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對“保護的責任”的選擇性適用:影響因素與案例分析
本文選題:保護的責任 + 利比亞。 參考:《歐洲研究》2014年05期
【摘要】:對于利比亞和敘利亞內(nèi)戰(zhàn),以美、英、法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反應有所不同。針對利比亞內(nèi)戰(zhàn),西方國家以"保護的責任"的名義對利比亞進行了武裝干涉;然而,對于敘利亞,西方國家并未對其適用"保護的責任"。為什么西方國家將"保護的責任"適用于利比亞而沒有適用于敘利亞?本文認為,西方國家是否對發(fā)生內(nèi)戰(zhàn)的國家適用"保護的責任"取決于兩個因素:預期干預成本與收益的比較以及干預能否獲得國際社會的支持。前者涉及西方國家進行軍事干預前的內(nèi)部決策,后者涉及干預能否獲得安理會的授權。只有在干預收益超過干預成本時,西方國家才會有干預的意愿;在有了干預的意愿之后,如果干預還能獲得支持,西方國家對內(nèi)戰(zhàn)發(fā)生國適用"保護的責任"就獲得了所謂的"正當性"。
[Abstract]:The western countries, headed by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and France, have different reactions to the civil war in Libya and Syria. In the name of the civil war in Libya, the western countries armed intervention in Libya in the name of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otection"; however, for Syria, the western countries did not apply the "responsibility for protection" for the western countries. Why western countries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otection" "Applicable to Libya and not for Syria? This article believes that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to protect the civil war depends on two factors: the comparison of the expected cost of intervention and the benefit of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support of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former involves internal decision-making before military intervention by the Western countries, and the latter involves the latter. Whether or not the intervention will be authorized by the Security Council. Only when the intervention costs exceed the intervention costs will the western countries have the willingness to intervene; after the willingness of intervention, if the intervention can also be supported, the "responsibility for protection"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will be justified by the "responsibility for protection" for the countries of the civil war.
【作者單位】: 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東國家的社會變遷與社會運動研究”(項目批準號為13XGJ00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D8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海澤龍;;“保護的責任”:法治良心與嚴峻現(xiàn)實——以利比亞沖突為案例[J];國際政治研究;2014年03期
2 王建;;敘利亞危機緣何難以平息?[J];西亞非洲;2013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瓊;;國際法準則與“保護的責任”——兼論西方對利比亞和敘利亞的干預[J];西亞非洲;2014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士林;黃柳葉;;戰(zhàn)爭“合法性”與媒體建構——以《衛(wèi)報》利比亞戰(zhàn)爭報道為例[J];今傳媒;2012年06期
2 陳紹鋒,李永輝;全球治理及其限度[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1年06期
3 李斌;;《保護的責任》對“不干涉內(nèi)政原則”的影響[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4 劉盛宇;;利己主義——保護的責任機制啟動困難的根源[J];經(jīng)營管理者;2011年12期
5 阮宗澤;;負責任的保護:建立更安全的世界[J];國際問題研究;2012年03期
6 王逸舟;;創(chuàng)新不干涉原則,加大保護海外利益的力度[J];國際政治研究;2013年02期
7 邱美榮;周清;;“保護的責任”:冷戰(zhàn)后西方人道主義介入的理論研究[J];歐洲研究;2012年02期
8 劉小林;;全球治理理論的價值觀研究[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論壇;2007年03期
9 李壽平;;“保護的責任”與現(xiàn)代國際法律秩序[J];政法論壇;2006年03期
10 姚大學;閆偉;;敘利亞危機的根源及未來政治生態(tài)[J];西亞非洲;2012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沙萬中;關于西方國家社區(qū)警務理論與實踐的探討[J];上海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2期
2 張成福,孟慶存;重建政府與公民的信任關系——西方國家的經(jīng)驗[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3 劉玉蘭;降低行政成本:西方國家的改革和啟示[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4 周穗明;;從動亂到和諧:走社會建設的固本之道——戰(zhàn)后西方國家治理社會危機的理路及其啟示[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6年07期
5 徐娟;葉建輝;;中外警察體制比較[J];安全與健康;2008年04期
6 宋魯鄭;;中國為什么要懷疑西方的“普世價值”[J];紅旗文稿;2009年03期
7 吉爾伯特·艾蒂安;李書紅;蘇哲;;反潮流發(fā)展戰(zhàn)略[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8 郭紀;;看西方怎樣執(zhí)法[J];求是;2011年23期
9 曲星;;透視西方的政經(jīng)困境與黷武主義[J];求是;2012年09期
10 ;各國領導人Twitter使用情況調查[J];國際公關;201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Christian Tschanz;;序言[A];紐特健康糖(阿斯巴甜)在健康飲食中的應用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2 徐汝霖;;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關于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借鑒性的思考[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趙景峰;鄭海松;;認清西方“西化”、“分化”我國的政治圖謀 引導青年增強抵制西方影響的能力[A];江蘇省科社學會2000年會議論文[C];2000年
4 錢乘旦;;資本主義的變異與西方列國的更替[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多文化共存下的記憶與遺忘”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賈建飛;;19世紀西方國家對新疆的認知渠道[A];“絲綢之路與文明的對話”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6 陸麗青;;西方少數(shù)民族的宗教[A];宗教與民族(第五輯)[C];2007年
7 潘敬國;;沖突與選擇:新中國對西方政策[A];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個人課題成果集2011年(下)[C];2012年
8 趙春明;;改革: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9 陳飛;;衰落抑或調試?——二戰(zhàn)后西方國家政黨危機的反思[A];世界政黨格局變遷與中國政黨制度發(fā)展——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六輯)[C];2012年
10 T.Joseph Scanlon;;偶然事故、自然災害和災變[A];聯(lián)合國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論文精選本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牟岱 張巖;西方困局的觀念根源[N];遼寧日報;2012年
2 本報特約評論員 國際問題專家 慕永鵬;西方搞規(guī)則保護損人不利己[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
3 記者 于毅;魯哈尼重申:制裁不能改變伊朗[N];光明日報;2013年
4 諾貝特·埃利亞斯;文明的進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5 林利民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現(xiàn)代國際關系》主編;利比亞僵局與國際政治潮流新變化[N];中國國防報;2011年
6 記者宋建;意警告西方國家可能再遭恐怖襲擊[N];人民日報;2002年
7 ;尋求理解與合作的“暖春之旅”[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8年
8 邱林;“力拓間諜案”觸動了西方哪根神經(jīng)[N];中華工商時報;2009年
9 李文;時代呼喚中國學術創(chuàng)新[N];人民日報;2011年
10 王謙 梁陶;伊朗軟硬兩手應對危機的背后[N];解放軍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中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對西方駐華媒體政策[D];外交學院;2009年
2 林巖;全球化中的他者—后冷戰(zhàn)時期西方媒體中的中國人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3 徐進;暴力的限度:戰(zhàn)爭法的國際政治分析[D];清華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單琳;西方國家非營利組織發(fā)展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2 鄧曉海;論西方國家的政府再造及其啟示和借鑒[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3 張坤;對中國共產(chǎn)黨“西方”觀念的歷史考察[D];天津大學;2007年
4 龐金友;當代西方公民社會與民主化關系理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5 劉乾;論科學發(fā)展觀對西方發(fā)展思想的超越[D];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6 王詩暢;中西方公民政治參與比較研究[D];湖北大學;2011年
7 袁若森;政府與非政府組織關系的比較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8 王少凡;清朝的衰落與西方中國觀的轉變[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9 伍輝;西方的中國形象變遷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10 李旭東;對西方“企業(yè)化政府”理論的思考[D];鄭州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0668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066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