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美國的戰(zhàn)爭特性及其影響
[Abstract]:Northeast Asia is the most serious region in the cold war in the world today. Historical grudges and practical interests are intertwined, and traditional security and geo-strategy work together.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foreign power for peac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in Northeast Asi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military polic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especiall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from the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point of view,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war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grew up and became strong in the war and maintained and consolidated world hegemony through war. The reasons for the frequent waging of war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clude: no real rival, election politics forcing politicians to "please voters" and "do something", the lack of effective institutional restrictions on presidential warfare by parliament, the manipulation of war issues by right-wing conservatives, and the struggle for energy and resource interests around the world. Although the United States reflects on the war from time to time, looking at history, people can not help but doubt whether American leaders can resist the temptation of waging war.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分類號】:D871.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賴凡;;論英國衰落之福利因素[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2 單福東,余謙;中國近代閉關鎖國外貿(mào)政策的成因及其歷史借鑒[J];安康師專學報;2000年03期
3 李平民;全球化與伊斯蘭復興運動[J];阿拉伯世界;2001年04期
4 趙繼顯;;國際權力基礎與伊拉克戰(zhàn)爭[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5期
5 李犖;;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海軍的發(fā)展變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6 趙存生,宇文利;鄧小平與中國的和平發(fā)展之路——兼論鄧小平的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7 李效東;;軟實力與硬道理[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8 王德中;列寧過渡時期理論與中國共產(chǎn)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對過渡時期總路線理論依據(jù)的再認識[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9 杜麗燕;;淺談軟實力、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J];北京社會科學;2012年03期
10 姜杰;徐正大;;以文化自覺提升檢察機關的“軟實力”[J];今傳媒;2010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曹國新;;旅游軟實力:旅游業(yè)本土意識與國際營銷的理論基礎[A];中國旅游評論2011[C];2011年
2 楊遠旺;;論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國家軟實力中的作用[A];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問題研究——重慶市研究生馬克思主義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袁準;;按照時代要求不斷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A];提高領導科學發(fā)展能力暨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沈逸;;信息技術革命、跨國信息流動與輿論塑造[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5 余玉花;;論軟實力觀[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8年
6 吳忠民;;略論20世紀中國的社會轉型[A];中國現(xiàn)代社會轉型問題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7 曾昭耀;;文化現(xiàn)代化必須要解決一個如何學習外國的問題[A];文化現(xiàn)代化的戰(zhàn)略思考——第七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9年
8 林立公;魏書勝;;中國共產(chǎn)黨組織文化力的歷史傳統(tǒng)及其現(xiàn)實提升[A];文化現(xiàn)代化的戰(zhàn)略思考——第七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9年
9 徐艷玲;;從“雙和”視角透視20世紀社會主義的制度實踐[A];“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前沿和熱點問題”學術研討會暨2007年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李長久;;美元匯率波動的影響和啟示[A];美國新經(jīng)濟周期與中美經(jīng)貿(mào)關系——全國美國經(jīng)濟學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2 陳小鼎;結構現(xiàn)實主義的理論評估及其發(fā)展[D];南開大學;2010年
3 羅向陽;當代華人社團跨境活動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4 李艷娜;富蘭克林·羅斯福與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郭繼文;文化軟實力的歷史觀闡釋[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志元;東北地區(qū)制造業(yè)發(fā)展模式轉型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袁麗麗;十月革命前俄國合作社的思想和實踐[D];吉林大學;2011年
8 付競卉;金融國家的形成與發(fā)展[D];吉林大學;2011年
9 孫興杰;帝國·霸權·區(qū)域:權力邊界與東方問題的演進[D];吉林大學;2011年
10 王巍巍;東北亞地區(qū)的國際沖突與危機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尚志遠;西方國際貨幣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劉瑩;基于馬恒昌小組精神的企業(yè)創(chuàng)新精神的思考[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3 張家燦;廣州公安警務軟實力建設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熊倡;中美現(xiàn)代戰(zhàn)爭電影的國家形象傳播之比較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5 周紅霞;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中增強國民創(chuàng)新意識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6 孫磊;縣域文化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D];山東大學;2010年
