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緣政治論》本刊編委張文木最新力作隆重推介
[Abstract]:So far, all the lesson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Chinese nation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geography of China. China's territory is not only the material carrier that the Chinese nation must rely on for it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result of the continuous struggle of the Chinese nation for more than five thousand years. Combined with Chinese history, this book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geopolitics itself. Destiny is politics. Geography without politics has no vector, and geography without vector can only become a subject rather than a science. Today's China is "closer to the goal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an at any time in history." under such historical conditions, the Chinese people should have a vision.
【分類號】:D820-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運忠,叢向群;論新世紀世界地緣政治的歷史性重組[J];當代亞太;2001年04期
2 朱新光;地緣政治與冷戰(zhàn)后波蘭新外交[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01年03期
3 陳霞;對地緣政治的再審視——如何看待當今地緣政治所面臨的挑戰(zhàn)[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1年06期
4 張文木;世界地緣政治體系與印度未來安全[J];戰(zhàn)略與管理;2001年03期
5 趙龍庚;“9.11”后中亞地緣政治新格局[J];和平與發(fā)展;2002年02期
6 鄂志寰;;美伊戰(zhàn)爭引發(fā)的地緣政治風險及其經(jīng)濟金融影響[J];國際金融;2003年05期
7 王東岳,曲萌;從地緣政治角度看新世紀美俄對中亞的戰(zhàn)略爭奪[J];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8 П.Я.巴克拉諾夫 ,周建英;論當代地緣政治范疇[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4年06期
9 汪波;美國的21世紀“經(jīng)濟化地緣政治構(gòu)想”[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10 劉波;試論20世紀中東能源地緣政治中心地位的確立[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倪世雄;潛旭明;;新地緣政治與和諧亞太[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8年
2 何奇松;;國際太空活動的地緣政治[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環(huán);“多事之秋”來臨 地緣政治風險加劇[N];金融時報;2014年
2 程實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地緣政治動蕩為何沒有推高油價[N];東方早報;2014年
3 中國國際經(jīng)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 王天龍;美國“重返亞太”地緣政治經(jīng)濟影響復雜[N];上海證券報;2012年
4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 任衛(wèi)東;誰在制造東亞地緣政治地震[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
5 本報記者 王雪;未來十年東北亞地緣政治局勢前瞻[N];社會科學報;2013年
6 早報記者 楊小舟;“中國應強化地緣政治約束右傾日本”[N];東方早報;2014年
7 早報評論專欄程亞文;為中亞地緣政治“破碎帶”重建秩序[N];東方早報;2005年
8 鄧敏;地緣政治緊張 油價回落恐成奢望[N];期貨日報;2008年
9 記者 張偉 劉向 朱晟;美國能源革命影響地緣政治[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10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后 閻德學;地緣政治視域的日本北極戰(zhàn)略構(gòu)想[N];東方早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張微微;沖突與聯(lián)合:對主導性地緣政治觀的分析與反思[D];吉林大學;2009年
2 徐立恒;區(qū)域地緣政治的結(jié)構(gòu)主義解析[D];吉林大學;2012年
3 戴慧;地緣政治視角下上海合作組織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陳柯旭;美國中亞戰(zhàn)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程銘;近代以來日本的地緣政治思想與地緣戰(zhàn)略選擇[D];吉林大學;2011年
6 矯正;冷戰(zhàn)后俄羅斯南亞政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谷合強;地緣政治與當代亞太移民[D];暨南大學;2007年
2 任江;地緣政治視角下的澳中關系[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3 曹陽;冷戰(zhàn)后俄羅斯地緣政治戰(zhàn)略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4 葛懷宇;中國:亞洲地緣政治的“重心”[D];外交學院;2003年
5 龔煒;科學技術進步與地緣政治理論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6 梁智;中國的地緣政治新態(tài)勢及應對策略[D];遼寧大學;2013年
7 崔曉東;當代俄美地緣政治沖突:原因、特點和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燕玉葉;“9·11”后的俄羅斯中亞地緣政治戰(zhàn)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孔斌;油權(quán)—石油地緣政治新視角[D];外交學院;2014年
10 鄭偉;冷戰(zhàn)后美國在中東不變的地緣政治利益[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1769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176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