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史的新敘事——評徐國琦著《中國人和美國人:一部共享的歷史》
本文選題:中美關系史 + 新式教育。 參考:《美國研究》2015年02期
【摘要】:正以1784年美國"中國皇后"號商船來華為肇端,中美兩國人民的交往已經(jīng)走過了230年的歷程。在這二百多年的交往中,兩國有過尖銳的沖突和對抗,甚至兵戎相見,但在絕大部分時期,中美之間保持和平、互利甚至友好與合作的關系。從1784年開始的對華貿(mào)易有助于新生的美利堅合眾國打破英國的貿(mào)易封鎖,積累發(fā)展經(jīng)濟所必需的資金。大批傳教士來華,給中國帶來現(xiàn)代性的觀念和新式教育,同時也改變了美國對東方的認識,而一波又一波的赴美留學熱潮極大地推動了20世紀中國的教
[Abstract]:In 1784, the American merchant ship the Empress of China came to Huawei, and the exchang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 have been going on for 230 years. In these more than 200 years of exchanges, the two countries have had sharp conflicts and confrontations, or even fought against each other, but for the most part,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maintained peace, mutual benefit and even friendly and cooperative relations. Trade with China, which began in 1784, helped the nascent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break the British trade embargo and accumulate the funds necessary to develop its economy. A large number of missionaries came to China, which brought about the concept of modernity and modern education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hang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as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ave after wave of the upsurge of studying abroad in the United States greatly promoted the teaching in China in the 20th century.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歷史系;
【分類號】:D829.712-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戴維·A·霍林格;郭擎川;;海外傳教活動對20世紀美國的影響[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2 黃安年;中央太平洋鐵路的建成與在美華工的貢獻[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安年;;華工建設太平洋鐵路和美國的崛起[J];歷史教學問題;2007年06期
2 王文利;;西北公益性鐵路投資方式研究——美國西部鐵路建設對中國的啟示[J];寧夏社會科學;2009年03期
3 姜德琪;近代美國西部鐵路建設的投資方式[J];南通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4 祖俊;;18—19世紀中美太平洋航線的發(fā)展[J];黑龍江史志;2013年08期
5 王立新;;在國家之外發(fā)現(xiàn)歷史:美國史研究的國際化與跨國史的興起[J];歷史研究;2014年01期
6 王靜;;19世紀后半期外資大規(guī)模進入美國原因分析[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7 王宇川;;試論中國近代民族主義之萌發(fā)——再讀《光緒三十一年中美工約風潮》有感[J];蘭臺世界;2007年06期
8 黃安年;;從歷史上的漫畫看19世紀后期美國的排華潮[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2009年06期
9 朱平;潮龍起;;早期美國華人移民原因新探[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10 許國林;20余年來我國學者對美國移民史的研究[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生鍵紅;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建設中的華工[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2 袁玉紅;美國“積極行動”政策與實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3 王艷玲;后殖民主義視角下的賽珍珠小說再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4 王思聰;賴德烈的中國學研究[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溫彩霞;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期美國加州華人、日本人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2 王強;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華工政策的演變[D];安徽大學;2005年
3 王珊珊;近代澳門與苦力貿(mào)易[D];鄭州大學;2006年
4 秦華平;聯(lián)邦政府與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的修建[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5 曹新群;美國政府華工政策的演變(1868-1894)[D];山東大學;2007年
6 武樂堂;論伍廷芳對晚清時期旅美華人的保護[D];蘇州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熙 ,王邦憲;我國三十五年來的中美關系史研究[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05期
2 肖軍;80年代以來美國中美關系史研究述評[J];當代中國史研究;1997年04期
3 鮑家全;《架起理解的新橋梁——中美關系史回顧與展望》評介[J];美國研究;1997年04期
4 ;中美關系史上三次危機[J];文史參考;2010年06期
5 熊志勇;希望的歷史,歷史的希望——讀《中美關系史1949-1972》[J];美國研究;2000年03期
6 劉輝;“中美關系史中的人物”學術討論會綜述[J];美國研究;2005年03期
7 項立嶺;怎樣向前推進?——中美關系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世界歷史;1980年05期
8 袁明;;四十年代后期中美關系史研究的動向[J];歷史研究;1985年06期
9 章百家;;1945-1955年中美關系史學術討論會述評[J];歷史研究;1987年03期
10 侯穎麗;1945-1955年中美關系史論文引文分析[J];美國研究;199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資中筠;;關于美國基金會的作用[A];200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經(jīng)濟研究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演講討論稿)[C];2002年
2 傅德華;;《150年中美關系史論著目錄》編纂紀實[A];2005年中國索引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楊婉蓉;;費正清對中美關系史研究的特點及其思想變化探因[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9年卷[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薛福康;史論并茂的《中美關系史》[N];光明日報;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賈海洋;冷戰(zhàn)時期中美敵對的緣由(1945.8-1954.12)[D];云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0706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070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