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的“脫戰(zhàn)后”與中日交流的轉(zhuǎn)型
[Abstract]:After repeated cyclical deterioration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 a serious situation was finally formed under the Japanese government's denial of the political consensus on shelving the Diaoyu Islands dispute and the prime minister's visit to the Yasukuni Shrine, which was called a "break-up" by the semi-official media. It is fully proved that under the so-called "San Francisco system", which excludes the right of China to participate in "post-war treatment" and shelters Japan from the responsibility of war, the "historical problems" left over are important structural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politics of East Asia. By clarifying the historical logic and order structure of East Asian politics, we can realize that we should promote genuine Sino-Japanese reconciliation and realize the "de-postwar" of East Asian politics. It depends on the regional political subjectivity consciousness of China and Japa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Sino-Japanese communication from pragmatism to rationalism.
【作者單位】: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
【分類號】:D822.33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建平;;蘇聯(lián)、斯大林與新中國初期的對日外交[J];國際政治研究;2008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劉建平;;戰(zhàn)后中日關系的“賠償問題”史[J];中國圖書評論;2009年03期
2 劉建平;;理解“廖承志時代”:戰(zhàn)后中日關系的傳播政治學[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2年10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閻明復;朱瑞真;;憶1958年毛澤東與赫魯曉夫的四次會談[J];中共黨史資料;2006年02期
2 張香山;通往中日邦交正;穂J];日本學刊;1997年05期
3 郭沫若;;怎樣促進中日關系正;?——答“世界知識”記者問[J];世界知識;1954年2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中日交流史中的華僑》簡介[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1年03期
2 黨福民;旅日華僑中日交流促進會秘書長林伯耀先生一行訪石[J];黨史博采;1995年04期
3 袁曉江;張守德;;中日經(jīng)濟知識交流會的創(chuàng)立過程[J];黨的文獻;2010年06期
4 郭梁;;長崎華僑史跡若干考察[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0年01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伊黎;;抗暴血淚 花岡悲歌[A];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文叢第五輯[C];1995年
2 余yN延;;再論“義理”——從中日對比角度看文化差異[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3年年會暨海峽兩岸翻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成為中日文化交流典范[N];中華讀書報;2008年
2 記者 楊靜雅;市領導會見中日交流訪問團[N];寧波日報;2011年
3 趙偉邋鄭黎;“長春中日交流之窗”開館[N];長春日報;2008年
4 吉林長春市第一外國語學校 王艷珍邋 ;《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我結(jié)識朋友的橋梁[N];中華讀書報;2008年
5 華中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系 王程碩;《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我記憶中的那抹檸檬黃[N];中華讀書報;2008年
6 李顏汐;《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我的青春旅伴[N];中華讀書報;2008年
7 天津體育學院 杜杰;《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和我的內(nèi)藤老師[N];中華讀書報;2008年
8 黃亞南;釣魚島不應成為妨礙中日交流的因素[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2年
9 吳菲菲;友好城市促進中日交流[N];中國貿(mào)易報;2008年
10 任一丁;在中日交流中架橋梁[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杰;明州與8-10世紀中日交流[D];浙江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3138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313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