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歐援助塔吉克斯坦比較研究——關于援助資金、領域分配和效果評估
本文選題:國際政治 切入點:中亞五國 出處:《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中亞五國中,塔吉克斯坦是中美歐共同的重點援助對象國。中國"和為貴"、"兼相愛,交相利"等文化傳統(tǒng)和政治發(fā)展道路,決定了中國的援助是在"平等"和"互利雙贏"原則上幫助受援國走上自力更生、獨立發(fā)展的道路。文本通過考察美國和歐盟對援助塔吉克斯坦的援助資金、援助領域及援助效果等數(shù)據(jù),以辨別他們在援助理念、政策目標及援助方式上的異同,從而為新興的援助大國——中國開展對塔吉克斯坦的援助提供借鑒和參考。
[Abstract]:Of the five countries in Central Asia, Tajikistan is a common and important aid target for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China's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path of "peace is precious", "love each other and benefit each other", etc. Decided that China's aid is to help the recipient countries to embark on the path of self-reliance and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on the principles of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the text examines the aid funds provid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to Tajikistan, The data of aid field and aid effect can distinguish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aid idea, policy goal and aid method, thus providing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China, a new aid big country, in carrying out aid to Tajikistan.
【作者單位】: 上海金融學院政法學院;新疆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美歐中亞援助比較研究”(09CGJ007)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81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詠梅;;對企業(yè)參與WTO爭端解決的技術援助和能力建設——以發(fā)展中成員為視角[J];江西社會科學;2012年07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余敏友;歐共體貿易壁壘條例(TBR)評述[J];外國法譯評;2000年01期
2 徐泉;;WTO爭端解決機制下私人訴權之審視[J];現(xiàn)代法學;2007年03期
3 蔡從燕;中歐貿易壁壘調查立法比較研究[J];中國法學;2003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濤;中亞五國發(fā)展回顧與跨世紀展望[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1年01期
2 孫壯志;對中亞五國和外高加索三國獨立以來形勢分析[J];東歐中亞研究;1995年01期
3 伊里旦;;中亞五國國名及外文用法[J];中亞信息;1997年04期
4 常慶;中亞五國獨立后的政治形勢和社會問題[J];國際觀察;1993年04期
5 陳聯(lián)璧;中亞五國的民族關系問題[J];世界民族;2001年02期
6 陳露;;中亞五國政局比較及發(fā)展預測[J];才智;2009年06期
7 吳路明;;中亞五國現(xiàn)狀[J];國際問題研究;1993年01期
8 常慶;中亞五國獨立以來政治經濟形勢述評[J];東歐中亞研究;1996年06期
9 趙常慶;評中亞五國獨立十年[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10 趙常慶;中亞五國與環(huán)太平洋大國的關系[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陸沉;;原蘇聯(lián)中亞五國地震研究的發(fā)展趨勢及與其開展地震科技合作的戰(zhàn)略問題[A];中國地震學會第四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2年
2 伍剛;;提升中國互聯(lián)網國際傳播力 構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軟實力[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張永義;;價值觀外交與國際政治倫理沖突[A];國際關系研究:探索與創(chuàng)新——2009年博士論壇[C];2009年
4 馬斌;;中國中亞多邊外交的限度——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例[A];新中國對外關系60年 理論與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9年
5 萬猛;;中國崛起過程中與世界的和諧互動[A];和諧·創(chuàng)新·發(fā)展——首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文集[C];2007年
6 崔建樹;;超越循環(huán):國際政治“長周期理論”及其缺陷[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7年
7 李淑云;;地緣政治與中亞五國民族問題[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5-2006年度][C];2008年
8 王品第;;沈陽參與西部大開發(fā)與加強中亞經貿合作的戰(zhàn)略思考[A];“發(fā)展商業(yè),適應西部大開發(fā)”征文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9 ;前言[A];信息時代——科技情報研究學術論文集(第二輯)[C];2006年
10 李如海;;高放教我讀原著[A];高放教授八十華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組;塔吉克斯坦印象[N];人民日報;2001年
2 本報駐哈薩克斯坦記者 孫力;塔吉克斯坦社會穩(wěn)定不容破壞[N];人民日報;2001年
3 張帆;趣話茶俗道祝福[N];中華合作時報;2007年
4 本報駐哈薩克斯坦記者 李曉春;護佑地區(qū)和平的“太陽”[N];人民日報;2006年
5 周多星 陳文亮 陳露;山丹百余農民赴國外務工[N];張掖日報;2007年
6 曹慧娟;努爾·白克力會見塔吉克斯坦客人[N];新疆日報(漢);2007年
7 本報實習記者 焦小超 劉晶;不了中亞情[N];國際商報;2010年
8 國家電監(jiān)會市場監(jiān)管部供稿;塔吉克斯坦電力市場改革初探[N];中國電力報;2006年
9 記者 盧維偉 實習生 吳燕萍;市領導會見塔吉克斯坦客人[N];廈門日報;2006年
10 龍華;蘇曉云會見塔吉克斯坦客人[N];湖北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樹昌;中亞五國和中國社會政策與社會問題的比較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蔣新衛(wèi);冷戰(zhàn)后中亞地緣政治格局變遷與新疆安全和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于海波;后冷戰(zhàn)時期俄美中三國中亞政策比較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4 孫壯志;國際新格局中的中亞五國[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歐陽麗;信息化時代國際政治霸權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劉斌;新科技革命與國際政治[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7 王亞棟;能源與國際政治[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8 李仲天;全球傳播語境中的國際輿論調控[D];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
9 王瑞杰;美國國會與中美知識產權問題研究(1989-2005)[D];復旦大學;2007年
10 游戰(zhàn)洪;科學家與國際政治[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春雨;“9.11”后俄羅斯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調整[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2 王宣華;先秦中原文化區(qū)域“大一統(tǒng)”秩序觀及當代價值探析[D];鄭州大學;2010年
3 郭玲;國際政治中的軟權力因素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4 張東杰;論國際稅收協(xié)調及其對國際政治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9年
5 趙斌;試析冷戰(zhàn)后國際政治中的文化融合[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6 樊哲旺;西方地緣政治理論與中華和合文化[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7 字紫龍;論當代國際政治體系結構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D];云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王爽;冷戰(zhàn)后國際政治新形勢下的中日關系[D];吉林大學;2008年
9 俞國斌;論經濟全球化與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建立[D];西南財經大學;2000年
10 龐永三;試析全球化時代國際法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本文編號:15954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1595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