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島之爭的歷史脈絡與中日關(guān)系
[Abstract]:Since the normalization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1972, Sino-Japanese relations as a whole are non-confrontational, but local confrontational contradictions still exis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over the dispute over the sovereignty of the Diaoyu Islands. Today, Japan refuses to recognize the territorial disput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nd once reached a consensus to shelve the dispute, in an attempt to use military power to restrict China by the Japanese-US alliance. This makes Diaoyu Island a local dispute, affect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On the 120th anniversary of the Sino-Japanese War, it is necessary to trace back to the source of the Diaoyu Islands issue and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 of this territorial dispute.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Sino-Japanese Diaoyu Islands disput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apan's strategic evolution towards China.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guān)系研究院;
【基金】:2009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guān)項目(09JZD0040-2)
【分類號】:D829.313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薛小榮;;警世之音 醒世之篇——評《中日甲午戰(zhàn)爭全史》[J];軍事歷史研究;2006年02期
2 馮瑋;;論日本“殖產(chǎn)興業(yè)”主導者的政策理念[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3 王美平;;甲午戰(zhàn)爭前后日本對華觀的變遷——以報刊輿論為中心[J];歷史研究;2012年01期
4 莊虹;張冬林;;我國抗戰(zhàn)時期古籍、圖書損失略述[J];科學經(jīng)濟社會;2013年04期
5 丁文;;甲辰年間的“甲午記憶”——《東方雜志》創(chuàng)刊前后的話語空間與人員聚合[J];學術(shù)界;2008年06期
6 劉江永;;論中日釣魚島主權(quán)爭議問題[J];太平洋學報;2011年03期
7 劉江永;;日本的國家利益觀、對外戰(zhàn)略與對華政策[J];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楊梅;晚清中央與地方財政關(guān)系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2 梁娟娟;清代諫議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3 楊柳;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日本因素(1895-1945)[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劍宇;甲午戰(zhàn)爭對中國海權(quán)的戰(zhàn)略啟示[D];吉林大學;2011年
2 蔡明吉;試論甲午戰(zhàn)爭前夕圍繞朝鮮的中日外交交涉[D];延邊大學;2007年
3 黃建平;北洋海軍中的閩籍將領(lǐng)[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4 林希;“球案”與近代亞洲格局的演變[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5 楊岸昭;論甲午戰(zhàn)爭中清日陸軍鏖戰(zhàn)平壤[D];延邊大學;2008年
6 劉曉敏;李鴻章的勸導和1882年《朝美條約》的簽訂[D];延邊大學;2009年
7 張玉清;論丹東絲綢在東方絲路交往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D];延邊大學;2010年
8 劉艷;甲午戰(zhàn)爭與東亞國際體系的重構(gòu)[D];黑龍江大學;2010年
9 鐘鴻昌;清政府引導朝鮮開港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聶金凱;袁世凱在朝鮮的活動與近代中朝日關(guān)系[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振華;;中日釣魚島主權(quán)歸屬問題的歷史由來[J];滄桑;2010年04期
2 劉江永;;論中日釣魚島主權(quán)爭議問題[J];太平洋學報;2011年03期
3 閆素娥;;釣魚島問題的歷史與現(xiàn)狀[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4 楊凡惠;;釣魚島問題及其影響下的中日關(guān)系[J];學理論;2011年02期
5 黃永弟;;新形勢下影響中日關(guān)系的釣魚島問題[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11年05期
6 賈莎莎;;歷次保釣情況統(tǒng)計及釣魚島問題之我見[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7 姜天明;影響中日關(guān)系深入發(fā)展的釣魚島問題[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8 孫翠萍;;中日釣魚島問題的緣起[J];理論界;2008年11期
9 于海南;;中日東海問題及共同開發(fā)前景[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9期
10 張玉來;;“撞船事件”與日本對華戰(zhàn)略[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姜躍春;;“戰(zhàn)略互惠”符合中日兩國的長遠利益[A];中日關(guān)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總第102期)[C];2011年
2 馮昭奎;;中日釣魚島爭端“擱置論”的由來[A];中日關(guān)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總第101期)[C];2010年
3 劉江永;;“311”大地震對世界經(jīng)濟和中日關(guān)系的影響[A];中日關(guān)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總第102期)[C];2011年
4 徐啟新;;日本特大地震對中日關(guān)系的影響[A];中日關(guān)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總第102期)[C];2011年
5 張艷茹;;2010年7—9月份中日關(guān)系大事記[A];中日關(guān)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總第101期)[C];2010年
6 張艷茹;;2009年10—12月份中日關(guān)系大事記[A];中日關(guān)系史研究·2010年第1期(總第98期)[C];2010年
7 張艷茹;;2010年10—12月份中日關(guān)系大事記[A];中日關(guān)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總第102期)[C];2011年
8 張艷茹;;2011年1—3月份中日關(guān)系大事記[A];中日關(guān)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總第103期)[C];2011年
9 張艷茹;;2011年4—6月份中日關(guān)系大事記[A];中日關(guān)系史研究·2011年第3期(總第104期)[C];2011年
10 王泰平;;日本民主黨政權(quán)的外交政策取向[A];中日關(guān)系史研究·2010年第1期(總第98期)[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特約記者 徐靜波;對日釋放四大信號[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1年
2 記者 侯麗軍 孫奕;外交部要日方立即放人[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3 香港中評社評論員 丘巒;釣魚島冰窟在中日關(guān)系腳下裂開[N];世界報;2007年
4 吳懷中;應該汲取的教訓[N];人民日報;2010年
5 早報記者 張U,
本文編號:23319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331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