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德與早期中葡通商通航條約談判
本文選題:赫德 切入點:中葡通商通航條約 出處:《國際漢學(xué)》2017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1862年中葡議定中葡通商通航條約,并于1864—1868年進(jìn)行了關(guān)于換約的交涉,但是最終換約失敗。赫德自中葡談判通商通航條約之始就一直關(guān)注此事,不斷向總理衙門提出自己的建議,而作為總理衙門的外交顧問,他的建議受到總理衙門的重視,有些甚至被采納,其本人也不斷被邀請參與相關(guān)問題的商討,并為總理衙門翻譯葡使的洋文照會與信函。他所提在澳門設(shè)關(guān)收稅與收取澳門租金的建議則成為了總理衙門壓迫葡萄牙公使放棄不合理要求與討價還價的重要條件。而赫德反對按照原議換約,建議修改原約,并提出購買澳門的計劃,從而導(dǎo)致中葡換約最終失敗。
[Abstract]:In middle of 1862, Portugal agreed on a treaty on trade and navigation between China and Portugal, and in 1864-1868 it made negotiations on the treaty, but in the end the treaty failed. Hurd has been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this matter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Sino-Portuguese treaty of trade and navigation, and has constantly put forward his own proposal to the Premier Yamen. As a diplomatic adviser to the Premier's Yamen, his proposal has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by the Premier's Yamen, some of which have even been adopted, and he himself has been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discussions on related issues. He also translated the foreign notes and letters of the Portuguese minister for the prime minister's office. His proposal to set up a customs post in Macao to collect taxes and collect Macao rent became an important article in which the prime minister oppressed the Portuguese minister to give up unreasonable demands and bargain. And Hurd objected to the original agreement, The proposal to amend the original contract and the plan to buy Macao resulted in the eventual failure of the Sino-Portuguese treaty.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近代史研究所;
【分類號】:D829.552;K252
【參考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鄧開頌 ,陸曉敏;九龍海關(guān)的設(shè)立與赫德[J];廣東社會科學(xué);1991年04期
2 陳詩啟;海關(guān)總稅務(wù)司對鴉片稅厘并征與粵海常關(guān)權(quán)力的爭奪和葡萄牙的永據(jù)澳門[J];中國社會經(jīng)濟(jì)史研究;1982年01期
【共引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張志勇;;赫德與早期中葡通商通航條約談判[J];國際漢學(xué);2017年02期
2 曾耀輝;;晚清鴉片稅及其對民生社會的影響[J];稅收經(jīng)濟(jì)研究;2016年05期
3 張志勇;;1949年以來中國大陸晚清中外關(guān)系史研究綜述[J];蘭州學(xué)刊;2015年10期
4 張麗;;60年來大陸地區(qū)香港史研究回顧[J];蘭州學(xué)刊;2014年09期
5 胡中升;;近代中國遲遲未加入萬國郵聯(lián)的原因探析[J];重慶郵電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6年01期
6 佳宏偉;近20年來近代中國海關(guān)史研究述評[J];近代史研究;2005年06期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良芹;總理衙門與中國現(xiàn)代化的啟動[J];學(xué)習(xí)與探索;1999年02期
2 徐利蘭;總理衙門的設(shè)置及其作用[J];歷史教學(xué)問題;1996年05期
3 楊宗亮,韓曉華;“洋務(wù)”及總理衙門辨正[J];中華文化論壇;2001年04期
4 趙永進(jìn);總理衙門改為外務(wù)部新議[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xué)院學(xué)報;2002年S2期
5 周利兵;;評說總理衙門的作用[J];云夢學(xué)刊;2007年S1期
6 仲一虎;;近代職官制度總理衙門研究綜述[J];沈陽工程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8年01期
7 張杰;;“總理衙門派”、國家意識與“千古變局”命題[J];中國金融;2008年09期
8 李薈芹;;清末總理衙門的外交決策地位探析[J];昌吉學(xué)院學(xué)報;2009年03期
9 喻維春;喻維莉;;總理衙門:逼迫下的主動開放[J];瀘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09年01期
10 冀滿紅;呂霞;;革新與圖治:略論總理衙門時期的徐繼ul(1865—1869)[J];甘肅社會科學(xué);2009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曾田三郎;劉世龍;;清末產(chǎn)業(yè)行政的分權(quán)化和集權(quán)化[A];近代中國(第六輯)[C];1996年
2 錢春霞;;臺灣事件與清政府反應(yīng)[A];沈葆楨生平與思想研究——沈葆楨巡臺130周年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吳福環(huán);總理事務(wù)衙門:師夷長技以自強[N];21世紀(jì)經(jīng)濟(jì)報道;2005年
2 美國特拉華大學(xué)歷史系助理教授 王元崇;天朝君臣:朝鮮是怎樣變成一個問題的?[N];東方早報;2014年
3 雷頤;從“天下”到“國家”(上)[N];經(jīng)濟(jì)觀察報;2011年
4 楊國強;晚清中國的社會脫榫[N];東方早報;2014年
5 雁旭;清末電報檔中鮮為人知的故事[N];中國檔案報;2005年
6 沈陽;改良與革命的龜兔賽跑[N];南方周末;2008年
7 學(xué)者伉儷 劉剛 李冬君;狀元不知經(jīng)緯度[N];中國經(jīng)營報;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9條
1 高林琳;總理衙門與晚清近代化[D];吉林大學(xué);2007年
2 李中省;總理衙門與美洲華工[D];湘潭大學(xué);2011年
3 李麗杰;傳統(tǒng)中國對外關(guān)系在近代嬗變的路徑[D];貴州師范大學(xué);2003年
4 吉正芬;晚清外交體制研究(1861-1901年)—總理衙門與北洋大臣[D];四川大學(xué);2006年
5 李紅瑩;晚清地方官員介入外交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xué);2005年
6 陳益萍;甲午后的李鴻章[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3年
7 秦曼;張蔭桓研究[D];鄭州大學(xué);2010年
8 張珊珊;論赫德在晚清四大借款中的作用(1894-1898)[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11年
9 張艷;晚清出使日記對西學(xué)的記載與傳播(1875-1895)[D];安徽師范大學(xué);2012年
,本文編號:16355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163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