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干涉的權利”到“保護的責任”——話語權視角下的西方人道主義干涉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士林;黃柳葉;;戰(zhàn)爭“合法性”與媒體建構——以《衛(wèi)報》利比亞戰(zhàn)爭報道為例[J];今傳媒;2012年06期
2 梁凱音;;論國際話語權與中國拓展國際話語權的新思路[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9年03期
3 駱明婷;劉杰;;“阿拉伯之春”的人道干預悖論與國際體系的碎片化[J];國際觀察;2012年03期
4 黃海濤;;人道主義干涉的歷史進程評析[J];國際論壇;2012年04期
5 趙廣成;;從禁飛區(qū)實踐看人道主義干涉的效力與局限性[J];國際問題研究;2012年01期
6 曲星;;聯(lián)合國憲章、保護的責任與敘利亞問題[J];國際問題研究;2012年02期
7 阮宗澤;;負責任的保護:建立更安全的世界[J];國際問題研究;2012年03期
8 汪舒明;;“保護的責任”與美國對外干預的新變化——以利比亞危機為個案[J];國際展望;2012年06期
9 張睿壯;“人道干涉”神話與美國意識形態(tài)[J];南開學報;2002年02期
10 邱美榮;周清;;“保護的責任”:冷戰(zhàn)后西方人道主義介入的理論研究[J];歐洲研究;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進;;反本質主義與敘事嬗變[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4期
2 李志嶺;;漢字的宗教、美學、符號屬性與天人合一精神[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趙穎坤;;“均質”與“激情”下的規(guī)則制定——建國初期的立法及其社會背景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4 童敏;以對話為核心的個案工作教學新模式的探索[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5 呂新萍;從知識、方法多元性看社會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6 侯靜;;淺析《貴婦畫像》中女性的失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1期
7 袁海燕;趙勇;;大屠殺電影及其影像“生產”的困惑——以南京大屠殺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6期
8 舒先林;;美國軍事介入中東石油戰(zhàn)略利益之透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5期
9 王穎;姜鑫;;當代中國的漢語話語權問題[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10 桑雷;;全球化視角下霸權思想的理性思維[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健;;“左翼”話語構建原則與策略的確立——魯迅《對于左翼作家聯(lián)盟的意見》的話語分析[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朱存明;;新時期以來中國美學史書寫的形態(tài)與反思[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黃旦;丁未;;傳播學科“知識地圖”的繪制和建構——1980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傳播學譯著的回顧[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4 張聰;;從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看中國話語權的提升[A];中國傳媒大學第四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周艷;;社會文化中的編輯話語[A];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第14次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郜爾彬;;論“人道主義干涉”的合法性[A];新中國60周年與貴州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汪段泳;;想象中的帝國與帝國的想象——從“帝國電影”中看美國霸權外交的社會民意基礎[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7年
8 黃旦;;身份與角色的兩難:中國的“報刊批評”和“輿論監(jiān)督”[A];新聞學論集(第20輯)[C];2008年
9 陳小鼎;;探析結構現(xiàn)實主義外交政策理論的構建[A];國際關系研究:探索與創(chuàng)新——2009年博士論壇[C];2009年
10 周艷;;社會文化中的編輯話語[A];學報編輯大視野——第四屆全國高校社科學報優(yōu)秀編輯學論著評選獲獎論文集粹[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于l
本文編號:28202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820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