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影響深遠
[Abstract]:Ukraine's general election is over and a new president is in place, but the crisis in Ukraine is far from ov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global geo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ill be profound. The main ones are: Ukraine has basically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western system; Russia's relations with the West have deteriorated seriously; the Sino-Russian strategic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will develop in an all-round way; Europe will be revalu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pattern will undergo profound changes. The crisis in Ukraine will put a brake on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Asia-Pacific rebalancing" strategy, but Obama will not abandon the "Asia-Pacific rebalancing" strategy.
【作者單位】: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
【分類號】:D81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勤華;;中亞地緣政治的歷史演變[J];亞非縱橫;2005年03期
2 郭學堂;;中歐亞能源與地緣政治博弈[J];學習月刊;2006年01期
3 肖f^;;地緣政治視角下的中日關系分析[J];理論探索;2008年06期
4 曹英偉;;俄羅斯地緣政治重建中的能源因素[J];西伯利亞研究;2009年02期
5 張志新;從地緣政治因素看北約新戰(zhàn)略[J];現(xiàn)代國際關系;1999年10期
6 呂勁軍;從地緣政治看普京的東西方平衡外交[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S1期
7 胡文濤;歐洲政治一體化進程中法、德、英的分歧——以地緣政治為視角[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8 張玉國;美俄地緣政治態(tài)勢的變遷[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9 ;中國的新革命[J];南風窗;2005年14期
10 孔令杰;王杜軍;;中國陸疆安全形勢分析及其對策[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淑云;;地緣政治與中亞五國民族問題[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多文志;;中亞民族關系與地緣政治[A];2004年度全國世界民族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3 何奇松;;國際太空活動的地緣政治[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8年
4 余建華;張屹峰;;中國和平發(fā)展面臨的周邊地緣結構探析[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7年
5 趙干城;;中印關系:共同崛起與和平共處[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中)[C];2004年
6 余建華;;構建和諧世界的關鍵一環(huán):中國與亞洲區(qū)域合作[A];和諧世界 和平發(fā)展與文明多樣性——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6年
7 陳陽;;文化視野下的中國和平崛起[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7年
8 余泳;;試論中東問題研究的核心概念——從中東熱點問題到中國中東外交[A];新中國對外關系60年 理論與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9年
9 趙干城;;中國對印度戰(zhàn)略的基本理念與政策選擇[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7年
10 黃凌翅;;美、俄眼中的阿布哈茲危機[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 陸忠偉;地緣政治重新洗牌[N];人民日報;2001年
2 ;《東盟憲章》深度整合東亞地緣政治[N];21世紀經濟報道;2007年
3 本報記者 王月金;烏克蘭大選開啟新時代[N];中國經濟時報;2010年
4 李瑞琴 李彩艷;俄烏“斗氣”的另類解讀[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5 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教授 研究主任 鄭永年;亞洲新格局:多元化和開放性[N];解放日報;2007年
6 ;中國的崛起與亞洲地緣政治新格局[N];解放日報;2007年
7 杜新宇邋梅秀偉;從印俄軍事合作看印度地緣政治[N];科技日報;2007年
8 羅小蘭;北極融化現(xiàn)資源 成地緣政治焦點[N];世界報;2007年
9 范洛克;感受中國新棋局[N];人民日報;2005年
10 邱偉;一條管道改變地緣政治[N];學習時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銘;近代以來日本的地緣政治思想與地緣戰(zhàn)略選擇[D];吉林大學;2011年
2 徐立恒;區(qū)域地緣政治的結構主義解析[D];吉林大學;2012年
3 蔡建;大韓帝國與中國的外交關系1897—1910[D];復旦大學;2004年
4 曾路;廣東區(qū)位的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分析[D];暨南大學;2006年
5 張克成;基于方法論視角的中國東北亞地緣政治安全解析[D];吉林大學;2012年
6 盧兵彥;中國和平崛起:概念、歷史、環(huán)境、路徑[D];暨南大學;2009年
7 戴慧;地緣政治視角下上海合作組織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陳柯旭;美國中亞戰(zhàn)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曾萬濤;長株潭聯(lián)市制結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聶宏毅;中國與陸地鄰國領土爭端問題研究(1949-2007)[D];清華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靈;地緣政治與俄羅斯外交[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2 王利軍;試論鄧小平地緣政治思想[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馮暉;阿富汗戰(zhàn)爭對中國西北地緣政治環(huán)境的影響[D];武漢大學;2005年
4 李承律;韓半島的地緣政治特點與中國在韓半島統(tǒng)一過程中的作用[D];延邊大學;2003年
5 金紅梅;朝鮮半島統(tǒng)一問題與中國的外交政策[D];延邊大學;2005年
6 陳東山;論中國地緣政治環(huán)境中的印度因素[D];暨南大學;2002年
7 張霞;中亞地區(qū)安全中的中國因素[D];新疆大學;2005年
8 蔡宏娟;獨聯(lián)體國家“顏色革命”與俄羅斯外交對策[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葉剛;論近年來美俄兩國矛盾的演變及其深層根源[D];新疆大學;2008年
10 王春惠;當代東北亞地區(qū)地緣政治格局特征探析[D];吉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2506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250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