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外交論文 >

變革的中國與人道主義干預

發(fā)布時間:2018-03-14 07:34

  本文選題:中國外交 切入點:人道主義干預 出處:《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15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人道主義干預是冷戰(zhàn)后國際政治的一個突出現(xiàn)象。中國對這一問題的反應有一些變化。作者從中國外交理念、人道主義干預規(guī)范和國家利益三個維度來解析這種變化。冷戰(zhàn)結(jié)束以來,這三個維度的因素都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它們在特定時空下的交錯互構(gòu)塑造了中國的行為邏輯,由此導致中國對人道主義危機的反應迥然不同。具體而言,當危機涉及中國核心或重大利益時,中國將捍衛(wèi)自身利益,反對強制干預。如果不涉及核心或重大利益,中國將采取靈活的應對政策:在人道主義干預規(guī)范認可度高的階段,中國傾向于遵循國際規(guī)范行事;在干預規(guī)范認可度低的階段,傾向于從自身外交理念出發(fā)設定立場。中國外交理念從"韜光養(yǎng)晦"、"負責任大國"到"奮發(fā)有為"的轉(zhuǎn)變,對其在人道主義危機中的行為方式和介入力度產(chǎn)生了直接影響。
[Abstract]: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is a prominent phenomenon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fter the Cold War. There have been some changes in China's response to this issue.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the factors of these three dimensions have all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and their staggered construction in specific time and space has shaped the logic of China's behavior. In particular, when the crisis involves China's core or vital interests, China will defend its own interests and oppose coercive intervention. China will adopt a flexible response policy: at the stage of high acceptance of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norms, China tends to act in accordance with international norms; at the stage of low recognition of intervention norms, The change of China's diplomatic concept from "hiding one's strength to obscurity" and "responsible power" to "striving for success" has had a direct impact on its behavior and intervention in the humanitarian crisis.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國際關(guān)系學院;
【分類號】:D820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緝思;;中國的國際定位問題與“韜光養(yǎng)晦、有所作為”的戰(zhàn)略思想[J];國際問題研究;2011年02期

2 阮宗澤;;負責任的保護:建立更安全的世界[J];國際問題研究;2012年03期

3 何志鵬;;保護的責任:法治黎明還是暴政重現(xiàn)?[J];當代法學;2013年01期

4 陳拯;;“建設性介入”與“負責任的保護”——中國參與國際人道主義干預規(guī)范構(gòu)建的新跡象[J];復旦國際關(guān)系評論;2013年00期

5 羅艷華;;“保護的責任”的發(fā)展歷程與中國的立場[J];國際政治研究;2014年03期

6 張旗;;道德的迷思與人道主義干預的異化[J];國際政治研究;2014年03期

7 戴秉國;;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J];當代世界;2010年12期

8 徐正源;;中國負責任大國角色認知的形成機制分析[J];教學與研究;2010年01期

9 吳征宇;主權(quán)、人權(quán)與人道主義干涉——約翰·文森特的國際社會觀[J];歐洲研究;2005年01期

10 門洪華;壓力、認知與國際形象——關(guān)于中國參與國際制度戰(zhàn)略的歷史解釋[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5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家棟;;中美在中東的共同利益與分歧[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2期

2 劉靜;曹云華;;華僑華人與中國的海外利益[J];八桂僑刊;2008年04期

3 陳世陽;夏歡;;國家形象外交初探——以2000-2008年美國國家形象外交為例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王潤斌;熊曉正;;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體育外交決策的歷史審視[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5 谷曼;;國家利益與新中國外交政策的選擇[J];長白學刊;2006年06期

6 楊晨曦;;全球氣候治理與中國大國形象塑造[J];長白學刊;2010年05期

7 鄭衛(wèi);;鄰避設施規(guī)劃之困境——上海磁懸浮事件的個案分析[J];城市規(guī)劃;2011年02期

8 楊玲;;和諧世界理念主導下的中國維和策略選擇[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1年06期

9 周方銀;;韜光養(yǎng)晦與兩面下注——中國崛起過程中的中美戰(zhàn)略互動[J];當代亞太;2011年05期

10 管文虎;劉競;;共建和諧世界與中國國際形象塑造[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郜爾彬;;論“人道主義干涉”的合法性[A];新中國60周年與貴州社會變遷學術(shù)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呂虹;;中國官員入主國際組織:中國融入世界的新見證[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shù)年會文集(3)[C];2008年

3 李侃;;隱晦的沖突及其未來——淺析中國對外戰(zhàn)略中“理想世界”的存在與可能[A];國際關(guān)系研究:新發(fā)展與新問題——2012年博士論壇論文集[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廉曉敏;俄羅斯國家形象的構(gòu)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曹迪;國家文化利益視角下的中國語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祖彥;21世紀初中國東北亞國家安全利益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王靜;國家軟實力構(gòu)建視野中的中國競技運動軟實力發(fā)展[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5 袁賽男;哲學視域下的國家形象建設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6 賈春陽;論“疆獨”問題與美國的政策[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7 吳立斌;中國媒體的國際傳播及影響力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8 時新華;中國共產(chǎn)黨政黨外交:理論·實踐·經(jīng)驗[D];山東大學;2011年

9 高弟;朝核問題與中美關(guān)系[D];山東大學;2011年

10 趙宇敏;從文化的影響看中美關(guān)系[D];外交學院;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海英;論中國海軍護航索馬里——國家利益視角[D];湘潭大學;2010年

