建設——兼論對深化中國-東盟地區(qū)合作的啟示[A];東南亞地區(qū)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日本北海商科大學東北亞研究交流中心教授、副主任 西川博史 整理 記者 呂繼東;建“文化共同體”是時代要求[N];蘇州日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趙明宇;他們的想象與期許[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年
3 于青;文化視角看東亞[N];人民日報;2004年
4 祁進玉;共生時代與超越地域的文化共同體[N];中國民族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陳一鳴;是東亞讀書共同體,不是東亞文化共同體[N];南方周末;2009年
6 藍琪 貴州師范大學歷史與文化學院;一個文化共同體[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7 商報記者 張岱;兒童文學催化兒童產業(yè) 打造文化共同體實現共贏[N];中國圖書商報;2012年
8 記者 張國圣;重慶:打造城鄉(xiāng)“文化共同體”[N];光明日報;2008年
9 王玉主;東盟力推一體化[N];人民日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鄭聰聰;文化聯結:村莊公共性的再生產[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2 范寶權;地區(qū)認同視角下東盟社會文化共同體探析[D];武漢大學;2017年
3 湯淼;建構閱讀文化共同體[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4 劉欣;社區(qū)公共性重建:村民參與的實踐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5 李海霞;想象的文化共同體:C·賴特·米爾斯論知識分子[D];四川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4921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492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