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誠、惠、容”外交理念下中印睦鄰關系的構建與實踐探析
[Abstract]:"close, sincere, favorable, and tolerant" is a strategic concept of China's peripheral diplomacy put forward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s its general secreta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nalyzing historical, international, realistic and other factors. It has very rich meanings. " In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good-neighborly and friendly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the diplomatic concept of "pro-democracy, sincerity, favor, and tolerance" through high-level exchanges of visits, in building political mutual trust, economic cooperation, common development, diplomatic peace talks, border security, and cultural exchanges, The construction of inclusive and open good-neighborly and friendly relations and other aspects have been concretely reflected.
【作者單位】: 西南民族大學旅游與歷史文化學院;西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中印邊界爭端問題的歷史考察與危機管控機制的構建研究”(14YJA770021) 西南民族大學“專門史碩士點學科建設項目”(2011XWD-S060105)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822.33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世均;;21世紀初印度共產黨(毛派)的發(fā)展趨勢及其影響[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唐慶;;論19世紀德國農業(yè)改革的歷史作用[J];人文論譚;2012年00期
2 甘愛冬;;后冷戰(zhàn)時代制約印美關系發(fā)展的因素[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年02期
3 張世均;;猶太教與猶太人大流散時期的民族情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石玉瑤;英國麥克米倫時期外交政策調整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張世均;;印度阿薩姆邦的民族問題及其應對策略[J];南亞研究季刊;2012年04期
2 廖波;;大國崛起之絆——論印度納薩爾派(毛派)武裝的崛起及其影響[J];南亞研究季刊;2013年01期
3 時宏遠;;納薩爾派武裝:印度崛起之礙[J];南風窗;2010年13期
4 孫培鈞;;納薩爾主義農村武裝斗爭——印度政府國內安全的頭號威脅[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5 白珍;張世均;;印度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區(qū)域經濟的政策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青海社會科學;2013年04期
6 張世均;白珍;甘愛冬;;印度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民族問題及其根源[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建;王讓新;;中美外交理念和政策比較的哲學思考[J];求實;2006年S2期
2 閆文虎;;文明沖突 文明對話 文明交往——三種“文明觀”的外交理念和實踐及發(fā)展趨勢[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3 閆自兵;;中國新時期的外交理念[J];群文天地;2012年18期
4 王明進;;李克強外交理念的共贏效應[J];人民論壇;2013年19期
5 盧光盛;;從“誠”的外交理念看中國與湄公河國家的關系[J];世界知識;2014年05期
6 任佐文;;從傳統(tǒng)文化視野看中美外交理念的差異[J];考試周刊;2012年33期
7 汪浩;周恩來的外交理念與21世紀先進文化[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8 高輝;淺析新中國外交理念的轉換[J];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9 姜英梅;試析沙特外交資源與外交理念[J];阿拉伯世界;2005年02期
10 王建強;;從參與到融入——中國外交理念的轉變與中國參與世界的歷程[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楊潔勉;;試論新中國外交理念發(fā)展和戰(zhàn)略定位變化[A];新中國對外關系60年 理論與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9年
2 趙啟正;;總編的話[A];公共外交季刊2010夏季號(總第2期)[C];2010年
3 胡道明;;論中國國家形象及其構建——兼析“和諧世界”外交理念[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8年
4 黃云靜;;中國對東南亞的佛教交流[A];公共外交季刊2011冬季號(總第8期)[C];2011年
5 覃秀紅;;現(xiàn)代性視角下的明朝永樂時期對外關系淺析[A];明長陵營建6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參與記者 劉愷 宋宗利 應強 田棟棟 宋晨 陳瑩瑩 王帆 伍海燕 葉書宏 趙燕燕 文史哲 等;“用一種最樸實的方式宣示中國的外交理念”[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2 天津師范大學國際關系與全球問題研究所 王存剛;中國外交理念在繼承基礎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3 記者 吳錚;讀中華經典詞句,學主席外交理念[N];新華每日電訊;2014年
4 毛曉剛;“真實親誠”交朋友彰顯中國外交理念[N];北京日報;2013年
5 本報駐印度尼西亞記者 莊雪雅;中國誠意,筑起印尼“國家驕傲”之橋[N];人民日報;2014年
6 肖f^ 牛勇;“和”:中國外交理念的植根之道[N];吉林日報;2009年
7 菲扎爾·拉赫曼 巴基斯坦中國委員會執(zhí)行主任;中國的發(fā)展是世界之福[N];人民日報;2014年
8 記者 辛儉強;“親誠惠容”推進周邊安全與繁榮[N];新華每日電訊;2014年
9 記者 劉華;習近平會見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議長[N];人民日報;2014年
10 記者 呂德勝 宋軒;軍內外專家學者研討國際軍控形勢[N];解放軍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張鵬;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李小蘭;論國際政治大舞臺下的中國“和諧世界”外交理念[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向前;中國和諧外交理念視角下的亞太地區(qū)國際秩序轉型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4 郭全;從理想主義到現(xiàn)實主義[D];遼寧大學;2011年
5 劉萍;公共外交理念對地方政府對外宣傳的啟示[D];四川大學;2007年
6 韓益;中國對非關系的倫理探析(1955-1978)[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7 常偉民;“和諧世界”概念正論[D];外交學院;2009年
,本文編號:21445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144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