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與危機:明清東亞宗藩體系嬗變
本文關鍵詞:鼎盛與危機:明清東亞宗藩體系嬗變
更多相關文章: 東亞地區(qū) 宗藩關系 明清易代 鼎盛 危機
【摘要】:東亞地區(qū)宗藩關系自西周時期發(fā)軔至明朝發(fā)展至鼎盛時期,明清易代也是宗藩關系由盛轉衰的重要歷史階段。清朝雖采取多種手段對宗藩關系加以維護,但在清中后期西方殖民體系的介入下,終究未能挽救宗藩體系的瓦解。宗藩體系秩序之下的宗主國與藩屬國之間地位等級明確、權利義務分明,雙方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至清朝建立,作為少數(shù)民族入主中原居于宗主國地位是不符合傳統(tǒng)儒家君臣道義的正統(tǒng)思想,受到了朝鮮等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藩屬國的一致排斥。加上當時國際環(huán)境的影響,都沖擊了清朝主導下的宗藩體系,但清朝未能適時而動,融入新的世界秩序,而是固守傳統(tǒng)宗藩體系,最終導致宗藩體系的瓦解與清朝后期落后與被侵略。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關鍵詞】: 東亞地區(qū) 宗藩關系 明清易代 鼎盛 危機
【分類號】:K31
【正文快照】: 特定時期內(nèi)相互聯(lián)系的各政治行為體之間會維持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空間結構,即“地緣政治格局”!1〕在東亞地區(qū),這種地緣政治格局表現(xiàn)為宗藩秩序。布羅代爾就此問題指出:“如果不談奴隸與附庸性經(jīng)濟,歐洲是不可理解的。同樣,如果不談其國內(nèi)的未開化民族和國外的藩屬,中國也是不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汪高鑫;;古代東亞文化圈的基本特征(一)[J];巢湖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2 柳岳武;;清代中期以前中朝宗藩關系下的司法運作之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周愛萍;;明末清初東亞政治經(jīng)濟形勢變動與日本近世貨幣制度的建立[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謝俊美;宗藩政治的瓦解及其對遠東國際關系的影響[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5期
5 謝好;;從東亞朝貢體系看日本的對外政策[J];科技風;2009年15期
6 陳尚勝;;東亞貿(mào)易體系形成與封貢體制衰落——以唐后期登州港為中心[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7 伍玉西;;地緣政治與明朝對外政策[J];求索;2009年03期
8 刁書仁;論清朝與朝鮮宗藩關系的形成與確立[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9 戴可來;略論古代中國和越南之間的宗藩關系[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4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崔景日;明末清初朝鮮與明、后金及清的關系[D];延邊大學;2002年
2 楊巖;清代前期外交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3 龔捷;論朝鮮對清朝“三藩之亂”的反應[D];山東大學;2012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亞仁;略論李澄中《艮齋筆記》及其與《聊齋志異》的共同題材[J];蒲松齡研究;2000年01期
2 陳才訓;;論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炫才意識[J];蒲松齡研究;2009年04期
3 陳才訓;時世平;;《剪燈余話》:“薇垣高議”——論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風教意識[J];蒲松齡研究;2012年01期
4 劉斌;;明代“土達”及其歸宿[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5 朱仰東;;“郭孝子尋親”本事再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2期
6 索畢德;;晉代至唐代中國與斯里蘭卡的佛教文化交流[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7 李德新;;唐代火災及防治措施[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8 段雙喜;;江總生平與佛教關系考述[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9 潘江艷;;南北朝文學相互影響探析[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10 周志斌;;明清時期江蘇農(nóng)業(yè)中的雇傭勞動狀況[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29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姚遠;上海公共租界特區(qū)法院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間中的湫神信仰儀式及其口頭傳統(tǒng)[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4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周勇進;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謝華;《長物志》造園思想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8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戴天放;鄱陽湖流域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變遷與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曹傳清;赫德對晚清中國社會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迎芬;樂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于歐洋;六朝駢文的興盛與形式美學的發(fā)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楊國;試論倪瓚“聊以自娛”的繪畫美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賈文芝;萬歷朝的市民運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林忠彬;淺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問題[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魏姍;晚唐“二曹”詩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馬高潔;明代婦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學;2010年
