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外交論文 >

新時期印度外交與中印關系

發(fā)布時間:2018-05-23 13:12

  本文選題:印度外交 + 中印關系。 參考:《國際問題研究》2015年03期


【摘要】:2004-2014年十年間,印度外交政策中的實力政治和民族主義色彩趨濃,進取性日益突出。中印國力同步發(fā)展壯大,兩國關系容量顯著擴大,"或敵或友"傳統(tǒng)敘事模式已無法概括其性質及內涵。中印關系的全球戰(zhàn)略權重顯著提升,經貿投資合作在兩國關系中扮演壓艙石角色,兩國在安全領域著力補齊互信"短板",積極合作管控邊界爭端,累積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有利變量。未來推進中印關系的著力點應包括:兩國高層持續(xù)引領;耐心談判解決邊界、涉藏等歷史遺留問題;理性處理競爭與合作問題,合作推動國際體系改革;拓展共同利益基礎,打造"發(fā)展同盟";完善機制,構建多支柱、全覆蓋的雙邊合作關系網絡。
[Abstract]:During the decade 2004-2014, India's foreign policy was increasingly assertive in terms of power politics and nationalis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India's national strength, the capacit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s expand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traditional narrative mode of "enemy or friend" can no longer generalize its nature and connotation. The global strategic weight of Sino-Indian relations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Economic, trade and investment cooperation has played a ballast role in bilateral relations. The two countries have worked hard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mutual trust in the security field and have actively cooperated in managing border disputes. Accumulate favorable variables for solving problems left over from history. The key points for promoting Sino-Indian relations in the future should include: continuous leadership by the top officials of the two countries; patient negotiation and settlement of border issues and other issues left over from history; rational handling of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issues, cooperation in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nd broadening the basis of common interests. Build development alliance, perfect mechanism, construct multi-pillar, all-covering bilateral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network.
【作者單位】: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
【分類號】:D822.335.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干城;穩(wěn)定中印關系與創(chuàng)造戰(zhàn)略機遇芻議[J];南亞研究;2003年02期

2 梅景;龍象握手:新世紀的中印關系——解讀《中印聯(lián)合聲明》[J];當代世界;2005年06期

3 王宏緯;溫總理訪印與中印關系的新發(fā)展[J];南亞研究;2005年01期

4 聶靜潔;;古代中印關系史重要史料的翻譯、整理與研究述評(上)[J];南亞研究;2005年02期

5 楊文武;戴江濤;;對當前中印關系的理性認識[J];南亞研究季刊;2005年04期

6 張喻芳;;中印關系的全球意義[J];社會觀察;2006年04期

7 樓春豪;;中印關系研討會綜述[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6年12期

8 衛(wèi)靈;;中印關系發(fā)展的主要特征分析[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03期

9 張汝松;;冷戰(zhàn)后中印關系發(fā)展前景探析[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10 張偉;;中印關系:一種新類型國際關系的戰(zhàn)略選擇[J];南亞研究季刊;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張貴洪;;競爭與合作:地區(qū)視角下的中印關系[A];和諧世界 和平發(fā)展與文明多樣性——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6年

2 Swaran SINGH;;中印關系:構筑雙邊互信(英文)[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多元文明與國際關系”國際關系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趙干城;;中印關系:共同崛起與和平共處[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中)[C];2004年

4 耿引曾;;20世紀中印關系史研究概述[A];“絲綢之路與文明的對話”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5 石源華;;泰戈爾與中印文化交流[A];公共外交季刊2013春季號(總第13期)[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寧 范婕;中印關系再次引關注[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2年

2 孔令銅;中印關系:前賢的視野與箴言[N];中國國防報;2013年

3 駐新德里記者 牛震;中印關系應堅持“正確軌道”[N];文匯報;2013年

4 印度尼赫魯大學教授 斯瓦蘭·辛格;中印關系的經濟學[N];東方早報;2013年

5 中國改革開放論壇戰(zhàn)略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印名人論壇成員 馬加力;中印關系將注入巨大政治能量[N];上海證券報;2014年

6 本報記者 方祥生;警惕對中印關系的“離間”[N];光明日報;2005年

7 江亦麗;開創(chuàng)中印關系的新篇章[N];中國經濟時報;2002年

8 季平;把握中印關系改善的歷史機遇[N];中國經濟時報;2003年

9 ;對印度官員積極評價中印關系表示歡迎[N];人民日報;2005年

10 梅新;中印關系走上改善之路[N];中華工商時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楊值珍;冷戰(zhàn)結束以來的中印關系[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2 隨新民;中印關系的社會認知研究[D];外交學院;2005年

3 余錦龍;中印關系中的西藏問題[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王蘇禮;中國對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娜;冷戰(zhàn)后中印關系中的大國因素[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2 王國旗;中印關系波動的原因分析及未來發(fā)展趨勢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3 陳明禮;從上海合作組織視角看中印關系的發(fā)展[D];暨南大學;2006年

4 王浩;冷戰(zhàn)后中印關系的主要制約因素及發(fā)展途徑[D];遼寧大學;2012年

5 洪仰東;中印關系中的“藏獨”問題[D];暨南大學;2009年

6 孫雯;印度快速發(fā)展背景下的中印關系[D];新疆大學;2010年

7 王潤萍;新世紀印度對華政策對中印關系的影響[D];新疆大學;2011年

8 陳偉明;中印關系起伏由和未來前景析論[D];暨南大學;2000年

9 楊震;冷戰(zhàn)后的中印關系[D];鄭州大學;2005年

10 余勝任;冷戰(zhàn)后俄羅斯與中印關系[D];武漢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192487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192487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f50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