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中國對外援助戰(zhàn)略研究
本文選題:對外援助 + 政策目標; 參考:《國際經濟合作》2014年02期
【摘要】:經過六十多年的發(fā)展,中國對外援助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缺乏系統的對外援助戰(zhàn)略、援助管理機制不完善、援助渠道單一、缺乏有效的評估機制等。在分析中國面臨的國內外形勢的基礎上,本文研究了新時期中國對外援助的政策目標,并對新時期中國的對外援助戰(zhàn)略進行了探討。
[Abstract]:After more than 60 years of development ,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China ' s foreign aid , such as lack of systematic foreign aid strategy , imperfect aid management mechanism , single aid channel and lack of effective evaluation mechanism .
【作者單位】: 外交學院;
【分類號】:D82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黃梅波;;中國對外援助機制:現狀和趨勢[J];國際經濟合作;2007年06期
2 胡再勇;;能源資源領域的國際格局、變化趨勢及經濟外交研究[J];當代經濟;2012年19期
3 嚴啟發(fā);林罡;;世界官方發(fā)展援助(ODA)比較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06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海冰;;論中國援外不附加政治條件原則的理論基礎及現實意義[J];當代亞太;2009年06期
2 薛力;肖歡容;;中國對外援助在柬埔寨[J];東南亞縱橫;2011年12期
3 殷晴飛;;1949~1965年中國對外人道主義援助分析[J];當代中國史研究;2011年04期
4 李興乾;;國際援助規(guī)劃決策的經驗及其啟示[J];國際經濟合作;2009年03期
5 黃梅波;胡建梅;;中國對外援助管理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J];國際經濟合作;2009年05期
6 黃梅波;許月蓮;;法國對外援助:近期狀況及走向[J];國際經濟合作;2011年04期
7 黃梅波;萬慧;;英國的對外援助:政策及管理[J];國際經濟合作;2011年07期
8 黃梅波;任培強;;中國對外援助:政策演變及未來趨勢[J];國際經濟合作;2012年03期
9 胡再勇;;對外援助領域的經濟外交[J];國際經濟合作;2012年07期
10 何帆;唐岳華;;冷戰(zhàn)后官方發(fā)展援助的決定因素[J];國際政治科學;2007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良英;中國負責任大國身份的構建[D];武漢大學;2010年
2 劉美武;重疊機制視域下的非洲國際減貧機制[D];復旦大學;2011年
3 侯明;冷戰(zhàn)時期美國的對外援助政策(1947-1972)[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馬斌;冷戰(zhàn)后美國對中亞援助政策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5 燕玉葉;購買“和平”:冷戰(zhàn)后美國對朝鮮的經濟援助[D];復旦大學;2008年
6 厲新建;中國旅游業(yè)跨國經營模式創(chuàng)新[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7 馬坤;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潛力研究[D];遼寧大學;2009年
8 王文奇;美國安全戰(zhàn)略與對外援助政策研究(1989-2008)[D];吉林大學;2010年
9 桑穎;美國對外援助中的私人志愿組織[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10 趙玉池;國際教育援助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競歐;冷戰(zhàn)后中日對老撾援助的比較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2 嚴婷婷;多邊發(fā)展援助及中國參與情況研究[D];外交學院;2011年
3 鹿寧寧;我國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技術援助策略研究[D];中國農業(yè)機械化科學研究院;2011年
4 張彩霞;試論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對外援助[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5 許梁;我國對外援助項目的管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6 劉顏;歐盟對外援助發(fā)展評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焦佳凌;中國反貧困行動中國際資源利用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8 韓梅梅;冷戰(zhàn)后中美發(fā)展援助政策比較[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9 陳婕;對外援助政策的國際比較[D];廈門大學;2008年
10 公維彬;歐盟對外發(fā)展援助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齊國強;新形勢下對外經援工作探討[J];國際經濟合作;1992年06期
2 魏紅;我國對外援助方式改革的經驗與問題[J];國際經濟合作;1999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鶯;;“中美外援政策比較”國際研討會綜述[J];現代國際關系;2005年12期
2 萬征;;對外援助60年[J];時事報告;2010年09期
3 王建民;;試析臺灣的“對外援助”政策[J];中國軟科學;1996年01期
4 尚長風;;“文革”時期中國的對外援助[J];黨史文匯;2010年02期
5 薛宏;;對外援助:幾代領導人的戰(zhàn)略決策[J];世界知識;2011年13期
6 樂波;毛澤東時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理論與實踐的矛盾[J];孝感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7 李偉欽,徐斌;臺灣的對外援助政策[J];臺灣研究集刊;1994年01期