8 李雅蘭;歸有光文學散論[D];湘潭大學;2010年
9 劉飛;陳維崧詩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10 要琦;李東陽法律思想初探[D];湘潭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柳岳武;清初清、日、朝鮮三國關系初探[J];安徽史學;2005年04期
2 宋慧娟;;清代調(diào)整中朝關系措施初探[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3 何芳川;“華夷秩序”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6期
4 趙興元;順治時期中朝之間的使節(jié)往來[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5 孫衛(wèi)國;試論清朝對朝鮮國王與使臣的優(yōu)禮[J];當代韓國;2003年04期
6 陳尚勝;;近16年來中國學術界關于清朝與朝鮮關系史研究述評[J];當代韓國;2009年03期
7 李云泉;清代前期對藩屬國的封賞與朝貢貿(mào)易[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8 王臻;清朝對李朝圖們江地區(qū)的邊境貿(mào)易簡論[J];東疆學刊;1999年04期
9 陳尚勝;論唐代山東地區(qū)的新羅僑民村落[J];東岳論叢;2001年06期
10 武心波;日本與東亞“朝貢體系”[J];國際觀察;2003年0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馬睿;李氏朝鮮君臣眼中的康熙帝與雍正帝[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魏舶;“三藩之亂”期間朝鮮遣清使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孫紅英;清朝前期朝鮮的對華觀[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可;饒昆生;;試論中越兩國的宗藩關系[J];昆明師專學報;1988年03期
2 黃清根,陸妙春;中越宗藩關系簡論[J];江漢論壇;1996年11期
3 陳雙燕;中越宗藩關系的歷史發(fā)展述論[J];南洋問題研究;2000年04期
4 何瑜;張波;;清代中緬宗藩關系述論[J];江海學刊;2007年02期
5 孫建黨;;清代中越關系史研究的新成果——讀孫宏年博士著《清代中越宗藩關系研究》[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8年01期
6 魏曉鍇;;淺析中越宗藩關系建立的文化基礎[J];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7 李正亭;;宗藩關系下緬越主權流失與中國西南邊疆變遷[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2年07期
8 何飛;;論清朝與朝鮮宗藩關系的形成與確立[J];學理論;2013年20期
9 龍永行;近代中越宗藩關系芻議[J];東南亞研究;1987年Z1期
10 彭大雍;范宏貴;;論中越宗藩關系與清朝保藩固邊[J];廣西師院學報;198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高士華;;簡論19世紀70~90年代的宗藩關系[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0年
2 李鵬;;近代中朝宗藩關系研究述評[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一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9年
3 李細珠;;李鴻章對日本的認識及其外交策略——以1870年代為中心[A];近代思想史研究(第10輯)[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東京大學大學院 [日]川島真 薛軼群 譯;宗藩關系的事實與記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2 王元崇 美國特拉華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中規(guī)中矩:明初以來的中朝宗藩關系[N];東方早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鄧昌友;宋朝與越南關系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亮;沖突與交流:中越宗藩關系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2年
2 盧紅;十九世紀中越宗藩關系的演變[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幸;清朝中后期中緬宗藩關系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4 董利江;宋黎戰(zhàn)爭與中越宗藩關系[D];鄭州大學;2005年
5 于燕;清代中越使節(jié)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6 李志亮;近代中越宗藩關系蠡測[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7 林國亮;試論近代中朝宗藩關系的瓦解[D];延邊大學;2003年
8 劉學;晚清中朝宗藩關系轉變研究[D];西北大學;2014年
9 史蓬勃;清代越南使臣在華交游述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10 汪泉;清朝與越南使節(jié)往來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9256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92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