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困境與重構國際秩序的治理——中國的多極化戰(zhàn)略及“和合邏輯”的抉擇
發(fā)布時間:2020-07-18 17:39
【摘要】: 現有文獻一般是立足實力政治或大國關系的框架來研究多極化,盡管這些研究對作為一種國際格局變化的多極化現象提供了很好的分析,但卻未能充分解釋國際政治的多極化發(fā)展與國際新秩序建立之間的內在關系,而這是中國主張以多極化理念重構國際秩序所必需認識清楚的問題。我們認同在國際治理的框架內來分析多極化與國際秩序重構相聯的問題,并將國際治理看成是一個歷史延續(xù)下來的概念,它強調主權國家在建構國際秩序的歷史進程中所形成的某種集體行動的組織方式,進而來探討多極化作為一個客觀的發(fā)展趨勢,其將在集體行動意義上導向互惠合作、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的可能性和將面臨的問題。 文章的主體分為四個部分:(1)從國家間集體行動的視角出發(fā),區(qū)分三類國際關系,揭示國際秩序的治理難題是社會困境,并給出一個國際治理的分析性概念;(2)分析了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的治理邏輯及其演變過程,指出其內在的不合理性及其實施治理的困難所在;(3)從社會困境能否消解的問題出發(fā),結合社會學“雙重結構”的分析,解釋了國際治理消除社會困境、實現治理轉型和國際秩序可塑性的可能性;(4)從國際秩序的“認知”角度,分析了中國傳統的和合秩序觀的歷史演變及多極化理念的確立,揭示出這一理念所內含的集體行動組織方式,即“和合邏輯”的治理架構,在此基礎上明確了中國多極化戰(zhàn)略的定位,并對中國如何利用和促進多極化進行了策略選擇的分析。 最終結論是:多極化戰(zhàn)略是實現治理邏輯重塑和秩序重構“合一”的有效戰(zhàn)略,這一戰(zhàn)略謀求對社會困境的消解是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的,同時它也有利于國際社會在集體行動的過程中形構出符合世界各國人民利益的國際新秩序,在21世紀中國應該努力從“和合邏輯”的實踐導向一個國際新秩序。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2
【分類號】:D820
本文編號:2761216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2
【分類號】:D820
【引證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段小平;全球治理民主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武艷英;社會兩難情景下自我效能感、反饋與獎勵對合作行為的影響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7612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761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