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三邊關系的可能走向及中國的戰(zhàn)略選擇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中旭;;參拜堅冰遭遇氣候變化[J];中國新聞周刊;2005年45期
2 吳獻斌;變化中的中日關系[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1997年08期
3 張石;;福田內(nèi)閣與中日關系[J];世界知識;2007年20期
4 魯義;當前中日關系中的幾個問題[J];現(xiàn)代日本經(jīng)濟;1995年Z1期
5 馮昭奎;;中日關系不進則退[J];招商周刊;2005年01期
6 孟凡彬;;誰來收拾小泉的“爛攤子”[J];環(huán)球人物;2006年14期
7 王自立;“政冷經(jīng)熱”:目前中日關系的現(xiàn)狀[J];老年人;2005年02期
8 里光年;;處于困境中的中日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6年08期
9 高海寬;亞太地區(qū)局勢與中日關系發(fā)展趨向[J];和平與發(fā)展;1997年04期
10 閆曉榮;中日關系中存在的隱憂[J];前沿;200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俞新天;;亞太地區(qū)的發(fā)展前景及中國的作用[A];近代中國(第五輯)[C];1995年
2 金新陽;;亞太地區(qū)各國風荷載規(guī)范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A];第十一屆全國結構風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3 ;何承偉在“2002年亞太地區(qū)期刊會議”上答記者問[A];中國期刊協(xié)會成立十周年論文集[C];2002年
4 張艷茹;;2010年7—9月份中日關系大事記[A];中日關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總第101期)[C];2010年
5 張艷茹;;2010年10—12月份中日關系大事記[A];中日關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總第102期)[C];2011年
6 張艷茹;;2011年1—3月份中日關系大事記[A];中日關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總第103期)[C];2011年
7 ;第三屆亞太顆粒會(APT 2007)將近期在京召開[A];第八屆全國顆粒制備與處理學術和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2003年亞太地區(qū)環(huán)境電磁學學術研討會會議小結[A];中國通信學會學術會議總結匯編(一)[C];2003年
9 喬恩柱;;介紹覆蓋亞太地區(qū)的SAT-GE衛(wèi)星公司[A];2007中國衛(wèi)星應用大會會議文集[C];2007年
10 ;2002年漢城“亞太地區(qū)期刊研討會”正積極籌辦中[A];“中國期刊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日關系癥結:參拜靖國神社[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2 徐翼;中日關系的堅冰來自日本政府[N];中華工商時報;2005年
3 五十川倫義;中日關系:到開展全民外交的時候了[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6年
4 記者 廖雷 田帆 榮嬌嬌;溫家寶敦促日方立即無條件放人[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5 周慶安 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安倍時代中日關系的走向[N];廣州日報;2006年
6 本報專稿 石江月;看日本如何收場[N];世界報;2010年
7 金熙德;中日2006:能否峰回路轉[N];北京日報;2006年
8 吳廣義 王智新;參拜靖國神社是對中日關系政治基礎的破壞[N];光明日報;2004年
9 記者 吳谷豐;自民黨通過“運動方針”讓中日關系“雪上加霜”[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10 本報記者 文雪梅;“拜鬼”行為阻礙中日外長對話[N];中華工商時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侯德賢;冷戰(zhàn)后亞太地區(qū)中日關系與美國因素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林曉光;日本政府開發(fā)援助與中日關系[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3 李飛;冷戰(zhàn)后美日同盟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4 莊悅群;可持續(xù)發(fā)展位與當代國際關系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5 任娜;能源安全與當代大國關系[D];山東大學;2007年
6 余建軍;冷戰(zhàn)后美國在亞太地區(qū)的多邊安全行為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7 劉利華;日本民族心理視角下的對華關系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8 田林珠;新時期中日關系的走向及中國對日外交戰(zhàn)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高凡夫;追索正義與尊嚴的艱難訴求[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10 姜運倉;東亞區(qū)域經(jīng)濟合作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遠;中日關系中的歷史遺留問題分析[D];北京大學;2005年
2 趙亮;21世紀中日關系的走向研究[D];延邊大學;2006年
3 李俏;論小泉內(nèi)閣的對華政策及后果[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劉冬琰;中日戰(zhàn)略互惠關系及其影響探析[D];吉林大學;2009年
5 張勇;試論互聯(lián)網(wǎng)對中日關系的影響[D];外交學院;2005年
6 鄧秀杰;靖國神社參拜和中日關系[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7 鄭敏;試論冷戰(zhàn)后中日關系演進中的美國因素[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王宏;日本的“中國威脅論”述評[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杜偉;中日能源關系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鄭秋;論冷戰(zhàn)后中日關系中的安全困境及其出路[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5569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556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