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傳播視域下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戰(zhàn)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1-27 16:59
本文關鍵詞: 跨文化傳播 中華文化 走向世界 戰(zhàn)略 出處:《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深入發(fā)展,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要求更加緊迫。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所以,在此背景下,中華文化向世界戰(zhàn)略成為國家的重要對外戰(zhàn)略之一。當前中國綜合國力迅速提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正處于重大的轉型期,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實施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第一,全球化趨勢下,世界范圍內的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明顯,我國文化安全面臨著嚴峻形勢,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成為我國維護文化安全的積極應對。第二,在和平、發(fā)展、合作成為時代主題的今天,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能夠通過增強文化軟實力,提升國家形象,抵消中國威脅論。第三,在國際舞臺上,國家的文化影響力一旦落后,就意味著綜合國力中無形的精神性要素等的缺失和不足。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有助于贏得國際話語權和提高中國參與國際體系的能力。第四,文化走向世界戰(zhàn)略是我國根據(jù)國家發(fā)展的整體利益、順應全球經(jīng)濟和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而提出的一項綜合性的國家戰(zhàn)略,決定了我國在當今世界的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同時,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著眼于促進人類進步與文明,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塑造中國現(xiàn)代文明新形象,為世界文化的繁榮和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了中華文化的智慧。本論文的研究分兩條路徑來進行,一是理論支撐路徑。從理論上探索、梳理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文化理論和世界交往理論以及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的文化開放與文化傳播思想,分析了文化全球化理論和跨文化傳播理論,以期構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理論支撐基礎;二是實踐研究路徑。從整體上分析了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實施框架。一般意義上講,跨文化傳播學源自傳播學,所以貫穿這部分的主線是從傳播的模式和功能演進到跨文化傳播的模式和功能:從拉斯韋爾傳播過程的“5W”模式(即誰、說什么、通過何種媒體渠道、對誰及產(chǎn)生什么效果)到布雷多克的7要素模式(在5W模式基礎上,增加了在“什么情況下”和“為了什么目的”),針對文化走向世界作為跨文化傳播方式的混雜性,本文梳理了這樣一個研究思路:從跨文化傳播的視角來思考研究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理論基礎,分析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戰(zhàn)略目標、實施主體、傳播載體、傳播對象以及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戰(zhàn)略措施;诳缥幕瘋鞑ヒ暯撬伎剂酥腥A文化如何更加有效地走向世界,面對文化全球化與文化霸權主義的挑戰(zhàn),如何運用傳播學的方式、方法提高文化走向世界的效果等問題,形成了文化自信是依托、綜合國力是基礎、政府支持是保障的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指導思想和理清了誰去傳播、怎么傳播、向誰傳播、傳播什么、傳播的目標是什么的戰(zhàn)略指導思路。本文的章節(jié)設置及主要內容安排如下:導論和第一章主要是進行理論分析。導論部分詳細介紹了本課題的研究緣起與研究意義、論題的研究綜述、研究思路、內容與研究方法及學術創(chuàng)新點與不足之處。第一章主要介紹了跨文化傳播視域下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基礎理論分析。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既是文化發(fā)展的基本理論和原理,也是對外文化傳播、實施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根本淵源。馬克思主義的世界文化理論和世界交往理論已經(jīng)暗含了文化對外交流和傳播的思想,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也有對文化宣傳、文化傳播的相關論述。文化全球化給中國文化發(fā)展帶來了許多新的發(fā)展機遇,使中國文化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變化?缥幕瘋鞑ダ碚摵臀幕煌碚撌侵腥A文化走向世界的核心理論基礎。第二章主要分析了跨文化傳播視域下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戰(zhàn)略目標。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著力于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現(xiàn)代轉化,著力于現(xiàn)代核心價值和文化精神的建構,以文化內容建設為根本和靈魂,尊重差異,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從而達到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樹立國家良好形象,提升國家軟實力,贏得國際話語權,為世界文化繁榮和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智慧等目標。第三、四章分析了跨文化傳播視域下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傳播主體和傳播載體。對外文化交流與傳播,實施主體和傳播載體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實施主體對應的是誰去傳播的問題,傳播載體對應的怎么傳播的問題。第五章分析了跨文化傳播視域下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受眾對象。受眾對象即是信息接受者,接收者是信息傳播的對象,信息只有被接收者接受才完成“傳通”的過程,所以,受眾對象是文化傳播的核心角色。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新的特點,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受眾對象也是多樣、多元的,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同區(qū)域,甚至不同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都會有不同的文化樣態(tài),這樣導致了文化接受習慣和價值認同方式有很大的區(qū)別,所以,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需采取差異化的傳播策略。第六章分析了跨文化傳播視域下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總體戰(zhàn)略。在中國實施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分析基礎上,不斷完善中華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思路:文化自信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戰(zhàn)略依托。習近平總書記說過:“體現(xiàn)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蔽覈奈幕孕啪褪且獙τ凭玫拿褡鍌鹘y(tǒng)文化保持自信,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保持自信,對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保持自信;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戰(zhàn)略保障。從外國政府對文化傳播的態(tài)度上可以看到,西方文化能快速地成為世界強勢文化,國家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正是因為有了國家政府這個強大的力量做后盾,本國文化才能更快地向外傳播;強大的綜合國力作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戰(zhàn)略基礎。只有中國真正實現(xiàn)和平崛起了,只有中國能夠向世界展示一個富強成熟的文明形象,中華文化才能在國際上獲得關注和欣賞。另外,中華文化對外傳播,既要注意對精英受眾的影響,又要注重在普通大眾中的影響力。在以新興媒體和自媒體為載體的大眾媒介可以“立竿見影”地改變人們的“認識和態(tài)度”的社會里,影響國際關系行為的因素和力量比以前更為廣泛復雜、更為直接和個人化,應當越來越重視文化對于普通大眾的影響力?傊,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戰(zhàn)略制定與實施時間不長,理論界和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和探索大都起步不久,而目前我國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如何更好地實施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戰(zhàn)略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理論和實踐課題。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125
,
本文編號:14689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46895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