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guī)范性力量歐洲”的理念與實踐:以羅馬尼亞入盟為例
本文選題:規(guī)范性力量 + 歐盟東擴。 參考:《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7年05期
【摘要】:伊恩·曼納斯構建"規(guī)范性力量歐洲"概念描述冷戰(zhàn)后新的國際背景下歐盟對外交往中體現出的"塑造規(guī)范概念的能力",這種"規(guī)范性力量"在歐盟東擴以及規(guī)制新成員國方面也有顯著表現。在這個意義上,羅馬尼亞入盟和入盟后的境遇頗具代表性。羅馬尼亞在入盟前接受入盟標準哥本哈根標準的約束,入盟十年后依然受到歐盟"合作與審查機制"及其標準的監(jiān)督與評估。歐盟通過評估羅馬尼亞對"歐盟標準"的實踐,向羅馬尼亞輸出歐盟規(guī)范與價值,充分展現了規(guī)范性力量歐洲的角色。進一步而言,"規(guī)范性力量歐洲"理念背后是權力生成與身份認同,羅馬尼亞與歐盟互動所呈現出的張力對思考歐洲一體化、歐洲認同和羅馬尼亞等中東歐國家的身份認同,以及中東歐國家的轉型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Abstract]:Ian Manus constructs the concept of "normative Power Europe" to describe the "ability to shape the concept of norms" embodied in the EU's foreign relations in the new international context after the Cold War. The system of new member countries also showed remarkable performance. In this sense, Romania's accession to the Union and after the situation is quite representative. Romania is bound by the Copenhagen standard before joining the EU. Ten years after joining the EU, Romania is still subject to the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cooperation and review mechanism of the EU and its standards. By evaluating Romania's practice of EU standards, EU exports EU norms and values to Romania, which fully demonstrates the role of normative power in Europe. Further, behind the concept of "normative power Europe" is the generation of power and identity, and the tension between Romani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reflects on European integration, European identity and the identity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such as Romania. And the transition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are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分類號】:D814.1;D85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勤華;中東歐政治經濟轉軌的情況[J];理論學習;2002年05期
2 郭增麟;中東歐諸國為何追求加入歐盟?[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02年01期
3 高升;;淺析俄羅斯與中東歐國家的關系[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4 朱行巧;;中東歐:左右為難與左右“逢源”[J];世界知識;2007年19期
5 迪特爾·塞格爾特;李姿姿;;中東歐國家政治經濟同步轉軌的困境[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9年01期
6 項佐濤;;“中東歐研究在中國”學術研討會綜述[J];國際政治研究;2010年01期
7 孔田平;;尚未終結的革命——中東歐轉型20年[J];南風窗;2010年12期
8 孔寒冰;;中東歐轉軌二十年:經驗與教訓[J];國際政治研究;2010年04期
9 徐剛;;“中東歐轉軌二十年:經驗與教訓”學術研討會綜述[J];國際政治研究;2010年04期
10 王一諾;;近年來國內有關中東歐研究的狀況[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楊友孫;;歐盟少數民族保護之“促進社會融入”理念評述[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朱曉中;中東歐增長模式思考[N];人民日報;2009年
2 歐陽實;中國與中東歐合作互利共贏[N];光明日報;2012年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溫家寶;齊心協(xié)力 共創(chuàng)未來[N];人民日報;2012年
4 ;中國關于促進與中東歐國家友好合作的十二項舉措[N];人民日報;2012年
5 趙遠方;中東歐期盼與中國合作重振經濟[N];工人日報;2012年
6 駐上海記者 丁寧;祝善忠出席中東歐國家歡迎會[N];中國旅游報;2012年
7 記者 顏若雯;地方合作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重要支撐[N];重慶日報;2013年
8 商報記者 郭欣欣 實習生 李文豪;掘金中東歐 基建制造能源有“錢”途[N];重慶商報;2013年
9 記者 戚德剛;塞總理積極評價中國—中東歐合作前景[N];光明日報;2013年
10 記者 王迪;李克強將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N];人民日報;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瑜;北約對中東歐國家的社會化改造[D];外交學院;2008年
2 陳士平;論冷戰(zhàn)后中東歐在俄歐關系中的角色變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楊帥;中東歐國家政治轉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年
4 賀蕊玲;中東歐“共產主義后繼黨”執(zhí)政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5 夏海斌;中東歐國家轉型的外部約束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譚雯;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中的中東歐因素[D];山東大學;2007年
7 王妍;歐盟東擴:中東歐候選國家入盟談判解析[D];吉林大學;2004年
8 甘小明;中東歐國家入盟前后政治改革比較研究[D];南昌大學;2014年
9 王婭奇;論歐盟對區(qū)域少數民族的保護[D];外交學院;2012年
10 姬文剛;中東歐的社會分裂及對左翼政黨的影響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8166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1816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