7 柯靜雅;詹姆斯·布坎南與19世紀上半葉俄勒岡問題[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馬利軍;產(chǎn)權、政府、開放:支撐長期經(jīng)濟增長的三大體制因素[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1年
9 劉一舟;鄧小平對美國外交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徐亮;二戰(zhàn)德國地緣戰(zhàn)略得與失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尤爾根·哈貝馬斯,童世駿;美國的新保守主義與國際法[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3年09期
2 鷗巖;;“新保守主義理論學術討論會”側記[J];歐洲研究;1993年04期
3 丁一凡;“新保守主義革命”是一場全面的社會變革嗎?[J];歐洲;1994年03期
4 周溢潢;;從總統(tǒng)大選看美國的新保守主義思潮[J];黨員干部之友;2004年12期
5 陳志;;關于福山新書《十字路口的美國:民主、實力和新保守主義遺產(chǎn)》的述評[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7年01期
6 黃紅珠;;極權政治與經(jīng)濟自由主義的結合——《拉美新保守主義試驗》介評[J];拉丁美洲研究;1990年06期
7 黃鳳志;紀勝利;;新保守主義思潮評析[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04期
8 ;德國著名政治學教授邁爾談新保守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及其他政治派別的關系[J];國外理論動態(tài);1994年27期
9 潘成鑫;;新保守主義與伊戰(zhàn)后的中美關系[J];國際政治科學;2006年03期
10 沈旭暉;;柏林墻倒20年,右翼思潮今如何?[J];南風窗;2009年2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慧峰;俞祖華;;中國近代保守主義思潮研究綜述[A];中國現(xiàn)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方克立;;要注意研究九十年代出現(xiàn)的文化保守主義思潮[A];《國學論衡》第一輯——甘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學術論文集[C];1998年
3 佐藤學;;全球化時代的日本學校教育改革——危機與改革的構想[A];第五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滕世華;;誰更偏好大政府——基于一種學理性分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會暨“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郭德宏;;中國現(xiàn)代社會心理和社會思潮研究述評[A];中國現(xiàn)代社會心理和社會思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王希亮;;從三個“負面因素”的影響解析日本戰(zhàn)爭責任與歷史認識問題的癥結[A];中國抗戰(zhàn)與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下卷)[C];2005年
7 雷菁;洪灝;;新自由主義的由來、本質特征及其影響[A];中華外國經(jīng)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8 張衛(wèi);王振卯;;社會群體價值取向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7年
9 王國興;;美國對華出口控制的趨勢、因果與中國的對策[A];美國新經(jīng)濟周期與中美經(jīng)貿(mào)關系——全國美國經(jīng)濟學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10 張業(yè)亮;;美國2006年中期選舉及其對美內(nèi)政外交的影響[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特約作者丁一凡;反擊新保守主義[N];中華讀書報;2003年
2 姜琳 編寫;新保守主義就是明日黃花[N];社會科學報;2004年
3 鄧廣(學人);新保守主義寫作的多重困境[N];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
4 Ramesh Ponnuru;新保守主義控制布什政府外交政策?[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3年
5 本報記者 康慨;伊拉克讓福山自我終結[N];中華讀書報;2006年
6 求是;關注當代西方新保守主義思潮[N];浙江日報;2006年
7 馬克·里拉 翻譯 劉擎;“反動”的概念[N];文匯報;2010年
8 丁剛;新保守主義的終結[N];人民日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谷亞光;學習西方不能生吞活剝[N];中國改革報;2004年
10 沈丁立;布什的保守主義是否終結[N];學習時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志東;新保守主義與冷戰(zhàn)后的美國外交政策[D];北京外國語大學;2005年
2 王聯(lián)合;美國新保守主義及其對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影響[D];復旦大學;2004年
3 楊子輝;美國新保守主義與布什外交戰(zhàn)略[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4 肖克;當代西方保守主義民主政治理念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5 賈曦;保守主義理念與冷戰(zhàn)后美國對外軍事行動[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黎世光;政治哲學的現(xiàn)代危機和古典出路[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7 劉宗義;解析美國對伊拉克戰(zhàn)爭的決策[D];外交學院;2007年
8 張玉;戰(zhàn)后美國聯(lián)邦高等教育弱勢扶助政策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9 王磊;布什反恐話語分析[D];外交學院;2009年
10 劉獻;當代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上層建筑的新變化[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池景慧;為自由而代言—歐文·克里斯托新保守主義思想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2 王克東;美國新保守主義及其影響淺析[D];四川大學;2004年
3 金龍云;當代美國新保守主義的國際戰(zhàn)略評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沈小捷;新保守主義對小布什政府中東政策的影響[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召坤;新保守主義對小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影響[D];外交學院;2010年
6 章浩;新保守主義與布什政府外交[D];外交學院;2004年
7 吳迪;試論威廉·克里斯托爾的新保守主義外交思想[D];遼寧大學;2011年
8 高四梅;美國“新帝國論”述評[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許琳;美國新保守主義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D];青島大學;2007年
10 胡淵;新保守主義與布什政府外交[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5030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503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