2 武紅旗;克里米亞戰(zhàn)爭前歐洲列強的外交博弈[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3 林萍蘭;文化軟實力視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導向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鐘貴;中國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法律制度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5 陳曦;國際法在當代國際關(guān)系中的作用[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昀;從軟實力看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歐盟形象[D];南開大學;2011年

7 尹璐;試論國際法中的人道主義干涉[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8 曹光美;新時期中非合作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薇;論鄧小平的國家利益觀[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10 李恒旭;中國與歐盟關(guān)系發(fā)展中的國家利益問題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建華;王震;;中國在解決蘇丹達爾富爾問題上的外交努力[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2期

2 王聯(lián);;論哈!D拉比與蘇丹的伊斯蘭化[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6期

3 曲波;喻劍利;;論海洋環(huán)境保護——“對一切義務”的視角[J];當代法學;2008年02期

4 何志鵬;;主權(quán):政治現(xiàn)實、道德理想與法治橋梁[J];當代法學;2009年05期

5 何志鵬;孫璐;;國際軟法何以可能:一個以環(huán)境為視角的展開[J];當代法學;2012年01期

6 托馬斯·海貝勒;;關(guān)于中國模式若干問題的研究[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5年05期

7 謝婷婷;;行為體策略與規(guī)范傳播——以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為例[J];當代亞太;2011年05期

8 李斌;;《保護的責任》對“不干涉內(nèi)政原則”的影響[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9 何志鵬;;超越國家間政治——主權(quán)人權(quán)關(guān)系的國際法治維度[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08年06期

10 宋杰;;“保護的責任”:國際法院相關(guān)司法實踐研究[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潘亞玲;;安全化/非安全化與國際規(guī)范的生命周期——以艾滋病和氣候變化為例[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guān)系學科卷)[C];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閆文虎;;文明沖突 文明對話 文明交往——三種“文明觀”的外交理念和實踐及發(fā)展趨勢[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閆自兵;;中國新時期的外交理念[J];群文天地;2012年18期

3 王明進;;李克強外交理念的共贏效應[J];人民論壇;2013年19期

4 盧光盛;;從“誠”的外交理念看中國與湄公河國家的關(guān)系[J];世界知識;2014年05期

5 任佐文;;從傳統(tǒng)文化視野看中美外交理念的差異[J];考試周刊;2012年33期

6 汪浩;周恩來的外交理念與21世紀先進文化[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7 高輝;淺析新中國外交理念的轉(zhuǎn)換[J];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8 姜英梅;試析沙特外交資源與外交理念[J];阿拉伯世界;2005年02期

9 王建強;;從參與到融入——中國外交理念的轉(zhuǎn)變與中國參與世界的歷程[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10 顧偉黎;;從和平到和諧:中國外交理念的歷史性飛躍[J];創(chuàng)新;2008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楊潔勉;;試論新中國外交理念發(fā)展和戰(zhàn)略定位變化[A];新中國對外關(guān)系60年 理論與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9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guān)系學科卷[C];2009年

2 趙啟正;;總編的話[A];公共外交季刊2010夏季號(總第2期)[C];2010年

3 胡道明;;論中國國家形象及其構(gòu)建——兼析“和諧世界”外交理念[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guān)系學科卷)[C];2008年

4 黃云靜;;中國對東南亞的佛教交流[A];公共外交季刊2011冬季號(總第8期)[C];2011年

5 覃秀紅;;現(xiàn)代性視角下的明朝永樂時期對外關(guān)系淺析[A];明長陵營建60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參與記者 劉愷 宋宗利 應強 田棟棟 宋晨 陳瑩瑩 王帆 伍海燕 葉書宏 趙燕燕 文史哲 等;“用一種最樸實的方式宣示中國的外交理念”[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2 天津師范大學國際關(guān)系與全球問題研究所 王存剛;中國外交理念在繼承基礎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3 毛曉剛;“真實親誠”交朋友彰顯中國外交理念[N];北京日報;2013年

4 本報駐印度尼西亞記者 莊雪雅;中國誠意,筑起印尼“國家驕傲”之橋[N];人民日報;2014年

5 肖f^ 牛勇;“和”:中國外交理念的植根之道[N];吉林日報;2009年

6 菲扎爾·拉赫曼 巴基斯坦中國委員會執(zhí)行主任;中國的發(fā)展是世界之福[N];人民日報;2014年

7 記者 辛儉強;“親誠惠容”推進周邊安全與繁榮[N];新華每日電訊;2014年

8 記者 劉華;習近平會見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議長[N];人民日報;2014年

9 記者 彭茜;這里,是韓國研究中國的“橋頭堡”[N];新華每日電訊;2014年

10 記者 趙明昊;劉云山會見柬埔寨人民黨代表團[N];人民日報;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張鵬;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李小蘭;論國際政治大舞臺下的中國“和諧世界”外交理念[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向前;中國和諧外交理念視角下的亞太地區(qū)國際秩序轉(zhuǎn)型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4 郭全;從理想主義到現(xiàn)實主義[D];遼寧大學;2011年

5 劉萍;公共外交理念對地方政府對外宣傳的啟示[D];四川大學;2007年

6 韓益;中國對非關(guān)系的倫理探析(1955-1978)[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7 常偉民;“和諧世界”概念正論[D];外交學院;2009年

,

本文編號:161021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161021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2323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