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維護國家安全視域下的國家認同建設
[Abstract]:At present, with the rise of a new wave of nationalism, the emergence of multiculturalism and the spread of "three forces", it poses an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to national identity and even national security. The article holds that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we must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citizen identity, and form a strong force.
【作者單位】: 新疆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新疆維吾爾大學生民族認同變遷與國家認同教育研究”(11YJA710041) 新疆師范大學博士點立項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項目(MKSCX00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D8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李建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煉[J];紅旗文稿;2012年05期
2 周平;;論中國的國家認同建設[J];學術探索;2009年06期
3 翟志勇;;中華民族與中國認同——論憲法愛國主義[J];政法論壇;2010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亞明;;1949年以來中國大陸的糾紛解決機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2 汪璇;;三十年來安徽職業(yè)階層結構的變遷[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3 馬奔;試論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與共產黨黨員成分變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4 方金友;;當代安徽社會階級階層的演進[J];安徽史學;2010年03期
5 汪一為;認識當前社會現(xiàn)象的兩把鑰匙——階級分析法和階層分析法[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6 汪璇;顧暉;;當前貧富差距對城市市民的心態(tài)影響及治理對策——一項對合肥市民的實證考察[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7 劉青春;;我國社會分層視閾下的大學生就業(yè)[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8 周德海;;對“事業(yè)單位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討論的深度解讀[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9 陳世永,王華斌;合肥市中間階層現(xiàn)狀分析[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10 左群;賀新春;;論農民工向產業(yè)工人的轉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3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建明;;在社會階層構成變化中提高黨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諧能力的路徑探析[A];提高領導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能力理論研討會暨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鄭丹丹;;彌散的低度不平等——對我國性別分層狀況的解讀[A];中國社會學會2007年會“社會建設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唐艷妹;;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的哲學底蘊——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A];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問題研究——重慶市研究生馬克思主義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張勁松;;論政府治理城市轉型中突發(fā)公共事件的策略[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張小平;柳林;;城市規(guī)劃的社會職能——以新生代農民工居住為例[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楊云珍;;當代社會結構變遷及中國共產黨適應性分析[A];變革世界中的政黨政治——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五輯)[C];2012年
7 汪波;;社會需求、多元博弈、公共選擇與制度變遷——論中國政府體制改革與法制建設[A];政府創(chuàng)新的理論與實踐[C];2006年
8 孔志國;;制度規(guī)避[A];2005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9 馬又清;;以毛澤東統(tǒng)戰(zhàn)理論為指導,做好在新社會階層中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A];紀念毛澤東——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10 段京肅;;社會關系的變化與信息傳播權利的轉移[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明;我國度假體育發(fā)展模式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王芳;中國兒童素質的影響因素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鄺小軍;科技工作者社會分層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李利平;中國公務員規(guī)模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黃廬進;轉型時期中國中產階層消費行為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6 鄭祥榮;城市家庭體育模式及其形成機制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陳微波;利益分析視角下的轉型期國有企業(yè)勞動關系若干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8 李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代表大會制度改革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9 吳艷東;思想政治教育導向論[D];武漢大學;2010年
10 周麗萍;中國人口城市化質量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賈冰;媒介農民形象塑造[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周平;;中國族際政治整合模式研究[J];政治學研究;2005年02期
2 許紀霖;政治美德與國民共同體——梁啟超自由民族主義思想研究[J];天津社會科學;2005年01期
3 周平;;邊疆治理視野中的認同問題[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4 周平;民族政策的價值取向及我國民族政策價值取向的調整[J];學術探索;2002年06期
5 許章潤;;論現(xiàn)代民族國家是一個法律共同體[J];政法論壇;2008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茂榮;;論“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J];學術界;2011年04期
2 朱秀紅;張斌;;試論少數民族的國家認同對邊疆穩(wěn)定的意義——以新疆為例[J];民族論壇;2011年22期
3 寇新華;王帆;帕爾哈提;;提升新疆各民族國家認同的思考[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3年01期
4 張建軍;李樂;;論國家認同與愛國主義[J];前沿;2013年07期
5 劉潔;;民族意識與國家認同——讀《族群、民族與國家構建》[J];中國投資;2013年06期
6 門洪華;;兩個大局視角下的中國國家認同變遷(1982—2012)[J];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09期
7 涂敏霞;王建佶;蕭婉玲;謝美玲;;港澳青少年國家認同研究[J];青年探索;2014年02期
8 李強;;通過社會建設推進國家認同[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4年05期
9 吉紅立;;關于國家認同建構問題的理論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4年14期
10 ;21世紀好書榜[J];書城;200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踐;;宗教的類型對民族國家認同的影響[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8集)[C];2014年
2 饒印莎;;大學生國家認同對其與奧運卷入的影響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3 應小萍;陳午晴;王兵;王俊秀;楊宜音;;國家認同和體育觀念關系初探[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4 雷琳;;公民意識與國家認同:西北邊疆執(zhí)政安全理念構設[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南長森;;西北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市場化運作與國家認同研究[A];第四屆中國少數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C];2012年
6 劉新利;;試論電視與少數民族國家認同的建構[A];第四屆中國少數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C];2012年
7 李宜強;;對區(qū)域一體化文化認同的研究:以法國與歐盟為例[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19次年會暨外國經濟學說與國內外經濟發(fā)展新格局(會議文集)[C];2011年
8 韋磐石;趙燕;張翔;;苗族、布依族青少年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及其影響因素[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9 劉永松;Michael H.S.Lam;Beeto W.C.Leung;;國家認同與北京奧運會:大陸,臺灣和香港三地學生的回應(英文)[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奧運精神與世界和諧”奧林匹克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10 張東寧;;國際視角下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與中國社會發(fā)展[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左高山 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認同的基礎[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劉力達;法國:國家認同大討論解決了什么問題[N];中國民族報;2010年
3 馮紹雷 華東師范大學國際關系與地區(qū)發(fā)展研究院院長 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難以抉擇:多重因素影響下的俄羅斯國家認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重慶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 李禹階 向中銀;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中的國家認同觀念[N];光明日報;2011年
5 劉力達;法國移民與國家認同部“立與廢”的糾結[N];中國民族報;2011年
6 韓震 北京師范大學;全球化時代的國家認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王立新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美國的國家認同及面臨的挑戰(zhàn)[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8 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 中國文化走出去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 韓震;中國夢的國家認同與文化認同[N];北京日報;2013年
9 云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zhí)筆 王超品 楊榮華;中國夢與國家認同、文化認同、價值觀認同[N];云南日報;2014年
10 于福堅;一杯雞尾酒:美國民族與國家認同的構建[N];中國民族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向東;文化多元語境下的國家認同建構[D];吉林大學;2015年
2 郭艷;全球化語境下的國家認同[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耿寧飛;民國時期河北回民的國家認同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2 梅永杰;公民身份視角下的中國國家認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5年
3 關曉瓊;國家認同視域下邊境教育安全現(xiàn)狀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4 孔錦秀;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互動中的邊疆治理[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5 關f ;一個彝族土司的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6 汶一凡;建國初期(1949-1957)《人民日報》少數民族報道對國家認同的建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7 梁璐;蒙古族青少年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關系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5年
8 黃康;香港媒體的“國家認同”建構[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9 白皓;軟傳播對國家認同影響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10 陳晶;11至20歲青少年的國家認同及其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4012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401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