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威脅與德川幕府時期的蝦夷地歸屬認知
發(fā)布時間:2017-09-19 12:46
本文關鍵詞:海上威脅與德川幕府時期的蝦夷地歸屬認知
【摘要】:由太平洋、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以及宗谷海峽和津輕海峽所包圍的島嶼,在1869年8月15日被正式命名為"北海道"之前,一直是"蝦夷地"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東北亞地區(qū),"蝦夷地"處于海上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然而在近世,德川幕府卻對這一要地經(jīng)歷了間接管轄到直接管轄再到間接管轄的過程,直到明治政府設立開拓史實行真正意義上的開拓行政,才完成了作為日本整體國家組成部分的歸屬認知。在這一變化過程中,來自北部的海上威脅,起到了推動和促進作用。在國家防衛(wèi)上,近代日本為防守北海道建成以青森縣陸奧市為中心的大湊海軍基地。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日本研究所;
【關鍵詞】: 海上威脅 德川幕府 蝦夷地 北海道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5BSS011)
【分類號】:K313.36
【正文快照】: [主持人語]從全球范圍看,無論是所謂的大陸國家還是海洋國家,獲取與搶占海上通道是其進入現(xiàn)代世界體系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我國倡議的“海上絲綢之路”是建設海洋強國的手段之一,也是融入并創(chuàng)新現(xiàn)代世界體系的舉措,客觀上起到了東連亞太經(jīng)濟圈的作用。以日本為主探討東北亞地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劉建強;江戶幕府的蝦夷地政策與俄國南下[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2 ;[J];;年期
,本文編號:8817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881738.html
教材專著