8 王孔祥;西方國家的對外援助:理論與實踐的分析[J];教學與研究;2004年11期
9 葉華;;淺論戰(zhàn)后日本的對外援助[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10 孫建黨;;科倫坡計劃及其對戰(zhàn)后東南亞的經濟發(fā)展援助[J];東南亞研究;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蔚;朱慧博;;簡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對外援助[A];新四軍研究(第二輯)[C];2010年
2 張勉勵;;中國對外援助問題研究述評[A];國史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述評:第七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向麗華;;對問題導向研究傾向的評估——以對外援助研究為例[A];評價國際關系理論:各界與進步——2007年博士論壇[C];2007年
4 祝鳴;;試析“中國援助威脅論”——中國對外援助的外部壓力與挑戰(zhàn)[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青年學者文集)[C];2008年
5 余靜;;環(huán)境保護、可持續(xù)發(fā)展與政策的保護手段[A];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第二屆青年論壇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6 趙德余;;解析我國糧食政策變遷的觀念邏輯:政治經濟學的視野[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7 陳伯庚;;中國特色就業(yè)政策目標探析[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07)[C];2008年
8 P·J·May;;在可持續(xù)發(fā)展和降低危險性方面政府間的決策[A];聯合國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論文精選本論文集[C];2004年
9 婁亞萍;;對外經濟援助與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A];國際關系研究:探索與創(chuàng)新——2009年博士論壇[C];2009年
10 張玉;;區(qū)域差距擴大化的制度供給探源——基于區(qū)域政策分析的理論視角[A];首屆青年中國公共行政學者論壇:反思中國公共行政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崔鵬;中國對外援助體現發(fā)展中國家負責任立場[N];人民日報;2010年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對外援助[N];人民日報;2011年
3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 黃舍驕;我對外援助奉行共贏應堅持不附政治條件[N];解放日報;2011年
4 記者 欒國揕;中國對外援助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N];國際商報;2011年
5 ;中國的對外援助(2011年4月)[N];國際商報;2011年
6 際文;美實施對外援助條件更苛刻[N];法制日報;2004年
7 本報記者 趙志國;“十二五”期間中國對外援助將更加關注民生項目[N];中華建筑報;2011年
8 ;李克強參觀中國對外援助60周年紀念展[N];人民日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楊舒;“同行”眼中的中國援外[N];國際商報;2010年
10 ;對外援助標識使用管理辦法(試行)[N];國際商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光輝;美日對外援助之比較[D];復旦大學;2003年
2 王文奇;美國安全戰(zhàn)略與對外援助政策研究(1989-2008)[D];吉林大學;2010年
3 桑穎;美國對外援助中的私人志愿組織[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4 侯明;冷戰(zhàn)時期美國的對外援助政策(1947-1972)[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馬斌;冷戰(zhàn)后美國對中亞援助政策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6 張鵬;對外援助的“歐洲模式”[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7 胡穗;中國共產黨農村土地政策的演進[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張娟;中國農村稅費改革政策評價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6年
9 姜淑令;美國對以色列的援助政策研究(1967-1988)[D];復旦大學;2008年
10 王新影;歐盟對外援助與歐洲一體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苗群;中日韓對外援助的比較分析[D];吉林大學;2010年
2 孔妃妃;淺析中國對于南太平洋島國的對外援助[D];外交學院;2010年
3 王耀萱;英國對外援助變化趨勢及原因分析[D];外交學院;2011年
4 李瑞;9·11后美國對外援助評析[D];中共中央黨校;2013年
5 王法;我國對外援助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4年
6 俞大偉;我國體育對外援助的歷史回顧[D];吉林大學;2011年
7 張魯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援助理論與實踐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8 楊代云;當代中國對外援助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9 李大偉;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的對外援助研究[D];外交學院;2011年
10 陳小麗;受援國的對外援助[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9270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1927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